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X线平片、螺旋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患者52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在一侧和/或两侧中下肺野,表现为:①间质型(9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②弥漫实变型(18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③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④节段实变型(8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胸部X平片与cT检查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首次建议行胸部X平片与CT检查,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5年50例创伤性湿肺病人的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并加以总结。结果:(1)间质型8例:肺血管影增多、增粗、边缘模糊;(2)实变型11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片状稍高密度灶;(3)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4)节段实变型14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结论:CT可早期诊断创伤性湿肺、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摄影与CT检查在创伤性湿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0例创伤性湿肺病例的X线与CT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创伤性湿肺主要表现为肺纹影增强、模糊34例,占85.00%;肺内斑片影29例,占72.50%;面纱征或/和毛玻璃征9例,占22.50%;肺血肿影4例,占10.00%,及其他如肋骨骨折、胸腔积液、膈肌破裂等影像表现。结论X线摄影和CT检查目前仍是创伤性湿肺的主要检查手段。CT能够较准确显示创伤性湿肺的病灶特点,对其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小儿支气管牙齿异物漏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岁。患左上肺肺炎,于某医院治疗8d后,来我院住院继续治疗。于住院第3天、第5天透视检查,与本人自带前片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且于第5天摄片检查。x线片显示:左肺上叶上部呈大片状实变阴影,密度均匀,轮廓光整;左上肺门大片状阴影内,可见一点片状高密度钙化影;余肺野清晰,胸廓对称,纵隔居中,膈面光滑,心肋膈角锐利,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印象诊断:(1)左肺上叶上部大叶性肺炎;(2)左上肺门高密度钙化影,建议进一步做CT检查。CT显示:左上肺门大片状阴影内点片状高密度钙化阴影呈牙齿状,  相似文献   

5.
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下血肿5例,CT表现为小脑幕区的片状或扇形影2例、新月状高密度影1例;对称或不对称的U或Y形高密度灶2例,本组中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正常大脑镰钙化。结论:小脑幕、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多平面重建及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动态CT增强扫描时肝实质一过性强化(THAE)征象,探讨其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96例原发性肝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全部病例先做上腹部常规螺旋CT平扫;注射造影剂后20~25s行动脉期扫描,60~65s行门静脉期扫描,部分病例行5~10min延迟扫描。结果21例(10.7%)共发现28处肝动脉期THAE,其中25处(89.3%)平扫时未显示密度异常,3处(10.7%)呈稍低密度灶。所有21例THAE在动脉期均呈均匀高密度影,门脉期均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其形状多为楔形或扇形。结论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它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深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表现特点的认识,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脑镰、小脑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CT复查12例;结果;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新月状影、片状高密度影、扇形高密度影、U形高密度影,累及大脑镰后部者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是硬膜下血肿的一种少见类型,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0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2例、U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3例,呈Y形或镰刀样改变。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24-1426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CT、MR表现水平,旨在提高对FNH的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8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CT,MR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期4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3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增强。MR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增强。结论CT、MRI,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腮腺Warthin瘤的CT、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7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中,男33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55.5岁),55岁以上29例(78.4%);有20年以上吸烟史27例(73%)。37例共53个瘤灶,25例为单发,8例为单侧多发,4例为双侧多发。肿瘤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79.2%),呈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平均长径约2.8cm。CT平扫(21灶)肿瘤呈实性(11灶)或囊实性(10灶),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检查(32灶)T1WI瘤灶均呈低信号,压脂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27灶),内可见裂隙状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16灶T1WI瘤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17例27灶)动脉期呈中等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18灶见包膜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 26例CT平扫均见胰腺增大、轮廓饱满、形态不规则。随着病程进展,胰周脂肪间隙模糊,密度不均;胰腺局部或大部密度减低,其间散在小点片状高密度灶。15例加做增强扫描,坏死区无强化。结论 CT平扫 增强对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少脂肪良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良性少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男6 例,女14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超声、CT及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CT增强。12例行MR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MR平扫。结果:病灶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形10例(50%),与肾脏交界面平直者9例(45%);15例(75%)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其中7例(46.7%)呈限制性生长或“蘑菇”征。9例(75%)CT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全部病灶T2WI信号稍低于肾实质,信号完全均匀4例(30.8%),夹杂微小点片状稍高信号9例(69.2%);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5例(41.7%)反相位信号点状或片状减低。双期CT和动态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均匀或筛网状强化。12例(60%)病灶呈高回声,18例(90%)回声均匀。3例(15%)病灶内见扩张或粗大迂曲走行的血管。结论: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征:形态不规则或非膨胀性生长、稍高回声、CT平扫呈稍高密度、T2WI呈均匀稍低信号或夹杂少许点片状稍高信号、均匀或筛网状持续性强化、女性多见、病灶内偶可见迂曲扩张血管等。  相似文献   

13.
李敏  易正湘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131-1132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的TS患者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确诊TS患者临床多以癫痫、头痛和智力低下就诊。CT表现为:Ⅰ型,室管膜下小点状钙化灶或小结节灶(12例)。Ⅱ型,室管膜下斑片状或结节融合状钙化灶(5例)。其中1例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向侧脑室内突出。Ⅲ型,室管膜下斑片状钙化灶合并脑皮质和皮质下区钙化灶(2例),1例合并左眼视网膜错构瘤。【结论】CT对T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患儿临床特点和CT扫描颅内特征改变相结合可对TS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肝脾外伤破裂的CT分析(附3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肝脏及脾脏外伤性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39例经CT扫描诊断的肝脾外伤破裂病例,将CT所见与手术、临床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脾外伤的CT改变主要分两种,肝脾撕裂伤表现为肝脾实质片状高密度灶7例,带状低密度影4例,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18例,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11例;肝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肝脾缘等或低密度新月形灶15例,部分新鲜血肿可为高密度灶。结论:肝脾外伤性破裂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主要有:①肝脾脏内不规则形高、低密度出血灶;②肝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血肿;③腹农会内积血征。  相似文献   

15.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在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HPV的CT表现。结果:5例(5眼)PHPV均表现为患侧小眼球,玻璃体密度增高,玻璃体内见条带状或锥形软组织影,从晶状体后部连接到视乳头;4例4眼患侧眼球晶状体不同程度变形、轮廓不光滑、晶状体位置前移、前房变浅、晶状体密度增高,5例5眼软组织内均未见高密度钙化灶。结论:小眼球、玻璃体内见条带状或锥形软组织影,从晶状体后部连接到视乳头,软组织内未见高密度钙化灶为PHPV的CT表现。CT扫描可清晰显示眼内病变组织,可为PHPV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权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结核CT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表现为脾脏增大,6例平扫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及斑片状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增强后病灶内无强化,边界变清楚,1例除脾内较大斑片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合并出血),1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4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结论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能确立诊断,CT是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CT表现胰腺肿胀、蜂窝织炎、点片状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胰管扩张、肾前筋膜增厚;CT增强扫描可分辨水肿性和坏死性胰腺炎。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CT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肾穿刺活检证实的10 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CT图像的特点.结果 在不同的临床阶段,其影像学表现也有着进行性的变化,典型的表现为沿肺门向周围扩散的斑片状阴影,其中4例呈大片云絮状实变影,集中分布于两肺门周围,5例呈点状及腺泡小结节样渗出,小斑片状融合,渗出灶呈花瓣样,1例呈混合型,并可见团块状阴影.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双侧胸腔积液,8例同时合并有心包积液.结论 该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标准,肾穿刺活检更是其确诊的依据,但临床过程凶险,分析其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高分辨CT(HRCT)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收集5例PAP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HRCT检查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和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的斑片状或大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边界锐利清晰,呈地图样变4例,3例HRCT显示磨玻璃影中的网格状影(铺路石征)。结论:尽管肺泡蛋白沉积症少见,但其HRCT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诊断并不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肺泡灌洗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PAP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并复习文献资料,对PAP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片状磨玻璃样改变17例(100%),病灶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呈地图样分布者14例(82.35%);在磨玻璃影中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网格状影,呈“铺路石征”者10例(58.82%);在斑片状阴影中见支气管充气征者12例(70.59%)。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结论:PAP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并能反映其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分析,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