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夏季各种原因引起继发低钾血症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希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方法:通过14例服用利尿剂吲哒帕胺或双氢克尿噻患者,糖尿病控制饮食者,有腹泻史者,及体力劳动者在夏季发生低钾血症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阐述治疗方法及救治体会。结果:1例死亡,13例治愈。结论:夏季要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王灿敏  丁力  梁化达 《广东医学》2005,26(4):557-557
患者 ,男 ,79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晕厥 2h入院。体查 :血压 74 / 4 7mmHg,脉搏 6 0次 /min ,神志清醒 ,面色苍白 ,上唇、甲床紫绀 ,皮肤湿冷 ,双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 ,双肺呼吸音粗 ,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湿性音 ,心音低钝 ,各瓣膜区无杂音 ,肝脾未及 ,双下肢不肿。心电图提示Ⅱ、Ⅲ、avF、V7~ 9导联ST弓背向上抬高 0 2mv ,PR间期 0 2 4s。急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及心肌酶谱均正常。诊断为 :冠心病 ,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 ,最低至 6 0 / 2 8mmHg ,心率进行性…  相似文献   

5.
6.
高慧  胡晓峰 《海南医学》2013,24(16):2476-2477
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在急诊抢救室较少见,抢救成功率较低,随时可有心跳骤停可能,一旦出现,要求急救科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0岁。因心悸不适2h入院于2013年1月16日来我院急诊。患者原有早搏史,具体不详,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来院前2h有饮酒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47例 AMI 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观察1组(单纯下壁心肌梗死67例)、观察2组(下壁并发前壁心肌梗死65例)与观察3组(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5例),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期为30 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期内,观察1组的死亡率为4.48%(3/67),观察2组的死亡率为21.54%(14/65),观察3组的死亡率为46.67%(7/15),观察1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观察1组在观察期内出现心力衰竭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7例,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结论: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室 AMI 患者的临床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并发MAV患者53例为MAV组,未并发MAV患者103例为非MAV组。对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血常规(WBC、RBC、PLT)、血脂(TG、TC、LDL-C、HDLC)、电解质(K+、Na+、Ca2+)、肾功能(BUN、Scr)、空腹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左室舒张末径(LVEDD)、室间隔厚度(LVS)、左室后壁厚度(LV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VA组与非MVA患者年龄、CK、CK-MB、cTnI、WBC、TC、LDL-C、HDL-C、K+、Na+、Ca2+、Scr、GLU、CRP、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CK-MB、cTnI、K+、CRP、LVEF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MAV关系密切。结论高CK-MB和TnI水平、高CRP水平、低血钾、低LVEF,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MVA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岁。既往体健,因反复出现心慌、胸闷5mo余,再发2d入院。病程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慌、胸闷,发作6次,均无晕厥、抽搐,一般持续约l-3d,最长发作持续6d,均能自行转复。发作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诊断均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1.病毒性心肌炎;2.克山病?”曾常规给静脉心律平和利多卡因等治疗,均无效。本次再发心慌、胸闷2d,患儿活动不受限,但感乏力,门诊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因要求行射频消融术而收住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血压70/50mmHg(lmmHg…  相似文献   

10.
颜涛 《大家健康》2013,(24):152
收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一些临床资料,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现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当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占大多数,然而在前壁并发下壁梗塞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要高于下壁梗塞病人,因此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使合并症的发生几率得以降低,病死率明显降低,对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医院外发生的心脏停搏绝大多数患者不能存活,获救者中也仅有30%的患者可以在住院期内幸存出院。单在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Green(1990)报告一个西雅图的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为心律失常性的,主要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占75%)所致,其次为心脏骤停(20%)和电机械分离(5%)。40%以上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  相似文献   

12.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 ,来不及到医院就诊 ,得不到及时抢救 ,患者多死于院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的心脏病 ,其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 ,其中 80 %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即所谓恶  相似文献   

13.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和健康。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积极合理预防.有助于降低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其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9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电图分为Ⅰ组31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Ⅱ组30例(下壁并发前壁心肌梗死)、Ⅲ组8例(下壁、正后壁并右室心肌梗死);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与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下壁、正后壁合并右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较高,要密切观察其症状、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冯胜红  周刚  郭勇  陈凡 《重庆医学》2004,33(2):278-27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75例DCM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结果 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5例)QTd为(82.3±21.57)ms、QTcd为(98.9±24.86)ms,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40例)QTd为(61.5±18.33)ms、QTcd为(72.5±20.93)ms,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QTd增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P< 0.01).结论 QTd或QTcd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徐建平 《重庆医学》2007,36(12):1203-1204
目的 通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用胺碘酮治疗,探讨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2例,女20例.32例用胺碘酮治疗,先静脉推胺碘酮复律或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用胺碘酮静脉维持,静脉用胺碘酮1~2d后开始口服胺碘酮.20例用利多卡因,先50~100mg静注,然后1~4mg/min静脉维持.结果 32例用胺碘酮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87.5%.20例用利多卡因的患者中16例有效,总有效率80%.结论 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并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主坚 《右江医学》2012,40(4):563-564
<正>恶性心律失常指有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这是一类需要紧急救治的心律失常,又称之为致命性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导致心源性猝死[1]。恶性心律失常常并发器质性心脏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等。该病具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素足临床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而其诱发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亦是非常常见的。作为临床急诊科医生,在抢救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时候,常会碰到此种情况。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 QT离散度 (QTd)对扩张性心肌病 (DCM)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观察 5 2例 DCM 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并设“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作对照。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无室性心律失常或 L own ~ 级室性心律失常 DCM组的 QTd、QTc明显延长 (P<0 .0 5 )。发生 L own ~ 级室性心律失常 (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 ) DCM组的 QTd、QTc、QT cd、QTm ax明显延长 (P<0 .0 5~ 0 .0 1) ,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 DCM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或 L own ~ 级室性心律失常 DCM组相比较 ,QTd、 QT cd明显延长 (P<0 .0 5 )。 DCM患者 QTd、QT cd明显延长时发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明显增高 ,应加强对此类 DCM患者心律失常的控制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