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163例肺癌患者血清中LDH水平。结果肺癌组LDH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晚期患者血清中LDH高于早期(P〈0.05);各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的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6例肺癌患者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EA和CRP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肺癌组的CEA和CRP均比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RP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EA和CRP的水平变化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NSE、CEA、CA125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8例肺癌患者和103例健康体检者血样和资料;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所有对象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CEA、CA125水平。分析它们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88例肺癌中,鳞癌37例、腺癌31例、小细胞肺癌20例。与对照组比较,各病例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Cy-fra21-1水平为鳞癌组〉腺癌〉小细胞性肺癌(P〈0.05)。NSE水平为鳞癌组〈腺癌〈小细胞性肺癌(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中血清Cyfra21-1高于平均值者占72.05%;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Cyfra21-1高于平均值者为4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性肺癌中,NSE水平大于均值者为80.00%,非小细胞性肺癌中,NSE水平大于均值者为22.06%,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fra21-1和NSE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血清Cyfra21-1检测有利于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检出,尤其是鳞癌;NSE则有利于小细胞性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患者各项指标与早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肺癌的诊断、治疗观察、转移复发、预后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旺远  卢永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00-1500,150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和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以了解ET-1及IL-6在肺癌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分别对健康受试者及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6和12月进行血液和EBC中ET-1、IL-6水平的检测。结果 (1)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和EBC中ET-1、IL-6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和EBC中ET-1、IL-6的含量与治疗后2、6和12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C中ET-1、IL-6含量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Th1/Th2 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患者的IL-4、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及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IL-2和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L-4和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的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友新  唐明照  谭少明 《内科》2011,6(2):127-129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在不同孕期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不同孕期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6例(实验组)及健康孕妇65例(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不同孕期TBA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TB IL、ALT及AL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TBA、TB IL、ALT及ALP水平从孕早期到孕中期再到孕晚期均依次增高,但只有TB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 IL、ALT及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进行早期医学干预从而减少胎儿早产、胎儿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洪丽 《山东医药》2014,(42):74-7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患者100例,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50例(SCLC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50例(NSCLC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SCLC组及NSCLC组患者均行2周期的化疗,治疗2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SCLC组、NSCLC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CLC组高于NSCLC组(P〈0.05)。治疗后,SCLC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NSCLC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CLC组、NSCLC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CLC组血清NT-pro BNP水平高于NSCLC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升高,SCLC患者的血清NT-pro BNP水平高于NSCLC患者。肺癌类型与血清NT-pro BN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SCC-Ag在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京文  黄谦  郭媛  杜红梅  汤艳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10-12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90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及30例肺良性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CC—Ag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中SCC—Ag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越晚,SCC—Ag水平越高,Ⅳ期患者血清中SCC—Ag水平与Ⅰ、Ⅱ、Ⅲ期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清中SCC—Ag阳性率以鳞癌最高为68.5%。结论SCC—Ag可作为肺癌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吴岚 《山东医药》2008,48(42):42-43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速率法测定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病脑组血清心肌酶异常者占6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脑组血清心肌酶异常者占20.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脑组血清AST、LDH、CK水平及结脑组血清AST、C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脑组CK水平明显低于病脑组(P〈0.05)。根据有无瘫痪、抽搐、失语、昏迷等症状将脑膜炎患者分为障碍组和无障碍组,障碍组血清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障碍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枢感染患者AST、LDH、CK、CK-MB、α-HBDH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伴随心肌细胞损伤、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肺癌患者初诊时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其中骨转移组32例,非骨转移组35例,并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NTx和BSP水平进行检测。初诊后12个月对肺癌患者骨转移情况采用影像学检查进行再次评估。结果与无骨转移组相比,骨转移组血清NTX和BSP含量显著升高(P〈0.01)。10例初诊为无骨转移者在随访过程中新发生骨转移癌。与无骨转移组相比,新发骨转移癌组和初诊骨转移组NTx和BS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清NTx和BSP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其含量的增高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发生了骨转移,从而有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增高在晚期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756例肺癌患者,根据患者嗜酸粒细胞正常与否分为嗜酸粒细胞增高肺癌组(增高组)121例和嗜酸粒细胞正常肺癌组(正常组)635例.将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一年生存率与一年后幸存患者的肿瘤生存质量评分(KP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的临床分期,增高组Ⅳ期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组Ⅲ期的比例高于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但增高组晚期(Ⅲ期+Ⅳ期)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的病理分型,增高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的随访,增高组晚期(Ⅲ期+Ⅳ期)的一年生存率、KPS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嗜酸粒细胞增高可能为预测晚期肺癌预后良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母(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例健康者(对照组)、40例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MMP-9和T1MP-1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稳定期COPD组MMP-9高于对照组,但两组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ECOPD组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5);与稳定期比较,AECOPD组MMP-9、TIMP-1、MMP-9/TIMP-1升高(均P〈0.05);AECOPD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FEV。%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稳定期组比较,AECOPD组FEV1、FEV1%占正常预计值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比值增加,均与FEV,%占正常预计值呈负相关;MMP-9/TIMP-1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重度AECOPD肺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81a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茎环结构的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早期NSCLC患者(NSCLC组)术前及其中30例铂类药物化疗前后血清miR-181a水平,同时设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清miR-181a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NSCLC组术前和对照组血清miR-181a表达量分别为0.00259、0.00729(P〈0.0001),前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问无统计学相关性(P均〉0.05);NSCLC组30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miR-181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279、0.00625(P=0.0001),其中化疗无效、有效者分别为0.00456、0.00793,化疗无效者显著低于化疗有效者及对照组(P分别为0.015、0.005),后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806)。结论miR-181a在早期N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降低,并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用于NSCLC的早期诊断及化疗敏感性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GST-π的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和良性肺组织具有显著差异(P〈0.05),GST-π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肺腺癌中阳性率的表达较鳞癌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低(P〈0.05),GST-π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而与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GST-π阳性表达对指导临床NSCLC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以评价肺癌患者糖酵解的水平。方法用夹心ELISA法检测48例肺癌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血浆中M2-PK值,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DH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肺癌患者M2-PK水平和LDH总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临床分期相关。但二者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浆中M2-PK水平和LDH水平均显着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血清LDH同工酶谱出现H型向M型转化。结论肺癌患者糖酵解酶M2-PK、LDH及其同工酶谱检测均提示其糖酵解明显增强,其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可能成为肺癌诊断及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pter pylori,Hp)感染对血清PG的影响,探讨血清PG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及规律,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赤峰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68例(连续3代均为同一民族,蒙古族30例,汉族38例),选择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血清PG Ⅰ、PGⅡ的检测,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并应用War Thin-starry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C14-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受检对象4周内均未服用过抑酸药、抗生素、铋剂等药物.[结果]①蒙古族、汉族胃癌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蒙古族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蒙古族、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是70.00%、68.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胃癌组和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蒙古族、汉族胃癌组Hp阳性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蒙古族、汉族胃癌组不同性别血清PGⅠ、PGⅡ及PG Ⅰ/PGⅡ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及PG Ⅰ/PGⅡ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血清PGⅠ及PG Ⅰ/PGⅡ值降低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可以作为地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②蒙古族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患者,提示血清PG水平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存在差异;③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及PGⅠ/PGⅡ值的改  相似文献   

18.
CA125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丹  陈志飞  邱鸣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60-1161
目的讨论CA125测定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菌阳肺结核、21例结核性胸膜炎及18例肺癌患者的血清CA125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其他11项肿瘤标记物的血清浓度(如CEA、CA199、CA242等),对以上3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血CA125浓度(75.43±28.74KU/L)高于肺癌组(42.09±16.41KU/L)及肺结核组(23.26±7.59KU/L),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CA125高于肺结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肺癌组(38.9%)高于肺结核组(3.7%)和结核性胸膜炎组(4.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CA125检测在肺结核及肺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肿瘤标记物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及动态观察CA125浓度的变化更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细胞输注无效的慢性病患者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的含量与输血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肝癌和肺癌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输血前、后血清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各26名,研究对象为CAA患者、肝癌和肺癌患者,CAA患者试验组和肝癌患者试验组输血后5d的IgG和IgA有升高表现(P〈0.05),肺癌试验组患者的IgG和C3输血后与输血前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对照组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部分慢性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红细胞输注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该综合考虑输血治疗方法的利弊后再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入,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照组27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结果观察组中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0例,进展(PD)9例,对照组中PR 3例,SD 7例,PD 17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CIK细胞输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静脉输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