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台区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方法对丰台区2001-2005年5岁以下所有儿童死亡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1-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7.96‰-4.92‰),2005年呈现回升趋势(7.36‰)。2001-2005年活产数1511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99人,死亡率为6.55‰,与1991~2000年(9.0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儿童死亡原因: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出生窒息已经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跃居首位,先心病次之。感染性疾病(肺炎)已从主要死因降到次要死因。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提示地区性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尚不稳定,还需要全社会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更要加强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和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救治转诊的能力;努力改善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降低儿童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作者对2003年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清欣  马葆靖 《疾病监测》1998,13(7):261-264
河南省1996年五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报告河南省妇幼保健院(450052)高清欣马葆靖陈社菊刘随成为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以提供制定儿童生存计划,改善儿童保健服务准确可靠的依据。为此我们对199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汇总报告如下。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5 a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第一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分布主要为早期新生儿;户籍地本市郊县者最多,外地和弃婴逐渐增加;死亡儿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健康教育,降低新生儿死亡,减少儿童意外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邵瑜  韩萍 《疾病监测》2015,30(4):325-328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4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调整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2008-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统计描述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海淀区2014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7、2.36和2.92,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24.77%、26.48%和13.10%.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Z=-2.23,-2.27, P=0.0261,0.0230).2014年海淀区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和意外窒息,较2008年死因顺位有所变化.出生窒息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Z=-2.75,P=0.0059),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肺炎死亡率因呈现反复,无下降趋势(Z=1.22,-1.60,-0.10,-0.34,P=0.2219,0.1093,0.9172,0.7329). 结论 2008-2014年海淀区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基于死因顺位的变化,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抓好产儿科合作,强化围产保健.  相似文献   

6.
余红  刘丹 《疾病监测》2012,27(11):903-905
目的 了解浙江省绍兴市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流动人口儿童卫生保健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绍兴市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统计分析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死前保健服务情况,并与本地户籍死亡儿童进行比较。 结果 2011年绍兴市流动人口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40、7.69、9.85,均高于本地户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流动人口儿童死亡原因主要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意外窒息和肺炎,感染性疾病死亡、伤害死亡和死亡未治疗比率明显高于户籍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要降低流动儿童死亡率,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流动孕产妇及儿童接受保健检查的意识,提高疾病识别和对伤害防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顺位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2~2006年昌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2~2006年1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出波浪式下降趋势,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1.84%,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3.6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四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结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避免和减少孕产妇早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提高产、儿科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池州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池州市三县共9个乡镇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区域,对0~4岁儿童及其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10‰,18.33‰和12.82‰。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意外死亡。死亡多发在第一季度,死前诊治单位大多数集中在患儿所在村(39.25%),在家死亡达57.94%。结论做好孕期和新生儿期保健,控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减少婴儿尤其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研究对策、调整保健工作重点,更有效地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13.83‰,婴儿死亡率22.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96‰。结论:提高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管理质量,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肇庆市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μ5MR(15.56‰),IMR(13.79‰),NMR(10.02‰,均低于1991年全国水平。在死亡的年龄构成中.婴儿期占88.60%.新生期儿占婴儿死亡72.67%。死因构成中,前6位原因分别是早产、低体重,窒息,肺炎,畸形,腹泻,意外。开展健康教育,重视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围产技术,积极治疗呼吸道、肠道疾病,加强儿童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降低μ5MR的关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河南省濮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和特点,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03—2007年濮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3年为18.06‰,2007年为15.58‰,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无明显变化,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缺陷和意外伤害。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沙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00~2006年长沙市5区4县630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15.57‰,婴儿病死率11.31‰,新生儿病死率7.34‰.2006年与2000年比较各年龄组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先天异常、意外死亡、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结论]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产科、儿科医护质量是控制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本文将沙县1999~2003年16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结果寻找其死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荣县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对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 3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7年为11.01‰,2008年为10.20‰,2009年为9.00‰,死因顺位为意外、先天异常、早产、窒息、肺炎。结论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在农村地区加强留守儿童的监护,积极干预引起先天异常的各种因素,做好孕期保健,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530例围产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围产期医疗、保健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1996~2000年我县530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 ,进一步明确死因及影响因素 ,提出有效干预措施 ,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组资料来自长兴县1996~2000年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及县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资料。1.2方法从1996年1月1日0时~2000年12月31日0时常住户口在我县 ,共监测围产儿31300例 ,围产儿死亡530例。采用围产Ⅰ标准 ,即妊娠满28周 (胎儿体重达到1000g或身长…  相似文献   

16.
儿童死因分析数据 ,既是反映儿童健康及儿童保健状2.2.1历年的前五位死因表2罗列了自1996年以来5的新生儿、婴儿和0~4岁儿童死亡率比1996年分别下降了44.81 %、45.95%和50.99 %。这是由于近年来我县采取发生了的发育异常[2]。出生缺陷可造成胎、婴儿的死亡 ,人1996~2000年宁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调查及死因分析@严惠琴!315600$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 @吕继红!315600$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原县3年来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具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原县2013 ~ 2015年间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38例的死亡基本情况、死因及构成比、年龄组死亡数及构成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年龄组死亡构成比看,以新生儿死亡率为高;从死亡原因看,以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死胎、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为主.海原县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结论: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县综合医院的产、儿科建设,提高产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抢救、转诊能力,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积极开展产前筛查,提高儿童系统化保健管理率,可有效降低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许少琼 《现代康复》1998,2(7):692-692
1997年3月.我院对芳村区东教镇十三条村属农民户口的6岁以下散居儿童在1992~1996年5年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情况作了一次回顾性调查。利用所得资料,重点对出生体重正常,完成保健系统管理的情况以及活动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的患病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化的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日益关注.儿童421体检的系统管理率逐年升高.而活动性佝偻病、贫血及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则逐年降低,系统管理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儿童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十堰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6年十堰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40‰。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意外事故、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使贫困地区患儿获得可及的医疗保健服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儿童意外死亡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市2002~2003年五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五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死亡和相关因素。寻求干预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