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黄牛木根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黄牛木根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30个成分,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53.139%,其中含量大于1%的是:汉地醇(30.687%),油酸(2.596%),棕榈酸(2.476%),β-豆甾醇(2.335%),棕榈酸乙酯(2.204%),角鲨烯(1.728%),维生素E(1.708%),油酸乙酯(1.490%),亚油酸(1.474%),亚油酸乙酯(1.417%),豆甾醇(1.208%),β-丁香烯(1.025%).结论 黄牛木根的脂溶性成分中,以醇类、倍半萜和酯类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文殊兰鳞茎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文殊兰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法分离和鉴定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在文殊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7种成分,初步鉴定出20种成分。结论:文殊兰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占所分离成分的64.28%,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10.79%)、亚油酸乙酯(29.44%)、油酸乙酯(9.98%)。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德国小蠊油脂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提取德国小蠊中的脂溶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德国小蠊油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德国小蠊油脂部位中共鉴定了55个成分,占峰面积的95.68%。主要为油酸(46.03%)、棕榈酸(17.10%)、硬脂酸(5.50%)、棕榈油酸(3.05%)。结论:德国小蠊油脂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其中以脂肪酸、酯、烷烃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鉴定未炮制和炮制过的王不留行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后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未炮制王不留行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98.77%,全部为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油酸(44.04%),亚油酸(36.1%)和棕榈酸(10.11%).炮制王不留行中鉴定出23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95.43%,其中脂肪酸成分的量占95.36%,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油酸(30.9%),亚油酸(24.4%),二十二碳烯酸(22.7%).结论:王不留行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未炮制和炮制王不留行的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发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树发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4个挥发油成分,占总量的17.9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萜类(6.71%),酮类(4.19%)及醇类(3.27%),主要成分为4-戊烯-2-酮(4.19%),cis-7-十四烯醇(3.03%),3,7-二甲基辛烯(1.30%),新己烷(1.28%)和大牦牛儿烯D(1.01%);共鉴定出33个脂溶性成分,占总量的89.6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脂肪酸类(81.65%),烷烃类(4.49%)和醇类(1.67%),主要成分为反亚油酸甲酯(34.98%),油酸甲酯(10.94%),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7.40%)和硬脂酸甲酯(4.13%)。结论:首次从树发中提取并鉴定了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树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5):70-72
目的:研究龙脷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龙脷叶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4.86%,主要成分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4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亚麻酸。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油酸酰胺、叶绿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棕榈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黄脚胡蜂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乙酯(57.82%)、亚油酸乙酯(11.76%)、棕榈酸乙酯(8.32%)、苯乙醇(8.08%)、丁二酸二乙酯(3.48%)。结论: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亚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具有抗炎的作用,这与云南民间将黄脚胡蜂用酒浸泡后用来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一致,为民间的用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鉴定黄芩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氯仿提取黄芩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析鉴定了26个成分,含量占总成分的66.74%。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3.42%)、反油酸(9.84%)、2-庚烯醛(5.63%)、棕榈酸(4.21%)、2,4-癸二烯醛(3.67%)、2-癸烯醛(3.06%)、硬脂酸(2.57%)等。结论黄芩种子脂溶性成分中有机酸类含量最高,其他成分主要为烷烃和烯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倒地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南宁产倒地铃挥发油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0.82%,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7.50%)、亚麻酸(11.19%)、甲氧基肉桂酸乙酯(6.96%)、亚油酸(5.05%),烷烃类化合物占的比重为23.74%;柳州产倒地铃挥发油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4%,主要成分为1-二十六(碳)烯(12.71%)、甲氧基肉桂酸乙酯(8.53%)、棕榈酸甲酯(6.17%)、叶绿醇(5.90%)、棕榈酸乙酯(5.79%),烷烃类占的比重为37.92%。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南宁产地倒地铃主要成分以棕榈酸、亚麻酸、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和亚油酸为主,柳州产地倒地铃主要成分以1-二十六(碳)烯、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叶绿醇和棕榈酸乙酯为主,两种不同产地倒地铃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12)
目的应用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珍珠、檀香、降香等)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挥发油、脂溶性成分后,GC-MS法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相对含有量,再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3个不同厂家9批丸剂中鉴定出143个化合物,匹配度在90%以上的有82个,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丸剂中化合物种类、相对含有量均有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后,相对含有量最高的4种挥发油为丁香酚(26.35%)、壬烷(8.69%)、1,1,3-三甲基环己烷(6.35%)、β-桉叶醇(5.22%),8批样品分为6类;溶剂萃取法提取后,相对含有量最高的4种脂溶性成分为亚油酸(36.29%)、亚麻酸(15.74%)、丁香酚(9.93%)、肉豆蔻酸(9.76%),6批样品分为5类。结论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以亚油酸、丁香酚、亚麻酸、肉豆蔻酸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抱茎龙船花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抱茎龙船花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加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石油醚洗脱部分得其脂溶性成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其中的4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03%。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19.0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95%)、棕榈酸(9.62%)、棕榈酸丁酯(7.63%)、油酸乙酯(7.15%)、硬脂酸甲酯(5.66%)、油酸甲酯(5.64%)、亚麻酸甲酯(3.85%)、棕榈酸异戊酯(2.99%)、油酸(2.92%)、月桂酸甲酯(2.10%)、二十酸甲酯(2.03%)等。结论:抱茎龙船花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酯类、芳香酸酯、烷烃类及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感特灵胶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丰富该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附录XD方法对感特灵胶囊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27个化学成分,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鉴定出24个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棕榈酸(31.82%)、镰叶芹醇(16.89%)、α,5,5,8α-四甲基-2-亚甲基-[1S,[1α(R*),4aβ,8aα]]-α-乙烯基十氢-1-萘丙醇(8.07%)、棕榈油酸(6.67%).结论:感特灵胶囊中挥发油成分主要有棕榈酸、镰叶芹醇、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四川引种玛咖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其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石油醚超声提取法分别提取玛咖中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玛咖挥发油及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过结构鉴定,从玛咖挥发油中鉴定出22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占98.85%的比例。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占73.99%的比例。挥发油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差别较大,十二烷、喹啉、3-甲氧基苯甲醛、棕榈酸甲酯、亚油酸乙酯为两部分中共有的化合物。结论:首次对四川引种玛咖挥发油和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GC-MS对比分析,该研究为四川引种玛咖药物资源及其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秦岭龙胆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MA)、超声-微波双辅助(UME)提取秦岭龙胆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所得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分别从秦岭龙胆所得挥发油中鉴定出24及29种化合物。结论不同方法所得秦岭龙胆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但主要成分是2,2’-亚甲基双(四-甲基-6-叔丁基)-苯酚、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15.
毛老虎种籽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毛老虎种籽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毛老虎种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化学成分12个,占总油量的57.36%,并确定其相对含量.结论 其主要成分是熊果酸、(Z)-9-十八烯-1-醇、油酸、3,5-二烯豆甾醇、棕榈酸、亚油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常用中药夏枯草中挥发油类成分的组成,鉴定主要成分结构,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夏枯草中的挥发油,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夏枯草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其中匹配度较高的2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6. 03%,匹配度均高于90%。夏枯草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种类是脂肪酸类成分(49. 83%)、醇类成分(15. 37%)、醚类成分(11. 03%)、烯类成分(7. 64%)和烷烃类成分(6. 69%)。结论中药夏枯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以脂肪酸类成分为主,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夏枯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夏枯草的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9,(3)
目的:研究侧缘真龙虱Cybister lateralimarginalis(De Geer)药材中的挥发性、脂溶性组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侧缘真龙虱药材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化学成分。结果:自侧缘真龙虱挥发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8个挥发性成分,占总离子流峰面积的92.00%。其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一烷(14.38%)、(Z)-9-二十三烯(14.38%)、9-十九碳烯(11.66%)、醋酸(Z)-8-十四烯酯(10.06%)和10-二十一烯(7.07%);自脂溶性提取物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峰面积的97.00%,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7.35%)、6-十八碳烯酸(17.35%)、棕榈油酸(16.26%)和亚油酸(12.28%)。结论:该研究为侧缘真龙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方法:分别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叶秦艽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27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26个化合物,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羟甲香豆素(39.52%)、鲨烯(18.28%)、棕榈酸(8.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96%)。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大叶秦艽的活性成分和研究其药理药效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淮阳金花菜(秧草)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石油醚提取秧草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对其中的脂肪酸成分甲酯化,以正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对α-亚麻酸及棕榈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共检出26个色谱峰,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占到了相对质量分数的45%。定量分析表明α-亚麻酸和棕榈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2%,0.19%。结论: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秧草中脂溶性成分,秧草脂溶性成分中有益脂肪酸亚麻酸几乎为棕榈酸的3倍。以脂肪酸类化合物的现代研究结果阐明药食两用植物的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南天料木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南天料木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分离,得石油醚提取物Ⅰ和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从提取物Ⅰ中鉴定出1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36.31%)、亚油酸甲酯(19.47%)、8-十八烯酸甲酯(13.84%);从提取物Ⅱ中分离、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26.75%)、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8.98%)、8-十八烯酸甲酯(13.79%);提取物Ⅰ和Ⅱ共同含有6种甲酯类化合物和反油酸,提取物Ⅰ含有甾醇类化合物(10.42%),提取物Ⅱ存在蒽醌类化合物(4.49%)。结论该研究首次对广南天料木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首次鉴定出含有苯并吡喃结构的化合物2-乙氧基-2,4-二苯基-2H-1-苯并吡喃-3-碳酸乙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