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岭南中医药古籍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临床研究价值、特色保健价值及中医药学科传承创新价值等,岭南中医药古籍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人类健康的伟大创造。但现存的岭南古医籍因保存困难、收藏分散、阅读限制以及流通不畅等缺点,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岭南古医籍的文化传承。该研究试图以当下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基准,创建岭南中医药古籍文献微信服务模式,实现古籍的数字化共享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南新密历史上在中医药文化发源和发展中的地位。方法:从新密地区的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入手,分析伏羲时期、神农氏时期、轩辕黄帝时期新密地区的文化发展对岐黄中医药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河南新密地区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证实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夏商周时代有清晰完整连续的历史,成为孕育形成岐黄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条件,奠定了新密"岐黄文化重要发祥圣地"根基。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2014,(2):F0002-F0002
<正>2014年1月17日,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家国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暨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成立。新成立的国学院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张其成教授任国学院院长。该院努力发掘与其他国学院所不同的优势和特色,承担国学与中医文化的教育、研究、传播三大任务。一是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中华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彰显了中医药行业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以核心价值为研究点,综合古籍文献、现代期刊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同领域及学科专家、中医药管理者及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和凝练,最终提出了"医道自然、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八字释义。  相似文献   

5.
立项背景 1.项目性质与重要性本项目属于中医药科技的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抢救发掘、继承发扬古代中医文献遗产,为中医科研、临床提供基础公益性成果.中医善本古籍是中医药伟大宝库的重要内容.中医古籍中蕴藏着大量的治疗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所以中医古籍并不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献,亦是至今仍广泛使用的中医应用科技文献.发掘这部分中医科技知识遗产,不只是为了研究历史,更主要是促进当代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1繁体字教学现状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籍文献语言现象及其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培养阅读古代医籍文献的能力,为中医药学生阅读中医学经典原著和其他古籍文献打好文字语言基础以及必备的文化基础,也为其将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学,打开中医药宝库,探藏取宝提供钥匙。然而,这所有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繁体字的认读,使之能够读通古籍文字,一切皆为空谈。再者,凡是重要的古代文献,如中华书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古籍抄本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药学在其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而中医药古籍抄本的文献学研究不仅是中医药文献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现存中医药古籍抄本当中,不乏  相似文献   

8.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在当代守正创新的主要来源。现今数据挖掘技术为古医籍知识、经验的总结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中医古籍时间跨度大、内容覆盖广、语言结构复杂,导致数据标准化与中医古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本研究立足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古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四点核心问题:结论高度相似,创新价值有待提高;结论不够准确,推导范围或小或大;回避原始数据,二次统计意义不明;忽略药用方法,经验特色难以发掘,并进行具体示例说明。同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预先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发挥定性定量双重优势、重视低频方药及用药方法的三大对策,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全国中医古籍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工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2006年2月--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项目组对全国中医药古籍保存、保护等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建昌帮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中药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一个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药帮。建昌帮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兴衰变化,目前,在中医药强国战略背景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走向了复兴之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当地调研,本文对建昌帮发展历程及炮制特色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建昌帮中药文化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古籍整理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文脉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赓续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中医药古籍整理的时代目的,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宝藏,揭示其意义,发扬其精神,吸取其经验教训,使之服务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阐述了古籍整理中的几大问题,即重视“执拗的低音”现象、避免“后出转劣”趋势、注意“代古人立言”隐患;论述了以“道统”的思想理念、不忘初心的守则、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揭示学术的本来面目和真价值的方法论;并以本草考古为例,分享了如何以科技手段破解历史密码的实践探索,以期为中医药古籍的整理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文章通过以提升学生阅读中医古籍文献能力为导向,在《医古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法、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慕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中医古籍文献的学习研究,对于延续中医文化基因,萃取中医思想精华;培养学养深厚的中医药高级人才,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特有的优势病种,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包括对古籍文献的发掘和整理,现代临床资料的考察和回顾性总结,既可以为中医优势病种研究提供病种的依据,又有助于挖掘中医优势病种的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亚博 《江苏中医药》2006,27(10):91-94
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医药工作的热点,认清和发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应当成为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在研究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内涵和特征,科学定位中医药特色优势,并要处理好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客观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古籍系统抢救整理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古籍记载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经验,是中医药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由于古籍年代久远,加之保管条件欠妥、自然损害等因素,许多古籍处于日渐损失的境况中.抢救整理研究中医古籍是目前中医药文献整理工作中最紧迫的工作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将其列为"十一五"的重点工作项目.此项工作的开展将对中医药古文献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参加数字化整理研究中医古籍的经验,就如何作好此项工作提出一些想法,供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对优秀稿件将采取快速审稿措施,优先录用。探索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论文;挖掘整理浙江中医药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专科世家的证治精华的文章;读经典,做临床,在研读中医古籍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并积累有自己证治心得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纳西东巴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利用对传承纳西族记忆、传播东巴文化、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古老的纳西东巴医药文化、纳西东巴医药古籍文献概况进行梳理,阐释发掘利用的现实性,分析发掘利用工作中存在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淡化、损毁流失严重等问题,提出发掘利用的优化策略,可进一步促进发掘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地域之间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差别,产生了不同地域医学特征,形成医家独特的诊疗认知及用药特色。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包括:多侧重于地域流派医家思想,缺少对地域医学体系的研究;多侧重于单方面用药规律挖掘,缺少对地域医家诊疗系统认知的研究;多侧重于地域医家群体内的共性,缺少对医家关联互动的研究;多侧重于历史人文,缺少支持地域诊疗决策的深度研究。文章提出中医古籍中地域诊疗特色研究路径:构建地域医学体系是挖掘地域诊疗特色的前提,梳理古籍医家诊疗系统认知是发掘地域诊疗特色的根本,研究地域诊疗特色传承演变的关键是医家之间关联互动,提取古籍中地域诊疗特色,实现地理决策的重要手段是多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数字化技术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多仍停留在对古籍显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上,未深入开展古籍隐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制约了数字化中医古籍的有效利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的中医数字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即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中医古籍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研究,基于数据库和知识挖掘技术进行古籍信息的知识发掘和提取、知识服务模式和方法研究,最终基于网络支持平台技术方案构建集中医古籍信息存储、阅读、研究、知识挖掘、知识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76-77
《浙江中医杂志》是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系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及时报道最新科研成果,重点交流特色诊疗经验。本刊理论实践并重,提高普及兼顾,着力学术发掘,重视名医经验,突出辨证论治,切合临床实用,保持传统特色,体现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