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并用石油醚萃取得脂溶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黑蚂蚁脂溶性成分中鉴定39个成分,其中油酸(25. 1%)和6-十八碳烯酸(17. 93%)相对含量居高;从挥发油中鉴定41个化合物,以油酸(6. 15%)和二十五烷(5. 85%)较多。结论: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为黑蚂蚁油脂的特征性成分;黑蚂蚁的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类为主,而挥发油则以烃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树发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树发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4个挥发油成分,占总量的17.9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萜类(6.71%),酮类(4.19%)及醇类(3.27%),主要成分为4-戊烯-2-酮(4.19%),cis-7-十四烯醇(3.03%),3,7-二甲基辛烯(1.30%),新己烷(1.28%)和大牦牛儿烯D(1.01%);共鉴定出33个脂溶性成分,占总量的89.63%,其成分类型主要包括脂肪酸类(81.65%),烷烃类(4.49%)和醇类(1.67%),主要成分为反亚油酸甲酯(34.98%),油酸甲酯(10.94%),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7.40%)和硬脂酸甲酯(4.13%)。结论:首次从树发中提取并鉴定了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树发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傣药坡扣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52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0.85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476%),棕榈醛(9.818%),异丙基(肉)豆蔻酸酯(4.68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475%),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正丁酯(3.198%),9,17-十八碳二烯醛(2.264%),十三烷(2.238%)。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分离、鉴定了大黄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油醚、β-蒎烯、桧烯等24个成分。  相似文献   

5.
药茴香籽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利用GC-MS对药茵香籽中的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总共检出7O个成分,确定了其中43个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1-藏茴香酮(75.69%)和柠檬烯(19.02%)。  相似文献   

6.
黎药海南风吹楠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枝叶脂溶性部分细胞毒活性及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进行其细胞毒活性测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海南风吹楠脂溶性部分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显示了生长抑制活性;从海南风吹楠枝叶脂溶性部分鉴定了20个成分。结论:本次研究为海南风吹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紫色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色姜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研究。结果:共得到37个化合物,鉴定出35个成分约占总量的85.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其次是2-噻吩甲醛、1-[5-(2-呋喃甲基)-2-呋喃]乙酮、β-倍半水芹烯、1-[5-(2-呋喃甲基)-2-呋喃]乙酮、2-(2,5-二甲基苯基)丙烯酸(3.14%)。结论:首次研究了紫色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1)
目的:研究傣药奶子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甲醇对奶子藤根的粗粉进行浸渍和回流提取,利用硅胶、反相硅胶、制备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奶子藤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和ESI-MS等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报道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奶子藤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狗牙花碱(1)、非洲伏康树碱(2)、 7-羟基吲哚海尼山辣椒碱(3)、6-酮基伊菠加因(4)、14,15-环氧-氮-甲基白坚木胺(5)、14,15-二羟基-氮-甲基白坚木胺(6)、伊波叶黄素(7)、喜树次碱(8)、lirofolines A(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奶子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药紫金砂挥发油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金砂为土家族常用药物,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的根^[1]。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地。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胁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2]。王长岱等曾对拐芹根及根茎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3],表明其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α-蒎烯、α-水芹烯。与本试验报道基本一致,但由于样品采收地点、采收时间、挥发油提取方法不一致。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存在差异。本文对紫金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紫金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云南临沧产腊肠树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腊肠树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腊肠树果实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6个峰,鉴定了其中37个成分。结论腊肠树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珍珠草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珍珠草又名叶下珠,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其性味苦、凉。全草入药,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我们对该植物进行了抗肝炎药理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叶下珠对鸭乙肝病毒逆转录酶及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9,(12)
目的应用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珍珠、檀香、降香等)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挥发油、脂溶性成分后,GC-MS法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相对含有量,再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3个不同厂家9批丸剂中鉴定出143个化合物,匹配度在90%以上的有82个,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丸剂中化合物种类、相对含有量均有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后,相对含有量最高的4种挥发油为丁香酚(26.35%)、壬烷(8.69%)、1,1,3-三甲基环己烷(6.35%)、β-桉叶醇(5.22%),8批样品分为6类;溶剂萃取法提取后,相对含有量最高的4种脂溶性成分为亚油酸(36.29%)、亚麻酸(15.74%)、丁香酚(9.93%)、肉豆蔻酸(9.76%),6批样品分为5类。结论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以亚油酸、丁香酚、亚麻酸、肉豆蔻酸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傣药黑种草籽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种草籽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37个组份,鉴定了其中37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1个,并且以百里香醌含量最高(35.59%).结论:该法分离效果良好,对黑种草籽挥发油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黑种草籽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浸泡时间、固液比、粉碎粒度、超声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浸泡时间为20小时,固液比1:15,粉碎粒度40目,超声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得率为0.88%.结论:提取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紫树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蓝果树科植物紫树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正二十六烷醇、正三十烷醇、香草醛、3-表-桦木酸、邻苯二甲酸双丁酯、正十八碳酸、雪松醇、3-β-D-friedcolean-14-en-3-ol。  相似文献   

16.
骨碎补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骨碎补石油醚组分。方法: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鉴定了3个化合物,为羊齿-9(11)-烯、里白烯、环劳顿醇。结论:均为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土鳖虫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鳖虫中分离出3个单体,经鉴定为胆甾醇,棕榈酸,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  相似文献   

18.
党参挥发油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党参挥发油及脂溶性物质提取和分析。方法 建立乙醚冷浸-索氏提取-水蒸汽蒸馏的方法,提取物化学成分经GC分离,用GC-MS进行鉴定。结果 本法收率是其它方法的20~50倍;分离出268种化合物,利用加标定性,GC-MS联用和计算机数据库检索鉴定出67种物质。结论 本方法适于天然植物药物挥发油及脂溶性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所获数据,为党参药理药效作用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贝母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泥鳅 [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 ]又名鳅 (《尔雅》)、鳅鱼 (《本草拾遗》)和鳅 (《泉州本草》) ,系鲤形目鳅科动物 ,肉或全体入药 ,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和消渴病 ,收载于《中药大辞典》。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 ,我们对泥鳅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得到 2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胆甾醇 (cholest 5 en 3 β ol,Ⅰ )和1 甲基 2 ,4 二氧基咪唑烷 ( 2 ,4 imidazolidinedione ,1 methyl ,Ⅱ )。Ⅰ和Ⅱ均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