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挛汤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挛汤,对照组口服巴氯酚,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CSI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肢改良Ashworth分级、CSI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挛汤对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功能状况FMA评分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都均有效,但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至2009年10月间,笔者以中药敷贴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30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兹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反射治疗仪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7年,我们以脑反射治疗仪治疗中风病后肌张力增高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7年7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下称标准),均在中风发病后48h内经CT证实,按入院次序随机(按2∶1)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5.
通络舒筋擦剂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80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风后出现肌张力增高现象十分普遍 ,是影响瘫痪肢体康复的最大障碍 ,目前尚没有行之有效的缓解治疗方法 ,我们针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现象 ,根据中西医的基础理论筛选研制了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 ,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病人 ,经临床筛选后 ,全部行头颅 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治疗组 80例 ,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5 5~ 65岁 5 2例 ,66~ 76岁 2 1例 ,77~ 82岁 7例 ,平均 ( 67± 3.8)岁 ;脑出血 2 4例 ,脑梗死 48例 ,脑栓塞 8例。对照组 30例中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蒙药合日呼-5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以康复训练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巴氯酚片治疗,治疗组用蒙药合日呼-5汤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MAS)及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肌张力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肌张力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合日呼-5汤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双针并刺患侧肢体拮抗4穴、拮抗5穴,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即取患侧肢体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关节治疗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有下肢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系统的药物、针灸结合推拿关节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系统的药物、针灸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均有治疗作用,并且推拿关节综合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陈志刚 《河南中医》2012,32(12):1679-1680
通过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电针治疗、联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针刺时捻转、提插的幅度、频率、作用时间及电针的波形、频率、作用时间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故加大此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配合针刺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复治疗配合针刺治疗58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配合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林海  王玮  纪永毅  荣培红  刘岗 《陕西中医》2013,34(6):741-742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每日隔姜灸(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同时进行腰椎、胸椎的旋转训练。艾灸组予隔姜灸。训练组采用腰椎、胸椎的旋转训练。常规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1%,训练组为75.48%,常规组为75.14%,对照组为68.18%,治疗组、训练组、艾灸组与常规组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与训练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艾灸组、康复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结果与上述相同。结论:单用艾灸或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一定疗效,联合应用艾灸和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应用自拟解痉汤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润笋  赵子龙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56-145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4周,采用修改的Ashuorth评定级、简化Fugl-m eyer(FMA)量表评分和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 eyer(FMA)评分和Ashuorth评级、ADL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而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两组均有明显改善。提示: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西医康复方法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发病率之高、死亡率之高、复发率之高都是其他两大健康杀手心脏病和癌症所不能比拟的.并且即便是病愈存活下来的患者也有近八成左右丧失劳动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患者能够真正的恢复健康,但是也存在着极高的复发可能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倍他乐克。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倍他乐克的疗效。试验完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不良反应发生率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室性早搏、房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的不同方法及其疗效,最终得出结论,即针灸推拿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提出今后当加强针灸推拿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及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是影响患肢恢复的主要因素,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脑血管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内因亏损、痰瘀阻络是其病理关键。临床据辨证主以针刺阳经穴疏通经络、温化痰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肢肌张力,有利于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8星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患侧肢体肌张力测定)、FMA(患侧手运动功能测定)、ADL(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A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FMA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双针并刺患侧肢体拮抗1穴、拮抗2穴、拮抗3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并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