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胃肠外营养(TPN)时不同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同一医生治疗的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病人,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将诺和灵R采用三通与静脉营养液同步泵入;实验组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液袋中输注,两组病人输液均用相同的输液泵、相同的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mL时、输注2000mL时和剩余100mL时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浓度和活性(留3d样本)。[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胰岛素活性均轻微下降、胰岛素浓度均轻微升高,但两组组内各时点的胰岛素活性、胰岛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胰岛素活性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尿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糖、各组内各时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在TPN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差异不明显,将胰岛素加入营养液袋中进行输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胃肠外营养(TPN)时不同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同一医生治疗的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病人,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将诺和灵R采用三通与静脉营养液同步泵入;实验组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液袋中输注,两组病人输液均用相同的输液泵、相同的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 mL时、输注2000 mL时和剩余100 mL时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浓度和活性(留3d样本).[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胰岛素活性均轻微下降、胰岛素浓度均轻微升高,但两组组内各时点的胰岛素活性、胰岛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胰岛素活性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尿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糖、各组内各时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在TPN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差异不明显,将胰岛素加入营养液袋中进行输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合并糖尿病的骨折患者与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及胰岛素用量的区别。方法:合并糖尿病的骨折患者31例,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患者41例,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治疗,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手术前、后血糖差值的差异。结果:术前骨折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较普外患者长(P〈0.05);术前骨折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较普外患者多(P〈0.05),术后两组胰岛素用量无差异(P〉0.05);术前骨折患者血糖差值明显高于普外患者(P〈0.05),手术当日及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骨折患者与普外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差异显著;术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时患者血糖的变化。方法将4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滴注组和静脉泵组。滴注组为胰岛素直接加入全合一营养袋中静脉滴注,静脉泵组为胰岛素加入注射器内微量泵入。于输液开始前、输液至1 000 mL、输液至2 000 mL、和输液完毕2 h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连续监测数天至肠外营养停止使用止。结果 2组各时点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注组有5例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改由静脉泵输入胰岛素。结论胰岛素加入全合一营养袋内或经静脉泵同步输注2种方式对有糖尿病需肠外营养的患者血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此类患者采用经静脉泵同步输注的同时根据血糖结果调节胰岛素用量的方式来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优于滴注组。  相似文献   

5.
孙莉  何勇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874-1875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来得时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资料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组(22:00-23:00睡前皮下注射)与来得时组(22:00-23:00睡前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入组前使用的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整个试验过程保持不变。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结束时胰岛素剂量、体重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的HbA1c、FP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组间分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的HbA1c、F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结束时两组胰岛素剂量及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患者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体重增加(P<0.05),治疗前后来得时组体重虽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分别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与来得时均能有效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国产重组甘精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与来得时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A组,采用短期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B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波动情况、至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结果:B组总有效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全天血糖标准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至血糖达标天数低于A组,胰岛素用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可尽快稳定血糖,有效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和临床护理观察。方法:将84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各42例。观察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等)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lt;0.05),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合并呼吸道感染、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lt;0.05)。结论: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低等优点,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消化道功能健全的条件下可代替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石群  顾红霞  徐建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47-248,251
[目的]评价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CSII组6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 (MSII)组60例,采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等,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PG及P2 hPG、HbAl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和P2 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4.85±0.61)d较M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6.02±0.68)d明显缩短(P〈0.05),胰岛素用量(40.77±3.26) U/d与MSII组(46.35±4.04) U/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次数较MSII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较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法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针5~30μg&#183;kg-1&#183;min-1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针0.5~3μg&#183;kg-1&#183;min-1泵入维持血压。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均明显上升(t分别=3.24、2.37、3.23、6.97;2.34、2.12、4.99、4.81,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1.32、1.66、1.39, 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心率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0、5.71、3.75、9.71;8.43、3.45、2.41、2.11,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11、4.06、2.65,P均<0.05)。两组用药后各时点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01、2.33;1.98、2.05;t分别=1.65、1.15、1.21、0.98;1.89、1.34、1.71、0.85,P均>0.05)。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多巴胺针组心率增快更明显。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使用胰岛素注射部位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部位不固定,随意性较强;观察组则规范而有序的、有计划的使用注射部位,且每个注射部位采用网格式划分,每个注射小区2.0cm×2.0cm大小并做标记,一个注射部位的注射小区用完后换至对侧。两组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lt;0.01),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lt;0.05),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CSⅡ治疗后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观察12周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全天所需药物的剂量较诺和灵30R减少约10%(P〈0.05)。结论:诺和锐30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在糖尿病急症抢救中的疗效,改进胰岛素静脉注射方法。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急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胰岛素,对照组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观察血糖下降速度及尿酮消除的速度,以及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及脑水肿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糖下降平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酮消失快,且不易反复,治疗6 h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低血糖反应发生,没有出现脑水肿。对照组30例中出现6例低血糖反应,2例脑水肿。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胰岛素降糖效果平稳,胰岛素用量准确,酮症消失快,不易反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增值(2 hPG-FBG)关系。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N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30 mg/g≤ U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B组:UACR≥300 mg/g), 比较三组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 hPG-FBG中位数在微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HbA1c均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均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HbA1c(r=0.294)和2 hPG-FBG(r=0.51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PG-FBG是UACR独立危险因素(β=0.211)。结论 以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增值为代表的餐后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较持续血糖水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志东 《临床荟萃》2003,18(18):1028-1029
目的 探讨肝硬化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和机制。方法 对 2 8例肝硬化患者 ,30例正常人进行了空腹血糖 (FPG)、餐后 2小时血糖 (PPG)、血清空腹胰岛素 (FINS)的检测 ,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 (IR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存在着糖耐量异常 ,餐后 2小时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胰岛素敏感指数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Child分级比较 ,随着病情加重 ,糖代谢紊乱逐渐突出。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 ,这种代谢异常和肝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瘦素的关系,比较抵抗素和瘦素水平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7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和瘦素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OGTT开始30min胰岛素和血糖变化的比值(ΔI30/ΔG30),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μg/L):DM组(30±12)显著高于NGT组(22±8)(P<0.05),略高于IGT组(25±10)(P>0.05);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与AUCG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及ΔI30/ΔG30呈显著负相关。空腹血清瘦素浓度(μg/L):DM组(22±11)显著高于IGT组(12±9)(P<0.05)和NGT组(10±7)(P<0.05),瘦素浓度与AUCG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与ΔI30/ΔG30无相关。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清瘦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抵抗素浓度显著影响AUCG,瘦素对AUCG无直接影响。结论抵抗素和瘦素可能联合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但低抗素与糖代谢的关系较瘦素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王迪麟  罗少芳 《全科护理》2020,18(5):578-581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在危重症病人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于某院综合性ICU住院的65例病人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于某院综合性ICU住院的65例病人设为观察组,给予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制定血糖控制标准化流程,包括血糖监测指证及频率、胰岛素起始静脉输注方案、持续胰岛素治疗时用量调整方法及低血糖处理等。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血糖值(Ave)、血糖值标准差(SD)、血糖变异率(CV)均降低(P<0.05)。[结论]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病人的血糖管理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在院内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但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调整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50例(德谷门冬组),调整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组32例(胰岛素泵组)。分析两组一般特征,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血糖波动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 M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MODD)],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及相关科室医生满意度等。结果 治疗10天后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胰岛素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空腹血糖、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变化、医生满意度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与对照组(单纯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波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DBG、MAGE、MO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功能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控制血糖波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汪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35-2336,233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6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32例)和诺和灵30R组(30例),分别给予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共治疗16周,治疗前后行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计算葡萄糖输注率(M值)等,同时评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hPBG下降(P<0.05)、M值上升(P<0.05);诺和锐30组治疗后2hPBG、HBA1c低于诺和灵30组,M值高于诺和灵30R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小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监测能有效评价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注射与口服降糖药物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116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及诺和灵N注射)、B组(诺和锐30注射)、C组(甘精胰岛素注射)和D组(口服格列奎酮),治疗12周.观察4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PG).结果 4组治疗后UAER、HbA1c、FBG、2 hP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A、B、C治疗组疗效优于D组(P均<0.05),A组疗效最好.结论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并使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