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血清CEA术前术后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清CE有术后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McAbCEA-EIA法对34例进行期胃癌患者进行 术后对比观察及5年随访观察。结果:进行期胃癌血清CEA术前术后均值在淋巴结彻底清除组与未彻底清除组之间,浸润深度S2以内组与S3以上组之间,存活高于3年组与低于3年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与胃癌的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果:胃癌患者要前术后血清CEA浓度可以发生变化,该变化与胃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的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术d1、d3腹腔引流液CEA浓度,分析其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D2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CEA水平随肿瘤突破黏膜层、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增加而上升(P<0.05),在T1、N0及Ⅰ、Ⅱ期患者中较低;当肿瘤突破黏膜层和(或)淋巴结转移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检测胃癌D2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液CEA有助于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CEA及CA153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取144例乳腺癌外周静脉血,采用多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检测CEA及CA153水平.结果: 144例乳腺癌术前血清CEA/CA153阳性率与其年龄、受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53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况显著相关,CEA无显著相关.CEA/CA153在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 (P≤0.001).CA153和CEA阳性频率与复发转移显著相关,χ2=39.968,P<0.001.从CEA、CA153出现首次阳性到复发转移间隔时间为56 d~7个月,平均3个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EA及CA153动态监测是监控乳腺癌复发与转移较好的预警指标,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72—4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28例手术后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72—4含量;并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CEA、CA19—9和CA72—4的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72—4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2%和94.7%,52.3%和97.4%,47.1%和90.6%。结论血清CEA、CA19—9和CA72-4升高与胃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5.
胡海青  阮洪军 《肿瘤学杂志》2012,18(10):750-75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Dickkopf-1 (DK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160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DKK1、CA19-9、CEA水平,以及5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和40名正常体检者的DKK1水平,并观察其中123例患者根治术后血清DKK1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5.89±1.77) n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3.18±1.12)ng/ml] (P<0.0001)和胃良性疾病组[(3.57±1.05 )ng/ml] (P<0.0001);分层分析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血清DKK1水平逐渐升高,Ⅲ期和Ⅳ期血清DKK1水平均高于Ⅰ期(P<0.001),有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者的血清DDK1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06、0.028).根治术后血清DKK1水平[(4.21±1.27)ng/ml]比术前[(5.64±1.56)ng/ml]明显降低(P<0.001).此外,血清DKK1水平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CA19-9和CEA.[结论]胃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和胃良性疾病组,且血清DKK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有关.血清DKK1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术后随访、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进行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合理的淋巴结廓清,在国内还不如胃癌那样讨论的多,为观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特点,指导结肠癌的淋巴结廓清术,我们于1985年3月—1986年6月,参照日本临床·病理大肠癌处理规约的标准,对20例结肠癌做了根治性R_3结肠癌切除术19例,故息性R_3结肠癌切除术1例,术后对所有淋巴结与切除肠管残端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据此结合文献对进行期结肠癌合理术式做一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46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19.28%.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术前CEA水平、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术前血清CEA水平是术后复发转移预后因素.[结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Ren JQ  Zhou ZW  Wan DS  Lu ZH  Chen G  Wang GQ  Tang SX  Wang JJ 《癌症》2006,25(5):591-595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关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报道尚不多,且研究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52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19.74%,肝转移率为9.8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输血、病程、肿瘤大小、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有无输血、术前血清CEA水平、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肝转移有关。结论: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术前血清CEA升高、肿瘤分化不良、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9.
265例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CA15-3和CEA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苹  张真均  高泽君 《中国肿瘤》2008,17(9):818-8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5例乳腺癌病例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fECLIA)检测术前及术后CA15—3、CEA水平。[结果]术前已发生转移者23例,CA15—3增高18例,CEA增高10例,阳性率分别为78-3%、43.5%;术后无复发转移组201例,CA15—3增高2例(0.99%)、复发转移组41例,CA15-3增高33例,CEA增高27例,阳性率分别为80.5%和65.9%。[结论]血清CA15-3和CEA的动态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术后随访的监测指标,CA15-3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预测肿瘤转移及其治疗效果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的251例Ⅰ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251例患者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187%;中位随访时间431(95~9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化疗、肿瘤最大径、胸膜侵犯及脉管癌栓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清扫淋巴结个数(≤15个和>15个)以及不同的术前血清CEA浓度(>5 ng/ml和≤5 ng/ml)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15个及术前血清CEA 浓度>5 ng/ml为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 结论术前血清CEA浓度>5 ng/ml及清扫淋巴结≤15个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15-3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陶冀  游廉  王锡山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3):751-754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5-3与乳腺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粒子免疫萤光技术对210例乳腺癌患者、7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EA CA1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CEA、CA15-3在乳腺癌Ⅲ、Ⅳ期中表达明显增高(P<0.005),在Ⅰ、Ⅱ期中表达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标志物与肿瘤分期、淋巴结受累程度有关,腋淋巴结转移≥4枚或远处脏器转移时CEA、CA15-3浓度明显增高(P<0.005).两种标志物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不明显(P>0.05).乳腺癌术后动态监测CEA、CA15-3对肿瘤远处转移呈高表达(P<0.005),对局部复发CEA无显著性(P>0.05),而CA15-3有指导意义(P<0.005).结论:CEA、CA15-3并非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但其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是乳腺癌术前预测转移及监测术后复发转移与评估乳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单项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其在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方面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160例健康人和15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两天以及术后两周血清中CEA、CA19-9含量.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术前与术后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值.在Dukes A、B、C及D期中,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及检测阳性率依次增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19-9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9-9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预测预后及监测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50和CA242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0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CA50和CA242。结果:CEA,CA50和CA24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血清CEA明显升高;CA50仅在晚期肿瘤出现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细胞分化较差的(低分化、未分化)血清CA24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或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高分化、中分化)(P<0.01)。结论:CA242测定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分期;CEA和CA242显著升高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存在,作为大肠癌辅助诊断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14例胃癌患者血清HDL—C、LDL—C的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DL.C水平和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P=0.015,P=0.023,P=0.006),TNMⅢ、1V期胃癌患者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04,P=0.001)。结论术前测定患者血清HDL—C水平可能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胃癌病情进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胃癌病人血清及肿瘤组织VEGF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VEGF在胃癌病人血清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64例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因非肿瘤疾病手术病人30例血清VEGF水平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的VEGF。结果 胃癌病人术前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者均较术前升高,肿瘤组术后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术前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血清VEGF及肿瘤组织中的VEGF对胃癌浸润、转移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56.89%(33/5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42)、远处转移(P=0.006)和血清CEA水平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血清CEA阳性率31.03%(18/58),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蛋白水平(Χ^2=7.873,P=0.005),TaqMan定量RT—PCR与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的符合率为88.89%(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的病例TaqMan定量RT—PCR检测阳性率);化疗后CEAmRNA阳性率略有下降,但不显著。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Χ^2=9.992,P=0.002)。平均随访2年后,CEAmR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33.33%和7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外周血CEA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肿瘤浸润深度和血清CEA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相关。CEAmRNA的检测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前瞻性随访调查1980-1989年12年间539进行期胃癌切主后患者,随访率为95.36%。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其术后生存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确立了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进行期胃癌患者切除后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站,手术方式,肝转移,肿瘤大小,年龄,发生部位,其中以淋巴结转移率为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大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大肠癌患者术前88例与术后两周84例血清CEA、TPA及CRP含量,分析大肠癌组手术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及术后两周与术前的比较。结果:术前大肠癌组中血清CEA、TPA及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且术后两周与术前测定值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CEA、TPA及CRP检测在大肠癌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其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术后判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随访中CEA和CA19-9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根治术后有无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实用价值。方法:57例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第1年的每2个月,第2年的每3个月、第3年的每6个月、第4∽5年中的每1年均分别作血清CEA及CA19-99联合检测;术后第1年,每半年作一次胃镜、腹部B超、胸片检查,以后的2∽5年,每年作一次胃镜、腹部B超、胸片检查。凡血清CEA及(或)12A19-9阳性者即作胃镜及(或)肠镜、腹部B超、胸片等相关检查。凡胃镜及腹部B超等检查提示复发或转移者、有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者即作血清CEA及CA19-9检查。结果:34例被证实复发及(或)转移。其中CEA及CA19-9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58.82%;CEA和CA19-9同时检测,对胃癌复发和(或)转移的总发现率为85.29%。检查证实有局部复发和(或)转移者,大多与肝、胆、胰转移有关。结论:血清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明显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可提高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20.
血清CEA、TPA和CRP检测在大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大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6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大肠癌患者术前88例与术后两周84例血清CEA、TPA及CRP含量,分析大肠癌组手术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及术后两周与术前的比较.结果:术前大肠癌组中血清CEA、TPA及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5),且术后两周与术前测定值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CEA、TPA及CRP检测在大肠癌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其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术后判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