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病因与治疗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儿童矮小症患儿进行生长激素检测及其它辅助检查,并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其他相关治疗。结果25例矮小症儿童中,生长激素(GH)缺乏性矮小13例,其中2例多垂体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12例,包括2例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家族性矮小2例,宫内发育迟缓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1例,重组生长激素(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疗效显著,月身高增长1cm,对特发性矮小、家族性矮小、宫内发育迟缓效果满意,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予以甲状腺素片治疗,生长增速。结论儿童矮小原因很多,及时发现病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儿童矮小617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儿童矮小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矮小儿童共617例,其中男428例(69.37%),女189例(30.63%),平均年龄9.67岁。对其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内分泌疾病267例,占43.27%,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204例、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0例、性早熟28例;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82例,占13.29%;特发性矮小76例,占12.32%;遗传代谢性疾病61例,占9.88%;宫内发育迟缓56例,占9.08%;家族性矮小54例,占8.75%;余为营养不良等疾病。【结论】儿童矮小病因多样,内分泌疾病是主要原因,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疾病。选择相关实验室检查是确定病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矮小儿童病因构成及发病情况。方法:对本院矮小病门诊2002年5月~2006年6月就诊的矮小儿童进行相关检查,包括骨龄、内分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测定、B超、头颅磁共振、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及生长速率监测,以明确病因。结果:来院就诊的240例矮小儿童中,男∶女为1.47∶1,农村∶城市为1.2∶1,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GHD)30例(12.5%),可疑生长激素抵抗(GHI)5例(2.1%),遗传性矮小32例(13.3%),宫内发育迟缓(SCA)23例(9.6%),营养不良性矮小4例(1.7%),体质性生长延迟46例(19.2%),甲状腺功能低下6例(2.5%),Turner综合征3例(1.2%),特发性矮小91例(37.9%)。结论:目前矮小儿童并不少见,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宫内发育迟滞、甲状腺功能低下仍是较为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刘正梅  林汉华  侯凌  王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01-5003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病因。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10月诊断为矮小症的患儿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矮小症患儿中引起儿童矮小症的前10位疾病分别是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性早熟、营养缺乏性生长迟缓、Turner综合征(TS)、生长激素缺乏症(包括部分生长激素缺乏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6岁的病因主要为营养缺乏性生长迟缓、宫内发育迟缓、21-三体综合征。7~12岁的病因主要为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GHND)、特发性矮小(ISS)、宫内发育迟缓、Turner综合征(TS)、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3~18岁的病因主要为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性早熟及GHND。结论:引起儿童矮小症的病因多种多样,特发性矮小是用目前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尚不能确定原因的矮小,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的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年以来该院门诊就诊的身材矮小儿童584例。男204例,女380例。通过详尽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矮小,明确病因。应用SPSS软件,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矮小儿童组内男女之间年龄差异。结果:矮小患者584例中,生长激素缺乏症187例(占32.02%),甲状腺功能减低152例(占26.03%)、染色体疾病48例(8.22%)、家族性矮小32例(占5.48%)、特发性矮小26例(占4.45%),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22例(3.77%)、体质性青春发育期延迟患者20例(占3.42%),其余分别为宫内发育迟缓12例(占2.05%)、性早熟10例(1.71%);不同病因矮小儿童组内男女之间确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矮小患者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及染色体疾病占主要比例,对矮小患儿应收集详尽的病史,进行完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利于早期发现不同病因矮小患者,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河南地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方法对45例河南地区矮小症患儿中的生长激素缺乏症28例、特发性矮小症17例患儿进行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每晚睡前0.5 h皮下注射0.15~0.2 U·kg~(-1)·d~(-1),治疗12个月。结果 28例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治疗前后身高平均增高(9.0±1.5)cm,年生长速度由治疗前的(2.5±1.6)cm/年增加到(11.5±2.2)cm/年;17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治疗前后身高平均增高(7.6±3.5)cm,年生长速度由治疗前的(3.4±0.6)cm/年增加到(11.2±2.1)cm/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河南地区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5例身高低于同龄及同性别正常儿童均值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儿童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205例矮小儿童中垂体性侏儒75例为36.6%,其身高、骨龄均显著落后,其中64.0%(48/75)有臀位、横位等难产窒息史,r-hGH治疗效果显著;非垂体性侏儒91例为44.4%(91/205),其中甲状腺功能低下、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及脑发育不全占70例,为76.9%(70/91),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骨龄显著落后于其他非垂体性侏儒,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满意;遗传性疾病39例,为19.0%(39/205),骨龄均正常,其中21-三体综合征28例,为71.8%(28/39),智力低下较其他遗传性疾病明显.结论矮小儿童中以垂体性侏儒、非垂体性侏儒和遗传性疾病常见.避免臀位等难产窒息、开展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矮小儿童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29-1230
目的:观察国产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对35例矮小症儿童使用r-hGH,治疗3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生长速率(GV)和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结果:经治疗,各类矮小症儿童的GV和HtSDS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提高最显著。结论:r-hGH对各类矮小症患儿均有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矮小症的病因及治疗特点,为该类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1038例矮小儿童(男511例,女527例)进行病因分析,并按是否缺乏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分为GH缺乏与非GH缺乏两组,分别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非rhGH治疗。结果:1038例患儿中,内分泌疾病所致矮小占大多数,最常见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ty,GHD)295例,占28.4%,甲状腺功能低下217例,占20.9%,Turner综合征105例,占10.1%,青春期发育延迟85例,占8.2%,宫内发育迟缓51例,占4.9%,家族性矮小45例,占4.3%,特发性矮小33例,占3.2%,尿崩症伴GHD23例,占2.2%,其余占21.3%。rhGH对GHD治疗效果满意1cm/月左右,非GH缺乏组中甲状腺功能低下予以甲状腺素片加赖氨酸合剂治疗,身高增长迅速,大约1cm/月。结论:矮小原因很多,及时发现病因,寻求最佳治疗手段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州市属小学矮小儿童发生率与原因。[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检测和判定形态指标发育情况。[结果]儿童矮小症发生率为1.01%(男0.98%,女1.04%)。矮小原因依次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小于胎龄儿、体质性发育迟缓、家族性矮小、晚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结论]预防儿童矮小症的关键是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矮小身材儿童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矮小身材儿童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88例矮小儿童的全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结果:矮小儿童的低血锌、低血铜、低血铁、低血钙发生率分别为55.68%、28.41%、51.14%和71.59%,血镁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5种金属元素升高者。低血锌、低血铜、低血铁发生率分别在家族性矮小、GHD、体质性等原因引起的矮小儿中最高,而低血钙率在3组矮小儿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矮小身材儿童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锌、铜、铁、钙缺乏,且低血锌、低血铜、低血铁发生率在不同病因中存在差异,故对矮小儿童要注意适当补充锌、铜、铁、钙等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哈尔滨地区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矮小儿童219例,探讨其病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19例矮小儿童,男性患儿147例(67.1%),女性72例(32.9%),通过查阅病案,获取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病因学分布情况。结果本组219例应用rhGH的矮小儿童中,因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应用的为133例(60.8%),特发性矮小为60例(27.4%),Turner综合征为15例(6.9%),其余为宫内发育迟缓、性早熟、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软骨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结论哈尔滨地区应用rhGH的矮小儿童,均为疗效确定的适应证患者。其中,以GHD最为多见,特发性矮小者居第2位,Turner综合征为第3位,其他原因应用rhGH的矮小儿童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的矮身材儿童25-(OH)D的水平,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台州市立医院儿科的矮身材儿童101例,依据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峰值分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CGHD)组、生长激素部分缺乏(PGHD)组、特发性矮小(ISS)组,并随机选取20例身高正常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25-(OH)D值。结果 101例儿童中CGHD组26例、PGHD组37例、ISS组38例,三组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CGHD组25-(OH)D低于PGHD、I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HD、PGHD、ISS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CGHD、PGHD、IS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在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矮身材儿童中的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以CGHD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儿童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以来147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核型34例,占全部患者的23.1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1三体1例,占全部被检患者的0.68%,性染色体异常33例,占全部被检患者的22.44%。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遗传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在诊断矮小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5例临床诊断为矮小儿童血清标本,其中生长激素缺乏(GHD)组52例,特发性矮小症(ISS)组13例。收集46名健康儿童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HD组和ISS组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分别为(105.53±75.22)ng/mL、(2.52±1.06)μg/mL,ISS组分别为(197.41±87.43)ng/mL、(3.61±1.5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IGFBP-3可以为临床诊断矮小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Twenty-six boys whose height was a minimum of 2 SD below normal because of either 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adolescence or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per sonality and behavior functioning Other researchers, using unstructured personality assessment techniques, have reported etiology-related behavi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Use of an objective, empirically derived, self-report measure and standardized behavior checklist completed by parents did not reveal etiology-specific behavior patterns between groups Age appeared to b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related to personality adjustment Older boys exhibited a more conforming and less aggressive response style than younger boys Short children, regardless of age, were rated by parents as being more withdrawn than age-matched boys in the normative data on thes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矮身材的病因分类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水平和骨龄落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2例矮身材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42例患儿中,特发性矮身材(ISS)占25.62%,家族性矮身材占16.94%,生长激素缺乏性矮身材(GHD)占14.88%、营养缺乏性矮身材(ND)占13.22%,宫内发育迟缓(IUGR)占7.85%,以上均为导致矮身材的前5位疾病或原因,而在7岁以下矮身材儿童中,ND占第1位。 GHD、ND、IUGR 3组相比,IGF-Ⅰ、△年龄(实际年龄-骨龄)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42.317和14.346,均P<0.01)。 GHD组、ND组分别与IUGR组比较,IGF-Ⅰ、△年龄均有统计学差异( IGF-Ⅰ:t值分别为8.732和7.443,均P<0.01。△年龄:t值分别为5.431和2.496,均P<0.05)。而GHD组、ND组两组间比较,△年龄有统计学差异(t=3.051,P<0.05),IGF-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SS及GHD为导致儿童矮身材的主要病因,可根据患儿IGF-I及骨龄初步判断矮身材的病因,ND为7岁以下矮身材儿童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