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是上腹胃脘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发现艾灸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更优,这种内外同治之法的优势在于艾灸增强了汤药的温通功效,汤药补充了艾灸通络行气的作用。本文从艾灸、中药汤剂及二者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以期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区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为胃痛。胃脘痛在临床症状很常见,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可引起胃脘痛。唐宋前多称胃脘痛为心痛,到金元时期的《兰室秘藏》第一次出现"胃脘痛"一词,并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与心痛明确区分开来,使胃脘痛成为有别于心痛的独立的病证。后代医家在其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发展,使胃痛内容得以极大的丰富。中医在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很好,现将近几年来的祖国医学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6例实施西医常规护理,中医组4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显著地减轻症状,使病程缩短,提高治愈率。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姝 《河北中医》2003,25(1):41-41
胃脘痛又称胃痛 ,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 ,常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本病病位虽在胃与十二指肠 ,但与其他脏腑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 ,胃主受纳 ,以和降为顺 ,胃与脾相表里 ,胃主降 ,脾主升 ,相互协调。引起胃脘痛的原因很多 ,症状不同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护理的实施措施 ,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辨证施护的原则。下面谈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1 主 证胃痛隐隐 ,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 ,得食痛减 ,泛吐清水 ,纳差 ,神疲乏力 ,甚则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 ,舌淡…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上有较大的优势。笔者通过总结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方法,如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胃脘痛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了现代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西药治疗具有治疗时间过长、临床疗效欠佳的局限性,而中医适宜技术是我国传统医疗的精髓,根据多项研究表明,胃脘痛中医治疗方案临床实施效果较为显著[2]。中医适宜技术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治病防病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刺激特殊穴位、调气血、通经络、激发身体器官自身保护功能,以达到减轻患者的病痛、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3]。为此,本文将采用SWOT模型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策略,为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种,也是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的病种之一。温通针法是已故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其补泻兼施,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温通针法与雀啄灸法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并比较两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庆波 《河南中医》2009,29(6):600-600
目的:观察天灸法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天灸法治疗,对照组用小建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5.9%,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极易导致人们情志不畅,气机失调,肝气犯胃,引起胃脘痛。临床上广泛运用中医、中药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故将近年的治疗情况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重大影响。该文通过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分享验案1则,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粒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麦粒灸疗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两组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症状积分、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且有效减少了胃脘痛的复发率,极大减少了患者症状复发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临床表现为 :胃脘隐痛 ,绵绵不止 ,喜热喜按 ,纳呆不饥 ,面黄肌瘦 ,神疲乏力 ,四肢不温 ,食少便溏 ,泛吐清水 ,舌质淡苔白 ,脉沉迟无力。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治疗上宜取“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原则 ,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主 ;护理上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笔者对 2 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 ,在配合医生治疗的过程中 ,重点进行饮食护理 ,提高了治疗效果 ,缩短了病程。现小结如下 :1 饮食护理(1)病人的饮食应强调热服 ,不宜贪凉 ;药物 (特别是汤剂 )也应温服 ,以避虚寒之体复感寒邪 ,…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冬胃颗粒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给予冬胃颗粒8 g,3次/d,对照组(43例)给予气滞胃痛颗粒5 g,3次/d,两药均于两餐间及睡前服用,疗程为2周,观察各组第1、3、7、14天上腹部疼痛、泛酸症状缓解患者情况,同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冬胃颗粒及气滞胃痛颗粒的两组患者均存在明确疗效,但应用冬胃颗粒治疗后,第1、3、7、14天的四个时间点,对于患者上腹部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较气滞胃痛颗粒明显(P0.01)。虽然数据显示对于泛酸症状的好转程度在第1、3天气滞胃痛颗粒略好于自制冬胃颗粒,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14天,冬胃颗粒明显好于气滞胃痛颗粒对于泛酸的改善程度(P0.01)。结论:冬胃颗粒可有效防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缓解症状快,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将 12 4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窦炎、消化性溃疡 ,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6 2例。治疗组用自拟温中舒肝汤治疗 ,对照组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对本病证的治疗 ,既要温中 ,又要舒肝、化湿。  相似文献   

18.
王向春  蒋立峰 《河南中医》2012,32(7):875-875
目的:观察自拟胃安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胃安汤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27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0%;对照组46例中治愈18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3.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安汤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脘痛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自1989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胃灵散(自拟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明确诊断。内镜诊断标准参照《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中医辨证参照198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学术会议拟定标准。40例中,属浅表性胃炎22例,萎缩性胃炎14例,肥厚性胃炎4例。其中男2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