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氧化应激及TAM受体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两组治疗4周后,对比其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aron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双歧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双歧杆菌、乳杆菌及Mertk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肠道菌群及TAM家族分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药汤健脾利湿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选出8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汤,对比2组的总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疗期间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的TNF-α、CRP、DAO、血清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健脾利湿汤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用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炎症反应的缓解消退,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4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34例口服美沙拉嗪,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7.06%、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及结肠镜黏膜病变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IL-17、IL-23及TNF-α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随访1年,复发率研究组5.88%,对照组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灌肠治疗UC脾虚湿困型疗效显著,可减少炎性反应,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1981年~1985年,我们对50例经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0岁以下2例,21~30岁12例,31~40岁21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4例。病程1年以下4例,1~5年22例,6~10年23例,11年以上1例。二、诊断标准:参照1978年全国消化会议和1982年全国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会议关于脾虚标准制  相似文献   

5.
孙勇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51-852
目的:观察中药三黄汤灌肠、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治疗方法,运用三黄汤方保留灌肠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7例,对照组26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加味灌肠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正>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等症状,属于难治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脾虚湿困型MG患者40例,症见眼睑下垂或有复视,肢体痿软无力,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一种符合中医证候特点且与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相似的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在建立脾虚湿困型Wistar大鼠的基础上,用2,4-二硝基苯磺酸(2,4-D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DNBS)+乙醇溶液灌肠,分别于灌肠后7d、14d、21d取大鼠结肠。通过大鼠证候学、结肠黏膜损伤及镜下观察的改变,评价病症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结果:脾虚湿困型UC组大鼠在造模第3天开始出现饮食减少,倦怠懒动,蜷缩扎堆,毛色枯槁易脱落,且便质变软,甚至有黏液,DNBS+乙醇灌肠后有脓血便,体质量下降明显。镜下观察见结肠黏膜组织结构破坏,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累及肌层,伴有局部肉芽组织增生的表现。结论:病证结合DNBS+乙醇诱导的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类似于人的UC,且符合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理肠汤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拟理肠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改进Baron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量化总分、腹泻次数评分、腹痛及频率评分、腹胀程度及频率评分、大便黏液评分、里急后重感评分及改进Baro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量化总分、腹泻次数评分、腹痛及频率评分、腹胀程度及频率评分、大便黏液评分、里急后重感评分及改进Baro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理肠汤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患者肠镜下肠黏膜变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顽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脾虚湿困型顽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予藿香正气散合金施尔康联合治疗;B组60例予金施尔康治疗;C组50例予Dobell's漱口液治疗。主要观察溃疡数目变化、愈合时间、复发时间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年总间歇时间及平均总溃疡数各组与治疗前相比,除C组平均总溃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B组与C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困型顽固复发性口腔溃疡可缩短愈合时间,延长复发时间,显著提高近、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组加用健脾利湿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48%、对照组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TNF-α、IL-8及IL-10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CRP、TNF-α及IL-8水平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并结合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8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费丰敏 《新中医》2014,46(10):81-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远端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给予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2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肠镜下黏膜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肠镜下黏膜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肠镜下黏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结肠远端病变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协同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目前尚未查明病因的直肠、结肠炎症 ,以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反复迁延 ,难以根治。笔者自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2月 ,在临床治疗 41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 ,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1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5 7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7年。按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中药组 2 1例 ,中西医结合组 2 0例。本组 41例均具有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临床表现 ,并…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毅 《中医药学报》2010,38(1):87-8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U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0,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内服及保留灌肠。结果:两组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后复查肠镜,观察组治疗临床效疗93.3%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服美沙拉嗪与口服美沙拉嗪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及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近期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等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与纯西药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1.1%、42.2%72.77.8%、3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甘草泻心汤合白头翁汤,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0(IL-10)、血清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IL-6、IL-17、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89%、对照组72.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能有效降低血清IL-6、IL-17与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清IL-10的分泌,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本为脾胃气虚或阳虚,标为湿热内蕴,气郁血瘀,乃本虚标实,虚实杂夹之症。治宜健脾化湿,清热并用。治疗中,标本先后病机会有变化,应注意临证辨治。指出:研究中缺乏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远期疗效观察和预防复发方面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例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使用中药汤剂口服.同时服用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对照组18例,服用美沙拉嗪、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疗程和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结果观察组近期治愈45例(90%).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近期治愈18例(36%),总有效率为80%。西组比较有统汁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至今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发病时间3个月~5年不等;严重发作病程7~31天。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并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血便及脓血便均超过9次,16例超过18次,均做结肠镜确诊。36例均存在下腹部疼痛,5例左下腹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