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在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中应用"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体检的16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在随机原则下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6例)。给予对照组饮食及运动等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即进行穴位针灸及饮食、运动等干预,对两种管理方案下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糖尿病发病率上,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前期逆转为正常耐糖量逆转率明显较高(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应用于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有助于其向正常糖耐量逆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方法(中药降糖贴穴位贴敷)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糖尿病前期(IGT)人群,探讨其对糖尿病(DM)发病率的影响以及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进行降糖贴穴位贴敷和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对照组单纯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DM发病率和IGT逆转率情况。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DM者2例(2.50%),对照组6例(10.91%);治疗组IGT转NGT为50.00%,对照组为27.27%。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有助于其逆转为正常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健康管理在糖尿病前期(IGT)患者中应用对糖尿病发生风险预防效果。方法:1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健康管理在IGT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血糖代谢,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情志护理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er activities,SDSCA)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观察组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74例脾胃虚弱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采用壮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比较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效果优于蒙脱石散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步走运动干预配合穴位贴敷对高血压前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为期3个月的快步走强化运动以及5个疗程的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BMI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治疗组收缩压、三酰甘油、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步走运动干预配合穴位贴敷可以作为辅助治疗高血压前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超声中频导药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超声中频导药仪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12%、对照组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S与NDS评分比较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伊托必利西药治疗)和观察组(给予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共治疗2周,对比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的症状量表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变化及安全性,以明确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DGP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总积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症状总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糖胃康颗粒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安全性较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包括AST、ALT、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滋阴通络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靶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气温阳之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靶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42-1045
目的:探索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对老年阴虚阳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贴敷组各30例。两组均保持原有治疗不变,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无药巴布剂贴敷,贴敷组予交泰丸加味制备的巴布剂贴敷。两组每周均贴敷6 d、休息1 d,共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压和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结果:干预后,贴敷组舒张压下降不明显,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收缩压下降明显,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贴敷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贴敷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5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阴虚阳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药巴布剂穴位贴敷,有助于降低患者收缩压,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穴位贴敷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干预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治疗组)56例,节食运动组(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节食运动12个月。治疗组加用双侧脾俞、胰俞、肝俞、肾俞穴位埋线,每月1次,共6次。同时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BML、TC、TG变化。结果:治疗组随访6个月、12个月IGR向NGT逆转率和向糖尿病(DM)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治疗组在穴位埋线停止后,于第12个月随访IGR向NGT逆转率、向DM发生率均未反弹。当干预12个月后,上述所有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逆转为正常糖耐量,减少糖尿病发生率,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9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予健康管理并治未病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管理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结果: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对糖尿病前期的了解、对运动方法、饮食方法的掌握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前两组血糖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血糖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者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血糖的情况,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据中医传统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择时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取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按照常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每次2 h,每日1次;观察组早上7时~9时进行穴位贴敷,贴敷穴位、贴敷保留时间及贴敷药物均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贴敷干预后24、48 h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贴敷干预后24 h,2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干预后48 h,2组腹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采用穴位贴敷与常规西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临床试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同时予以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d;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另外观察组予以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评价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内治疗前远远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效果等级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采用穴位贴敷与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症状,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润燥方内服联合香军散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润燥方内服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滋阴润燥方内服联合香军散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中药贴敷。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 AI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FPG、FINS、Hb AIC、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贴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95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安慰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控制血糖血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TC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安慰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和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高于安慰组及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