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8%.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2%(240/646),为最多;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75例).致死病例35例(5.4%),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做到合理用药,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源性低钾血症的特点.方法 对108例药源性低钾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见的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主要为利尿药53.7%、抗感染药物15.7%、激素类7.4%,且药物诱发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结论 药物诱发低钾血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需提高警惕,及时防治,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药源性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408例药源性肾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娜  贾萍  徐埏  徐埏  吴斌  唐尧 《中国药业》2010,19(9):41-43
目的分析药源性肾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1999—2009年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个案,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及分析。结果导致药源性肾损害的药品涉及23大类121种,分布较广,居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43.63%)中药(14.71%)和泌尿系统用药(9.56%)。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05例药源性肝损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院近 4年来收治的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来源 我院收治确诊为药源性肝损害病例 10 5例。女45例、男 6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77岁 ,平均年龄 43.7岁。1.2 病例入选标准 入选病例均为已被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诊断标准依据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1]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查阅了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史记录。2 结果2 .1 药源性肝损害在原发疾患中的分布、涉及的药物品种、临床分型、肝功能分布情况统计见表 1~ 4。表 1  10 5例药源性肝损害原发疾病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源性肾损伤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药物致肾损伤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76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93例,其中抗微生物药物38例(40.86%),中药14例(15.05%),镇痛药11例(11.83%);其他类药物30例(32.2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源性眼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收集1995年至2005年国内主要医药学术期刊上报道的关于药物对眼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得报道完整的有关药源性眼病文献69篇,共118例;药源性眼病与年龄、性别无关;涉及的药物有47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有角膜炎、结膜炎、结膜充血、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青光眼等。结论:药源性眼病除了和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有关,还与长期、大量用药和眼部用药操作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艳丛  王倩 《天津药学》2010,22(5):26-28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红斑狼疮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5—2009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有关药源性红斑狼疮229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引起红斑狼疮药物42种,以抗菌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计210例(91.7%)。结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药源性红斑狼疮的分布规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彭单云  董正华 《中国药业》2004,13(10):59-59
目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医院1994-2003年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33例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次为肌肉注射、口服用药;过敏性休克致死4例(12.12%).结论: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个体的年龄、疾病状况、特异性体质、药物的成分、配伍用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源性胰腺炎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1~2018年报道的药源性胰腺炎个案病例文献,并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56篇文献,59例病例。发生药源性胰腺炎较多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28.81%)、抗感染药物(23.73%)及激素相关性药物(15.25%);10岁以下患者构成比最高(22.03%)。59例患者中,31例发生在给药1周以内(52.54%),54例患者治愈(91.53%),4例患者死亡(6.78%),情况不明患者1例(1.69%)。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替加环素、利福平及泼尼松等易诱发药源性胰腺炎,临床应用以上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致病药物,以期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9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6岁,平均49.82(±16.32);既往有药物过敏史24例(25.53%)、既往有肝病史8例(8.51%);涉及药物55种,降脂药物居首位(31.92%)、抗菌药物第二位(20.21%)、解热镇痛药和神经系统用药占第三位(9.57%);临床分型:肝细胞型61例(64.89%)、胆汁淤积型19例(21.27%)、混合型14例(14.89%);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多见;潜伏期1~4周。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大部分病例起病隐匿。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停药是减轻药源性肝损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7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帅  马世斌 《中国药物警戒》2007,4(5):289-292,296
目的探讨发生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1996年~2006年医药类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中草药、生物制品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居前3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69.34%;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比例最大,占82.70%;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用药前询问过敏史,严格用药指征,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常用的引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NKI、VIP中文数据库,收集1979年-2015年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中成药致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检索上述数据库发现,有引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21种,共遴选出文献41篇。结论 多种中成药可导致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应重视中成药的安全性,关注其不良反应,避免和减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耳聋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4—2011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耳聋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耳聋的药品种类有12种,涉及药品43个;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合并用药28例,单独用药53例;引起耳聋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较多;听力恢复46例,永久性耳聋28例,结果不详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耳聋,早期预防和发现是避免听力完全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81例药源性肺水肿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物引起肺水肿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对1990年1月—2010年4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药物引起肺水肿18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引起肺水肿的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肌肉注射、静脉给药等;引起肺水肿的药物种类以抗精神病药、利尿脱水药较多。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肺水肿。  相似文献   

16.
162例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黄萍  李颖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7):415-41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安徽省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中筛选出162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并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药物性肝损害中,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占35.80%。涉及10大类药物,西药引起例次较多,占89.20%,其中以抗肿瘤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脑血管病药;中成药以中药注射剂引起例次最多,占8.92%。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占71.83%。肝损害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1天,最长的175天。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病例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同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致低血糖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格列本脲致的742例低血糖反应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1,老年人占88.0%,39.6%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14.6%单独用药,43.9%联合用药,临床表现以低血糖昏迷为主(62.7%),93.5%病例治愈,48例转归不良(死亡41例)。结论格列本脲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甚至可致死亡,使用时须慎重考虑年龄、用法用量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0年的门诊处方(抽样)和西药房药品调拨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频率较高的有18种,其中以全天麻、诺迪康、银杏天宝等用药频率最高,用药金额最大。结论心血管系统用药倾向于天然植物药、新药。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耳聋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耳毒性药物的种类和致聋机理,探讨预防和治疗耳聋的策略,对国内外近些年来报道的药源性耳聋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药物的耳毒性与遗传、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有关。耳毒性药物涉及品种众多,造成的后果严重,应引起II缶床重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