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安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50-45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在入院3天内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脑彩超等检查。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结果: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6.1%,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60.8%,CT检查阳性率为35.3%;脑彩超检查阳性率为33.4%。脑电图检查较脑脊液检查、CT检查、脑彩超检查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治愈率为84.3%。结论: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且经济方便,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脑炎首选检查方法。对早期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不同变化,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FMU-5微型脑脊液细胞沉淀器收集细胞,经染色后观察。结果208例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常规脑脊液化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3.3%和25.4%。其中病毒性脑炎者154例,化脓性脑炎者32例,结核性脑炎者6例,脑囊虫病者2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靠方法,尤其在常规细胞数不多或介于中间值时,对判断感染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盛瑶  崔晓明 《九江医学》1998,13(1):24-26
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地9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并与脑脊液及脑CT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地形图经为97.9%,显著高于脑脊液经53.3%和CT异常率35%。结论:脑电地形图对小儿病毒性脑为敏感性高,早期异常率高,且无损伤,可重复,方便易行,可作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冼选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在其发病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6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血清、脑脊液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脑脊液常规及脑脊液细胞学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TNF α较明显升高 ,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清、脑脊液TNF α、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在入院3天内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脑彩超等检查.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结果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6.1%,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60.8%,CT检查阳性率为35.3%;脑彩超检查阳性率为33.4%.脑电图检查较脑脊液检查、CT检查、脑彩超检查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治愈率为84.3%.结论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且经济方便,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脑炎首选检查方法.对早期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不同方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近期疗效,2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含抗生素、脱水剂、激素及对症治疗),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脑活素治疗。结果可见治疗组的退热、肢瘫恢复、惊厥、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的疗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认为干扰素、脑活素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可靠,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疑诊病毒性脑炎诊断问题。方法:疑诊病毒性脑炎89例均于入院后1~2d进行头部卡瓦氏位摄片或副鼻窦CT扫描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脑炎39例(43.8%),化脓性脑膜炎6例(6.7%).结核性脑膜炎3例(3.4%).副鼻窦炎31例(34.8%),副鼻窦炎合并病毒性脑炎4例(4.5%),其他疾病13例(14.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炎或肺炎4例,胃肠道感染2例。结论:疑诊为病毒性脑炎病例均应排除副鼻窦炎和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确诊副鼻窦炎也应排除合并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8.
王宁波  何郁华 《河北医学》2003,9(4):314-316
目的:探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应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康泰电子公司BEAM仪对2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于住院2411内做BEAM和EEG检查,并进行CT检查192例、脑脊液检查171例,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EAM异常率93.6%,EEG异常率72%,脑CT异常率54%.脑脊液异常率83%。结论:BEAM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敏感性好,优于脑CT和EEG,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FN放免药盒测定20例化脓性脑膜炎、23例病毒性脑炎及21例对照组患儿脑脊液TNF浓度。结果:化脑组脑脊液TNF的阳性率显高于病脑组,化脑组脑脊液TNF升高的平均浓度显高于病脑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病脑组脑脊液TN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测定脑脊液TNF有助于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并与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相关指标在其发病中的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确诊为急性脑炎患者的血清、脑脊液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脊液常规及脊液细胞学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脑脊液TNF-α较明显升高,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脑脊液TNF-α、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炳天 《医学文选》2003,22(2):190-191
为探讨醒脑静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价值 ,我科加应用醒脑静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3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科 1 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诊治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 5 9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1]。并根据起病方式 ,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脑脊液检查 ,结合脑电图及脑 CT,排除其它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2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1 4例 ,年龄 2~ 1 3岁 ,平均年龄 7.2岁 ;对照组 2 7例 ,年龄 3~ 1 4岁 ,平均年龄 7.3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依达拉奉对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抗病毒、脱水降颅压、激素、退热以及镇静、止痛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脑电图、脑脊液改变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总有效率分剐为90.00%和60.oo%(P〈O.05),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比率分别为10.00%和33.33%(P〈0.05),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有效率比较分别为80.00%和53.33%(P〈o.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查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常规生化和CSFC检查,并对该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差102例(82.9%)、发热80例(65.0%)、头痛79例(64.2%)、呕吐78例(63.4%)、抽搐29例(23.6%)等。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75.6%(93/123),头颅CT检查异常率为21.5%(17/79),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异常率为45.5%(56/123),而CSFC检查异常率可达91.1%(112/123),其中以淋巴细胞异常为主(91.1%,102/112)。CSFC和CSF常规生化、脑电图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在发病早期CSFC检查阳性率较高,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玻片离主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病第一周脑脊液中常见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亦可见多种淋巴异常形态如有丝分裂、双核细胞、 核分叶、偶见Russell小体及桑椹体,上述改变主要存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它可用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 30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 (其中 8例为重症脑炎 ,伴频繁抽搐、昏迷 )血清、脑脊液检测了 TNF- α(肿瘤坏死因子 )。结果 :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 TNF- 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重症组患儿明显高于轻症组。结论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 TNF- α密切相关 ,且血清、脑脊液 TNF- α对预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病儿55例,以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例病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病儿和对照组脑脊液中IL-2和IL-10的含量。结果病毒性脑炎病儿中脑脊液白细胞正常组IL-2和IL-10含量与白细胞增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轻症组和重症组脑脊液IL-2和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重症组脑脊液IL-2含量高于轻症组,而IL-10含量低于轻症组(F=141.079、52.962,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最高,轻症组次之,对照组最低(F=19.164,P<0.05)。结论主要由小胶质细胞分泌的IL-2和IL-10,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抗病毒和免疫病理损伤过程。脑脊液中IL-2/IL-10比值的高低有助于评估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7.
应用玻片离心法对9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病第一周脑脊液中常见激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亦可见多种淋巴细胞异常形态如有丝分裂、双核细胞、异常的核分叶,偶见Russel小体及桑椹体。上述改变主要存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它可用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和12例对照组脑脊液中β2-MG水平。病脑组采集第7、14天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动态分析。结果病脑组脑脊液中β2-MG在入院时及第7、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β2-MG增高,检测脑脊液中β2-MG水平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3组,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查患者血清、脑脊液TNF-α含量。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脑脊液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化脑高于结脑,结脑高于病脑,重症组高于轻症组,有神经系统并发症者高于无神经系统损伤者。结论:TNF-α参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检测血清、脑脊液TNF-α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素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30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4.52—76.55g/L),26例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仅轻度升高(0.10—1.32g/L),p〈0.0001。而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鉴别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