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甜茶的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1)广西甜茶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金秀、永福、象州、岑溪等县(市),位于北纬22°43'23.3″~24°40'13.1″,东经109°51'43.3″~112°01'26.5″的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在170~1 000 m之间,以海拔500~1 000 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2)广西甜茶适应性强,对温度、土壤及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3)不同自然分布区广西甜茶在叶片性状指标、植株大小及生物量的分配方面差异较大。其中金秀县产的广西甜茶在基茎粗度、鲜叶产量及叶片大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布区。(4)广西甜茶群落植物的科、属组成分散,与种的数目相比,科、属数目相对较多,但优势科的组成较为突出。群落植物含种数最多的是菊科Compositae,其次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茜草科Rubi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结论:本研究摸清了广西甜茶的野...  相似文献   

2.
广西战骨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战骨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特性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①战骨的分布区域在北纬22°14′5″~24°59′9″,东经106°47′23″~107°47′10″之间,整个分布区跨纬度(2°45′4″),跨经度(0°59′47″),天峨是在广西分布的最北端,纬度为24°59′9″.宁明是分布的最南端,纬度是22°14′5″.战骨的垂直分布高度在134~864m之间,以200~400 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②战骨为喜暖热植物,对低温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水湿条件要求较低,耐旱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石山中下部,土壤主要是黑或棕色石灰土.③在广西天峨县和田阳县采集的战骨材料有很高的药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西槐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开展广西槐种质资源调查,为广西槐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筛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地走访、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槐树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1)广西槐树主要分布在全州、兴安、阳朔、富川、恭城等县(市),位于北纬N24°28'23″~N26°22'15″,东经E109°22'06″~E111°16'21″的区域内,以海拔为104~502 m最为常见。(2)不同分布区中不同类型槐树的叶片性状指标,植株大小、槐米质量方面差异较大,其中全州七一栽培的双季金槐在形态大小、叶片性状、槐米产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分布区。(3)广西槐树适应性强,对温度、土壤及降水量的适应范围较宽。(4)广西槐树伴生植物的种类较少,但优势科的组成较为突出,含种数最多的是菊科其次是禾本科、车前科、唇形科、大戟科等优势科较为突出。结论:基本清楚了广西槐树的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及栽培槐树的类型,为广西槐树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药雪灵芝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青海藏药雪灵芝的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特点、种类和种群特征,为规范化种植、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走访调研的方法对藏药雪灵芝在青海的野生种质资源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结果青海省民间使用雪灵芝药材的基源植物有10种,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300 m高山草甸、砾石流带和山坡岩石缝隙中,甘肃雪灵芝和青藏雪灵芝分布最广,储量最多;青海雪灵芝生长的群落结构以草本层为主,构成相对简单,群落植物的科、属组成分散,含种数最多的是龙胆属Gentiana,其次是风毛菊属Saussurea、绿绒蒿属Meconopsis、红景天属Rhodiola、嵩草属Kobresia、蓼属Polygonum和兔耳草属Lagotis。结论该研究探明了青海野生雪灵芝资源分布情况、种类和种群特征,并发现野生雪灵芝种质资源生物学存在多样性,甘肃雪灵芝产量最高;由于生境破坏和和过度采挖,野生雪灵芝资源日趋减少,建议采取野生抚育和发展人工种植等方法保护雪灵芝野生种质资源,保证雪灵芝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考察珠子参药材历史和资源现状,提出开展珠子参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对珠子参的来源、用药历史进行考证,同时对云南为主的珠子参种群主要分布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珠子参种群的生境和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珠子参种群种质资源分布在年平均气温为5.4~18.6℃,海拔1630~3280m的坡地。云南滇西北高海拔部分地区植被保护较好,珠子参种群植株成片生长,植株健壮;其他地区则呈零散分布,以小型植株为主。珠子参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对种群资源进行相关保护是解决珠子参商品日益减少的有效途径。结论:珠子参种群资源分布稀少零散,产量严重下降,已处在濒危状态,需要加强对珠子参野生资源保护,通过原地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抚育等方式可解决珠子参商品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珠子参药材品种概述及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考察珠子参药材历史和资源现状,提出开展珠子参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对珠子参的来源、用药历史进行考证,同时对云南为主的珠子参种群主要分布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珠子参种群的生境和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珠子参种群种质资源分布在年平均气温为5.4~18.6℃,海拔1 630~3 280 m的坡地.云南滇西北高海拔部分地区植被保护较好,珠子参种群植株成片生长,植株健壮;其他地区则呈零散分布,以小型植株为主.珠子参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对种群资源进行相关保护是解决珠子参商品日益减少的有效途径.结论:珠子参种群资源分布稀少零散,产量严重下降,已处在濒危状态,需要加强对珠子参野生资源保护,通过原地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抚育等方式可解决珠子参商品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现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质量。方法 :调查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 ,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主要 6种生物碱含量以评价其质量。结果 :野生延胡索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两岸的丘陵地区 ,其分布区在不断地缩小、消失 ,不同居群之间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野生延胡索种质在生物碱含量上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有些种质的主要生物碱含量很高 ,是延胡索良种选育的材料 ;它们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但处在自然淘汰的进程中 ,必须加以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山西省范围内酸枣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为酸枣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查阅文献入手,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调查相结合,整理调查数据,综合分析山西省内酸枣种质资源状况,并收集部分种质资源。结果:了解了酸枣分布的生态环境及生长特性,山西省内酸枣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尤其以夏季气温较高的山地丘陵区域分布更为普遍。结论:山西省内酸枣野生资源丰富,应采取合理科学的采收方式,加强酸枣野生抚育,为保持山西酸枣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酸枣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毛郁金野生资源蕴藏量和人工栽培情况,为广西毛郁金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毛郁金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野生毛郁金适应性强,在石灰岩山区、土山丘陵和平原均有分布,通常生于山脚下、溪沟边、田边和路边,对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锡叶藤种质资源调查,为锡叶藤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筛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走访、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锡叶藤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结果:锡叶藤主要分布的区域是广东、广西、海南,间断分布于海拔0~681 m的区域,平均海拔179 m,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主要是N 18°01'~23°75',垂直分布在E 101°37'~118°05',超出此范围的分布比较少或无分布。适宜的生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喜欢生长在潮湿炎热的地区的阴湿沟谷或山坡林下或灌木丛中,湿度70%~91%。生长地的年均气温18.3~25.4℃,降雨量1 112.1~2 996.8 mm。结论:该调查初步明确锡叶藤的地理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伴生植物群落种类,热量因子及湿度是锡叶藤分布的主要限制指标。通过对其种质资源调查及主要有效成分分析发现,锡叶藤种质资源丰富,尤其生长在广东、香港一带的植被保护较好、药材质量好。同时对锡叶藤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为锡叶藤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濒危中药材祖师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我国中药材祖师麻野生分布区和人工栽培的资源现状,分析野生祖师麻适生生境和致危因素,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人工种植提供依据,课题组采取走访与现地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及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结合的估算法对陕西、甘肃、四川和青海4个省区23个县的祖师麻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祖师麻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然而种群密集程度却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濒临枯竭。根据调查结果估算,4个省区23个县当前野生祖师麻资源蕴藏量不足600 t;同时,只在甘肃陇南康县杨河坝村海拔2 800 m左右的山地发现了人工栽培的33 000 m22年龄的祖师麻,没有形成药材商品。毁灭性的采挖以及生长周期过长是导致祖师麻野生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濒临枯竭的重要原因。栽培品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祖师麻适生生境,制定合理采收政策,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祖师麻良种选育、快速繁殖技术以及快速生长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药大黄的重要基原,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该文在查阅唐古特大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本课题组提出的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估算法对青海、甘肃和四川3 省区15个县的野生和5个县的栽培唐古特大黄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唐古特大黄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根据调查估算当前全国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蕴藏量不足5 000 t,栽培唐古特大黄蓄积量约为1 607 t。可见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以近枯竭,建议将唐古特大黄列入保护植物的名录;栽培唐古特大黄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唐古特大黄的良种选育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中药川贝母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川贝母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品质生态学特性、引种栽培、商品鉴别等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整理,编制川贝母基原植物分类检索表及市售混伪品鉴别检索表,为中药川贝母资源调查、保育栽培、质量控制和评价及相关混伪品的鉴别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川贝母种质资源持续利用,规模化引种栽培,野生抚育,濒危保护,新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了资料。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川贝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加强川贝母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的集约化系统化研究,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动中药川贝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鼓槌石斛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收集和保存鼓槌石斛种质资源,为筛选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材料。方法:采用文献查阅、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鼓槌石斛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性状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种质进行了收集。结果:野生鼓槌石斛种质资源在植物形态上如茎的大小、叶的形状、花唇瓣的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近10年来,调查地区鼓槌石斛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结论:野生鼓槌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存在多样性,其中不乏高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0,(2)
目的:系统调查湘西地区蛇足石杉的分布现状、更新频度、产销状况,并为蛇足石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方法:采用调查访问和采样方法。结果:随着对蛇足石杉资源掠夺性地采收加上其种群自然更新频度偏低,导致很难维持其种群的动态平衡,野生资源蕴藏量迅速下降,种质资源正逐步消失。结论:应加强蛇足石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理清珍稀药用植物通关藤在我国的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人物访谈法、实地概查和详查等调查方法,对我国通关藤的分布区域、生境条件、生长状况和资源蕴藏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通关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西部、贵州西南部及四川南部等地,根据资源集中程度和多寡可依次分为滇东南桂西片区、滇西南片区、黔西南片区等三大片区。通关藤集中分布于海拔850~1 250 m的喀斯特地石灰岩山区。资源在南坡和西坡分布更多,植被以灌木草本为主,高大乔木稀少。通关藤喜光,适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海拔和温度对通关藤生长有重要影响。目前全国通关藤的总蕴藏量约3 655 t,资源蕴藏量正迅速减少。结论:通关藤资源保护性利用和野生抚育亟待进行,以保证药材的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收集全国川芎的种质资源,以进行川芎优良种质资源评价研究,为川芎良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 文献研究,到全国川芎主产地实地调查、访问,收集种质资源.结果 对四川省内6个县市及省外6个省区,共20个川芎及芎藭类药材的主产区进行了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获得了川芎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栽培及生长特性、产销和使用情况等.并在川芎道地产地都江堰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圃.结论 为川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及川芎新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野生大百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重庆野生大百部资源分布、种群、群落特征进行初步调查,评估其资源现状,提出合理化保护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对重庆境内大百部资源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大百部在重庆分布范围广,主要包括北碚、南川、云阳、涪陵等地,生长在海拔209~1652m林缘、路旁、草丛等;种群密度较小,其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伴生植物种类丰富,包括100科240属357种植物。经多年跟踪调查,发现渝南的綦江、南川,以及渝东北的云阳、忠县等地资源量明显减少。结论鉴于重庆地区大百部总资源量明显减少,建议尽快采取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及加强相关科学研究等措施,使大百部野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灯盏花种质资源的考察与采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考察云南灯盏花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对云南省灯盏花主要分布区的9个州(市)29个县的灯盏花种质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灯盏花的生境和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灯盏花种质资源分布在年平均气温为5.4℃~18.6℃,海拔1 630~3 280 m的坡地。滇西北生长的灯盏花植株生长茂盛,具有植株高,分枝数多和叶片数多的特点。通过采集,建立了灯盏花种质资源圃。结论云南灯盏花种质资源分布稀少,需要加强资源保护,通过人工种植等方式保证灯盏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张薇  杨生超  张广辉  苏豹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250-2253
概述了灯盏花栽培研究和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开展灯盏花遗传基础、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等遗传改良策略和灯盏花生物学基础、良种繁育技术与高产高含量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