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文颖 《中医药导报》2012,18(11):84-86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我院收集的93例热毒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患者的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者61例,占65.6%;消化系统疾病者17例,占18.3%;发热待查者10例,占10.8%;其他疾病者5例,占5.4%。共统计出患者不良反应表现108例次。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皮肤不良反应74例次,占68.5%;其次是全身性不良反应13例次,占12.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1例次,占10.2%。热毒宁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有71例,占76.3%。其中,联合1种药物的有59例,占63.4%;联合2种药物的有11例,占15.5%;联合3种药物的有1例,占1.4%。联合用药71例中,68例的联用药物中有抗菌药物。结论:必须加强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并应进行前瞻性再评价,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杨雪  杨玉涛  李文武  张惠霞  刘超  王丽 《光明中医》2012,27(6):1250-1252
目的通过对182例热毒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8年~2010年发生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男性99例(54.40%),女性83例(45.60%);不良反应集中在儿童年龄组,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182例热毒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8年~2010年发生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男性99例(54.40%),女性83例(45.60%);不良反应集中在儿童年龄组,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588例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该药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所提供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联用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和器官等。结果热毒宁注射液所致ADR男性略多于女性,且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临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用药剂量和方法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较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0.5h内且绝大多数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所致ADR以皮疹为主,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结论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并加强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住院及门诊3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监测,对出现ADR的患者临床表现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3000例患者中发生ADR 16例,占0.53%,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胃脘痛、过敏等。1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例;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14例,占87.50%;16例患者出现ADR距发生ADR当天开始用药平均时间为(0.68±0.44)h,从用药开始到出现ADR的总用药天数平均为(3.44±1.86)天。出现ADR的16例患者均停药处理,其中4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停药处理后患者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热毒宁注射液ADR属偶见,属于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过敏反应,以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多在用药3h内发生,临床应注意监测儿童用药及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唑啉、头孢他啶等抗生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住院患儿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3年上报的42例舒血宁注射液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发生ADR年龄主要集中在51~80岁;在42例ADR中,有11例(26.19%)联合用药;ADR主要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与ADR监测,以促进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3种感染性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在广泛人群中使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形式,监测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3种中药注射剂的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对出现不良反应(ADR)的患者临床特征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26例ADR,ADR发生率为0.26%。ADR患者均为首次报告,24例患者为一般不良反应,1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新发不良反应。ADR患者年龄以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为主,其发生多在用药后0.5h,主要以腹痛、腹泻、高热多见。其中6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前使用了其他注射剂,20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后使用了其他注射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ADR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临床用药规范及合并用药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3例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最短为用药后2分钟,最长为连续用药6天后出现,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口腔系统和骨骼关节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和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8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方法选取2015—2017年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8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对这8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对不良情况的发生进行研究与记录。结果对这8例病例进行分析,患者的原发疾病为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占50%;患有急性胃肠炎疾病的患者占25%;急性腮腺炎患者占25%。不良反应15次,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占53.3%;全身性不良反应占2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26.7%。有13例患者采用热毒宁与其他药物联用进行治疗,占86.7%。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多,因此在治疗的使用要加强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控制,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在使用药物时也要进行合理规范,从根本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2例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中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29篇文献中报道的22例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过敏性休克,且多发生在5~10min内。结论:临床使用舒血宁注射剂时应严密监察,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称上感)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分析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韶关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6例上感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2例,分别采用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炎琥宁组与痰热清组而言,热毒宁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热毒宁组未出现毒副作用,痰热清组及炎琥宁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临床上运用热毒宁注射液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5家医院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患者的临床信息,以不良反应为结局指标,进行巢式病例对照设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3000例热毒宁注射液患者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以儿童居多,平均年龄10.12岁,男性11例,女性5例;以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胃脘痛)发生较多,占87.5%。以年龄、性别、用药季节、药品批次相同为匹配条件,按照1∶4比例匹配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结果显示,滴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P=0.043),注射前是否冲管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P=0.027)。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儿童居多,注射前未冲管及滴速过快是不良发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留观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中药外洗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本院出现6例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改变中药毒副作用小的观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76例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中药ADR报告中,女性男性,尤以41~50岁的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有23例(30.26%);而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50例(65.79%);中药ADR发生率排名中前3位分别是热毒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9例(38.16%),其次为消化系统,有20例(26.32%)。结论: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重视中药引起的ADR,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诱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依据,规范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猩红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猩红热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头孢菌素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的体温正常时间、症状控制时间、CRP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猩红热,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疾病康复,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周春杰 《新中医》2015,47(3):141-142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分析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年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发生时间等。结果: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有35例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早出现不良反应的是在用药10 min后,最晚出现在用药后9天。不良反应多属中、轻度,严重不良反应较少(9例);患者年龄越大,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越多;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性器官和呼吸系统。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会引起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累及全身和呼吸系统。建议加强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