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对2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术修复跟腱。采用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平均随访32个月,无感染及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功能评定:优23便(85.2%),良4例(14.8%)。结论有限切开腱周内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有效保护断端血运,创伤小,再断裂及感染机会少,功能恢复好,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杜顺杰  吴希瑞  高海军  陈贺  王伟 《河北医药》2012,34(7):1016-1017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收治15例(15足)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男12 例,女3 例;年龄18~51 岁,平均年龄28.1岁;Thompson 试验均为阳性,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 ~5 d,平均 3.2 d.断裂的跟腱采用Kessller法微创经皮缝合,手术后跖屈位固定踝关节,6周后去除外固定功能锻炼,垫高足跟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3个月后恢复日常生活.结果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平均(92.8±7.6)分(84~100分).其中优10例(71%),良3例(21%),一般1例(7%),优良率为92.86%.结论 微创经皮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疗效可靠,创伤小,感染等并发症低,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跟腱断裂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FG)粘合法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至2012年就诊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31.35岁。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其中一组采用单纯缝合法(单纯神经缝合组);另一组在缝合的同时,局部应用FG粘合,并联合应用NGF(神经缝合+FG及NGF组)。术后所有的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而对FG及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单纯神经缝合组中,患肢感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6例,部分恢复11例,无明显恢复7例,优良率70.8%;神经缝合+FG及NGF组中,患肢感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21例,部分恢复3例,优良率100%,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缝合组(P〈0.05)。结论在修复神经过程中联合应用FG及NGF,可明显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跟腱是人体中最粗大的腱性组织 ,在人体行走及弹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当遭受暴力或存在其他病损时可发生断裂。本院自 1992~ 1999年收治跟腱完全断裂患者 14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中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4~ 5 6岁 ,平均 2 7岁 ;左侧 9例 ,右侧 5例。其中 ,闭合性跟腱断裂者 9例 ,开放性跟腱断裂者 3例 ,长期全身性激素治疗致跟腱断裂者 1例 ,局部激素封闭治疗后跟腱断裂者 1例。受伤时间 :10h~ 1.5个月。1 2 手术方法 Bunnell法缝合 7例 ;直接缝合 ,以粗丝线做“8”字缝合 3例 ;褥式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5.
应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伤患者采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获得随访6个月~3年,平均8个月。患者去除石膏外固定后,进行功能训练后均提踵有力无疼痛及跛行,优良率达91.3%。结论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伤采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术治疗疗效满意,手术同时修复腱周组织对于跟腱断伤愈合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0 月— 2014 年 1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 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标准手术入路, 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 Krachow 缝合法编织缝合跟腱末端。 术后随访 19~ 35 个月 。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包括术后切口愈合、足跟部疼痛及跟腱再断裂等情况, 并于术后 1 年比较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 应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标准(ATRS)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等评价踝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25~ 35 min, 平均(30.4±4.8)min。 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 患者均得到随访, 切口愈合良好, 未见感染及皮肤坏死, 无足跟部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 术后 1 年跖屈患侧与健侧双侧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6°±3.33° vs. 46.40°±4.53°, P> 0.05), 而背屈患侧活动范围小于健侧(16.88°± 4.10° vs. 20.12°±3.21°, P< 0.05)。 ATRS 评分 79~ 97 分, 平均(88.7±6.1)分;AOFAS 评分 76~ 100 分, 平均(92.4±5.6)分。 优 20 例, 良 5 例。 结论 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动脉损伤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云  李瑞莲 《河北医药》2001,23(10):759-759
动脉损伤 在创伤外科中日趋常见 ,多数伤情复杂 ,修复后截肢率高 ,尤其是闭合性动脉损伤 ,能否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抢救患者生命、保住伤肢恢复功能的关键。我科自 1994年以来 ,共对 41例闭合性动脉损伤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41例 ,男 30例 ,女 11例 ,年龄 8~ 5 3岁。其中锁骨下动脉 1例 ,腋动脉 1例 ,肱动脉 10例 ,尺桡动脉同时损伤 8例 ,骼外动脉 2例 ,股动脉 11例 ,动脉 2例 ,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 6例。早期诊断及时修复 38例 ,拒绝接受手术治疗 3例 ,失去早期动脉探查修复时机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跟腱吻合器(Achillon)微创修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Achillon微创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Achillon微创修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有利于患者踝关节的康复,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延续性治疗。方法7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45例行开颅手术,将开放伤转为闭合伤;单纯清创缝合头皮裂口,颅内开放伤未处理者3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1周以上。结果5例GCS评分在6分以下的病例死亡,66例治愈出院,8例未愈,自动出院。7例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者,其中5例于3。6个月返院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良好。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均需要手术室及时行清创手术,将开放性颅脑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但在基层医院对开放程度相对较轻,又因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的病人,严格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术后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1周以上,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跟腱断裂病例较多 ,断裂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开放性损伤 ,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致其断裂 ;另一类为闭合性损伤 ,多系跑跳运动损伤。治疗方法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自 2 0 0 0年采用游离腓骨长肌肌腱修复跟腱断裂 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3 5~ 42岁 ,均为剧烈运动形成的闭合性损伤 ,受伤后 2周入院。2 治疗方法与结果2 1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取健侧卧位 ,在跟腱外侧缘作纵行切口 ,长约 8cm ,并清理跟腱周围的疤痕组织 ,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施乐辉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双线Bunnell缝合法修复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并指导康复锻炼。结果16例患者随访8个月~2年,优12例(75%),良4例(25%),优良率为100%。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回缩较多(〉3cm),用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跟腱外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11例有跟腱外伤病例的患者进行过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查看11例跟腱外伤患者各自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并归纳总结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跟腱外伤中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有3例患者跟腱完全性损伤,其中此患者MRI图像表现特征主要为跟腱肌腱普遍增粗,而且呈现不规则的形态,肌腱束的连续性全部分开中断,肌腱内T1wI、T2WI上呈混杂性信号;有7例患者为跟腱部分性损伤,其中此类患者MRI图像表现特征为肌腱广泛增粗,在T1WI、T2WI上,肌腱内呈局限性高信号,跟腱肌腱束内毛糙而且呈现不规则形态。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完全性损伤有5例,部分性损伤为6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的图像,通过图像能清楚看到跟腱肌腱内的形态及其病变,能准确评估跟腱损伤的位置、范围、程度,判断跟腱损伤的性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引起跟腱损伤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多。引起跟腱损伤的常见药物为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其机制可能与该类药物使腱细胞破坏、局部缺镁及组织坏死有关。跟腱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跟腱疼痛和炎症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跟腱断裂。据报道跟腱损伤的平均发病时间为用药后6 d,平均恢复时间为停药后14 d。引起跟腱损伤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糖皮质激素联用、肾功能不全、高龄、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利尿剂、周围血管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及过度运动。患者一旦发生相应症状应立即停药和停止活动,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肿胀和疼痛。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跟腱损伤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避免滥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危险因素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在20例跟腱损伤临床诊治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跟腱损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跟腱损伤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术中探查情况比较,术后行高频超声复查。结果20例患者术中探查情况均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相符。跟腱损伤后断端及吻合口的形态及内部回声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跟腱损伤具有特异性,且简便、准确,并对其治疗、评估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34例,女32例,年龄24~59岁,平均(37.6±4.5)岁。本组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练。术后测量双侧小腿最大周径及跟腱断裂平面的周径,询问恢复工作及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14.2±2.6)个月,无跟腱再断裂、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43例恢复伤前工作与学习,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10周(4~20周)。23例均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时间平均为20周(18~24周)。小腿最大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减少0.4cm(0.2~0.8cm),跟腱断裂平面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增粗0.5cm(0.3~0.7cm)。按Arner-Lindolm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跟腱断裂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在kessler缝合法基础上改良的肌腱缝合方法(肌腱断端锁定缝合法)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临床病例125例,男84例,女41例,平均年龄27.6岁(14~62岁);随机分两组,A组(改良组):65例,断裂屈肌腱120条,应用肌腱断端锁定缝合法缝合肌腱断端,B组(对照组):60例,断裂屈肌腱112条,应用kessler缝合法缝合肌腱断端。观察各组术中肌腱断端吻合口平整光滑情况;两组术后均应用Kleinert方案指导早期功能锻炼,随防3~9个月,评定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肌腱断端吻合口A组明显比B组平整光滑,抗拉力强。按美国手外科学会提出的测量主动活动TAM法进行功能评价,A组:优85条,良22条,可13条,优良率为89.16%;B组:优50条,良29条,可25条,差8条,优良率为70.5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腱断端锁定缝合法具有比kessler缝合法吻合口光滑、平整、抗拉力强的优点,适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防止术后肌腱粘连肌腱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高频超声对手指肌腱断裂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7例因外伤怀疑肌腱断裂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术前进行肌腱断端的定位,并随访手术结果。术后定期复查肌腱修复情况,指导患者适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1)37例患者中有28例超声诊断为完全性肌腱断裂,其中24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2)术后超声定期复查,19例为腱性连接,5例为疤痕连接。5例瘢痕连接中有2例瘢痕形成明显,并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进行了二次手术。余3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后手部功能基本恢复。(3)9例超声诊断为部分性肌腱断裂患者结合磁共振检查后,行外固定非手术治疗后,手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超声在手指肌腱断裂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还可以动态观察肌腱愈合情况,鉴别腱性连接还是瘢痕连接,指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康复指导与术后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康复指导组(63例)和术后康复指导组(63例),术前康复指导组于术前3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术后第1天开始患肢康复训练;术后康复指导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康复指导并患肢康复训练.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肢肌力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肌力恢复至5级情况:术前康复指导组分别为5例、21例、36例,术后康复指导组分别为2例、12例、24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肢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情况:术前康复指导组分别为10例、38例、61例;术后康复指导组分别为3例、18例、53例.术前康复指导组患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术后康复指导组(P< 0.01).结论 术前康复指导更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能够促进患肢术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