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间具有完整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于起病3d内完成320排容积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320排容积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颅脑动脉瘤阳性63例,CTA漏诊1例,病灶位于大脑后交通动脉。320排容积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41%、100%。按部位统计动脉瘤数量结果如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例,大脑前动脉26例,大脑中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8例,大脑前交通动脉10例,大脑后交通动脉5例,基底动脉6例。动脉瘤瘤径为2~22mm。在CTA上,动脉瘤的瘤体位置、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结构的空间关系均能较满意的显示,均与DSA结果相符。结论320排容积CTA诊断颅脑动脉瘤具有较高敏感性,能准确检出颅内的微小动脉瘤,对动脉瘤的空间解剖关系显示更具优势。因此,在临床工作中,320排容积CTA可以成为颅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是脾动脉直径大于1 cm的异常扩张,是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常无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后及时早期手术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瘤体破裂或濒临破裂时手术其危险性、死亡率将成倍增加[1],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l例脾动脉多发动脉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进行性排尿困难2个月入院.上腹部CT示:左上腹见有2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肿块影,均见有环形钙化(图1a).血管造影(CTA)示:动脉期中心强化,边缘见弧形充盈缺损区(图1b、c).容积再现(VR)示:脾动脉增粗且迂曲走行,动脉瘤呈球形,最大约6 cm×7 cm×7cm,小瘤体位于其外侧,腹主动脉发出脾动脉近心端见多处狭窄,其间脾动脉梭形膨大(图2).诊断为近端脾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中采用传统人工、人工智能(AI)及两者联合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效能。方法纳入我院疑似颅内动脉瘤并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359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别采用传统人工、AI及两者联合分析CTA图像,计算3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准确度,并对传统人工、AI动脉瘤漏诊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传统人工组、AI组、人工联合AI组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2.12%、92.12%、95.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联合AI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92%、92.42%及95.39%,高于单一诊断;假阳性率(7.58%)、假阴性率(4.08%)均低于单一诊断。传统人工及AI在毗邻骨质、合并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夹闭术后复发、非责任动脉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人工联合AI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单一方法高,其可降低颅内动脉瘤的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我科收治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45例,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5例,CTA检查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16例,颅内动脉瘤8例,烟雾病8例,无异常发现13例。脑AVM和动脉瘤病例均在手术或栓塞治疗中证实。烟雾病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证实5例。结论:CTA是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能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2例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患,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 1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7.
李立  朱丹  熊燕  谢晓红  张军 《解剖与临床》2008,13(4):237-238
目的:探讨颅脑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脑血管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MSCTA检查,将所得薄层图像传至AW 4.1工作站上,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血管后期重建。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颅脑1~4级血管。其中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3例未发现异常血管。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脑动脉瘤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患者全部进行了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估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脑动脉CTA49例共有50个动脉瘤,而DSA检查51例发现52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96.08%,准确性96.5%,阴性预测值75%。结论: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诊断动脉瘤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可以作为脑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但仍有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9.
据Miller JM[N Engl J Med,2008,359(22):2324—2336]报道,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虽能正确诊断心肌梗死,但是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提示,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DSA确诊为AVM合并动脉瘤患者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4~59岁,中位年龄43.5岁.行CTA扫描,分别比较DSA与CTA在AVM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  相似文献   

11.
3D—CTA与3D—DSA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影像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瘤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6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4岁。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它们的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16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共213个病灶,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5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9个,椎基底交界及基底动脉瘤18个,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9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瘤各2个。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三维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在三维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二维影像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检查及DS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透视(VR)等。通过3D-CTA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及是否有血栓和钙化等信息,并与DSA对比评价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3D—CTA共发现62例患者的68个动脉瘤,根据DSA的检查结果,发现1例动脉瘤被3D—CTA漏诊。在位置、大小等方面,3D—CTA与DSA及手术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而3D—CTA显示空间征象、血栓和钙化的能力明显高于DSA。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来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227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性133例,女性94例,年龄1 ~ 80岁,平均年龄46.5岁.进行CTU,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及三维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评价其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CTU诊断肾结石107例,输尿管结石70例,膀胱结石14例,肾动脉狭窄3例、腹膜后癌转移5例,与病理诊断相同,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 %.病理诊断为8例肾癌中CTU诊断为7例,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0.6 %和95.3 %;病理诊断为17例肾结核中CTU诊断为15例,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8.3 %和91.4 %;病理诊断为3例膀胱癌中CTU诊断为2例,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为66.7 %和85.3 %.结论 多层螺旋CTU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重建功能强大、后处理图像清晰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提高双肾、输尿管及膀胱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头颈部64-SCTA检查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并与开颅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对比,评价64-S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82例患者中, 64-SCTA共发现94个动脉瘤,其中87.8%为单发动脉瘤,9.8%有2个动脉瘤,2.4%有3个动脉瘤。 64-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以手术及DSA为标准,64-SCTA漏诊3个动脉瘤,1个动脉瘤为假阳性。64-S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 和96%。 结论 64-SCTA是一种快速、无创、准确地检查手段,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及常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可疑存在腹部血管性疾病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螺旋薄层CT扫描。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mm,螺距1.75∶1,转速0.5s/360°,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腹部血管重组,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腹部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腹部血管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病人提出明确诊断。结论MSCT三维腹部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腹部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CT的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为临床脑动脉瘤破裂力学机制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依据临床脑动脉瘤患者CT数据,结合MIMICS 8.1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造脑动脉瘤的实体结构,最后导入ANSYS有限元通用软件完成脑动脉瘤的有限元建模与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临床上适用于脑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结论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临床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的破裂机制。  相似文献   

18.
128层螺旋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机,对126例CT平扫诊断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ngo Neuro DSA软件系统行多技术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行DSA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显示89例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32例未见异常.89例动脉瘤患者中38例行DSA检查,病变部位与病变形态与128层螺旋CT显示一致;32例未见异常者中,8例行DSA检查,发现3例有动脉瘤,5例为阴性.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检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性、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9.
CTA在副肾动脉损伤中的应用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在血管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扫描速度快,X线剂量低和许多先进软件功能,故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我们行CT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左副肾动脉损伤1例,并行左副肾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确诊的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此法不足之处便是有创、花费大。方法近年来,64层螺旋CT因其无创、花费小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纳入的11篇文献,对国人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冠心病诊断的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灵敏性和特异性,建立SROC曲线,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0.89,0.93)和0.95(0.95,0.96), SROC曲线下面积则为97.9%。纳入文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是一种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查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较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