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可能存在肠道菌群失衡和代谢功能紊乱。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影响宿主代谢,二者有着共同变化的特征。因此深入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蕴结证肠道菌群特征和代谢物特征,揭示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的共变化机制,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蕴结证的病机,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中医能量代谢、脏腑病机、证候特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病机,其以脾胃失调为主要特点,从而确立助脾抑胃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解析真实世界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与个体生理差异和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特点,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在云南省5家医疗机构12635份体检报告及病例中,统一疾病证候诊断与病例筛选标准进行降噪处理,筛选有效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信息1224份。患者实验室指标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用复杂网络可视化结合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建立了4个拟合优度良好(P0.0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郁脾虚证女性偏多,糖脂代谢障碍较轻;痰湿内阻证患者多表现为肥胖和高脂血症;湿热内蕴证患者较为年轻且血糖偏高;痰瘀互结证患者多有抽烟习惯。结论真实世界中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与个体差异和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1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代三红 《陕西中医》2011,32(11):1478-147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临床证候特点,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516例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四型,确立相应治法。结果:分别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四种类型的治愈率均85%以上。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多样,与气机失调关系密切,临床常以痰瘀为病机特点。文章基于气机运动,初步探讨气机失调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为临床从调理气机的角度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异病同治的规律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提取两病共同的证候分类及其相应的中药配伍组合。检索中药配伍组合活性成分对应的人类靶蛋白和两病的相关基因;在分子网络分析平台分别构建靶蛋白和基因分子网络,通过网络映射分析,找到中药配伍组合治疗两病相关的通路和高连接分子。结果:痰瘀互结证是两病最常见的共同证型,方证对应,中药配伍组合(丹参、大黄、茯苓、泽泻、当归、白术)是治疗两病共用使用最多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通过调控5个分子(26 S蛋白酶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核转录因子-κB,泛素C和蛋白激酶B)和1个生物学通路(肝X受体/维甲酸X受体激活通路)对两病发挥协同治疗效应。结论: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异病同治的生物学基础;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分子网络分析是探索疾病异病同治基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陆定波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肝病临床及研究近30余年,在肝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整理如下。1病因辨内外、病机辨虚实祖国医学并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名及诊断,但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可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病,其致病机制与多种因素、作用靶点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证存在与实验指标、肠道菌群结构、炎症与免疫细胞因子、FXR受体等方面的密切相关性,通过分析讨论将有助于阐明非酒精性脂肪痰湿证代谢变化特征及致病机制,进一步明确此证型的治疗侧重点,为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新的思路及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芍疏肝颗粒对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0例丹芍疏肝颗粒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痰湿阻滞组,痰阻血瘀、湿郁化热组和湿郁血瘀、肝阴不足组,每组30例,给予丹芍疏肝颗粒口服,30例罗格列酮组组给予罗格列酮口服,3个月后予以证候积分、血脂、肝功能、血糖空腹胰岛素B超检查以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B超显示脂肪肝严重程度改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8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评分、TC、TG、FINS、HOMA-IR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ALT、AST、GGT显著降低(P0.05),丹芍疏肝颗粒组各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芍疏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各中医证型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改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 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 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通过分析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肠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具有肠道靶向性的中药方剂入手探讨肠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肠道与肝脏在功能上存在广泛联系,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壁通透性增加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肠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响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从肠道入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新途径和策略;同时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治疗中传统中药的疗效不断受到肯定,其中中药治疗靶向肠道及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及中药干预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查,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为△T1,统计受试者中医体质;进行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T2。记录、分析、评价患者红外热像温差变化、体质变化及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治疗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平和质明显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改善(P 0.01)。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常见体质类型,利用红外热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21,(9)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保肝抗炎药物和胰岛素抵抗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但依然存在副作用明显、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然而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上有着突出的优势,该文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健脾利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06-311
目的:评价化痰助运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脂联素角度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阿托伐他汀钙片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中医证候、脂联素、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结果:1改善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口干口苦、恶心欲呕、肢体困重、大便稀溏症状方面,疗效中药组西药组;2提高脂联素水平及降低空腹胰岛素方面,疗效中药组西药组;在改善餐后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结论:化痰助运方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并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患者的血脂代谢、拮抗胰岛素抵抗、提高脂联素水平,这可能是化痰助运方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国家专利号ZL 201510430075.8)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TCMSP、BATMAN-TCM 3个数据库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主要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收集。从DisGeNET数据库中寻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疾病基因与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得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终作用靶标。将最终靶标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得出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活性成分-靶标-作用通路"网络图。将"蛋白-蛋白"互作图中排名前5位靶标蛋白与君药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后发现,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中有117个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NAFLD,其中涉及113个靶基因及包括AMPK、PPAR、FOXO、胰岛素抵抗等18个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5个靶标蛋白与君药结合性较好。结论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有直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揭示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及图书馆数据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的分布以及用药的规律。方法: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18年4月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出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并构建出数据库,然后对所构建的数据进行频数及关联的统计分析。结果:120篇有效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43个,将43个证型分解后得到证候要素15个,病位要素6个、病性要素9个。文献中所使用的155张处方中,用药一共165味,1678频次。通过关联分析获得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见药物配伍。结论:痰、淤、湿、气滞是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性;肝、脾是酒精性脂肪肝的病位,虚症和实证夹杂是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证型,基本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机理研究、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回顾,从针刺疗法机制、普通针刺、电针治疗、针药结合、穴位埋线及其他疗法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研究进展,展现了针刺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优势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