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检法,观察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共15只。6只缺血90min,再灌注90min;6只连续缺血180min。该各组6只大鼠又分为巴曲酶组,术前30min给予巴曲酶(8BU/kg,IP),另一组为盐水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3只为假手术组,也仅予术前给等容盐水。各组均手术后180min,断头取脑,用光镜(定性及定量)及电镜观察了大脑皮层及CA1区的病理变化。结果:巴曲酶组较盐水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多,缺血性损伤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
巴曲酶对大鼠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ET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采用大鼠急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巴曲酶对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素(ET1)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中大脑动脉(MCA)线检法大鼠模型,共12只,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各6只),每组又分为巴曲酶组及盐水组(对照组)。缺血组在缺血后24h,再灌注组则在缺血1.5h及再灌注24h后用原位杂交,并采用IBHS图像分析系统研究ET1基因表达。发现巴曲酶组或对照组手术侧大脑皮质及尾壳核ET1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侧(非手术侧)。但是巴曲酶组手术侧的ET1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巴曲酸可使缺血及缺血再灌注ET1基因表达下调。这可能是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往实验研究曾发现巴曲酶对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为:巴曲酶是否还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起修复作用,用大鼠中大脑动脉(MCA)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在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细胞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在缺血后给予巴曲酶(8BU/kg),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侧相应MCA供血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  相似文献   

4.
以往实验研究曾发现巴曲酶对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为:巴曲酶是否还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起修复作用。用大鼠中大脑动脉(MCA)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在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细胞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在缺血后给予巴曲酶(8BU/kg),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侧相应MCA供血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神经细胞变性之程度较轻。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它加强bFGF的修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FasmRNA和FasL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5组,即Ⅰ组为假手术组,Ⅱa组为等渗盐水缺血6h组,Ⅱb为等渗盐水缺血6h再灌注6h组,Ⅲa组巴曲酶缺血6h组,Ⅲb组巴曲酶缺血6h再灌注6h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MCAO及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FasmRNA和FasLmRNA表达水平。结果Ⅰ组Fas mRNA、FasLmRNA均未见表达,Ⅱa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是0.90±0.05,0.45±0.02),Ⅱ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0.94±0.06和0.51±0.03),Ⅲa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是0.45±0.03,0.40±0.06),Ⅲb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是0.22±0.03,0.16±0.01)。结论巴曲酶可影响脑缺血再灌注FasmRNA和FasL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Wistar大鼠四条血管关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及巴曲酶对它的影响。发现:对照组胞组织NO含量(22.22±4.77pmol/mg湿重脑组织)均显著高放假手术组(13.47±3.43i及巴曲酶组(16.93±4.36),而巴曲酶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不显著。提示巴曲酶通过降低NO的神经毒性作用起到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无抑制作用,参照Smith等(1984)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流模型,采用TUNEL(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介导的dU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法,观察了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DNA降解片段(凋亡小体)。发现脑缺血10min再灌流24h,海马CA1区即可见凋亡小体,于再灌流48h、96h凋亡小体明显增多。给予巴曲酶(1.6BU/kg.iv)后上述变化被明显逆转。本实验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54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比较巴曲酶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组CD54阳性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3天,4天,7天均降低,6h降低最明显,主要位于神经元严重受损的缺血区。结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D54表达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Smith等的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0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缺血前脑OH、GSSG及GSSG/总GSH比值明显增高;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及轻度坏死;海马CA1区细胞计数显示存活细胞明显减少。巴曲酶(1.6BU/kg)可明显地逆转上述氧应激状态,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比缺血组明显增多。巴曲酶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缓解氧自由基损伤的结果,似乎不是诱导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动态观察脑缺血及再灌注时鼠脑细胞外液中腺苷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以及巴曲酶对此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四血管结扎缺血再灌注模型上,用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在缺血及再灌注时各时间点脑细胞外液中腺苷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对照组的腺苷、肌苷(Ino)、次黄嘌呤(Hyp)、黄嘌呤(Xan)在缺血和再灌注后的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腺苷出现2个高峰,分别在缺血后20分钟及再灌注15分钟时,到再灌注60分钟又回落到接近基础灌流水平。Ino、Hyp及Xan只在再灌注30分钟时出现1个高峰,到再灌注60分钟仍滞留在较高水平。巴曲酶组腺苷、Ino、Hyp及Xan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同,但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时腺苷的水平明显升高,呈现缺血及再灌注时的2个高峰。腺苷代谢产物的升高时间略滞后,仅在再灌注30分钟时达峰值。巴曲酶可抑制腺苷及其代谢产物的升高,可能与其减轻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Wistar大鼠四条血管关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及巴曲酶对它的影响。提示巴曲酶通过降低NO的神经毒性作用起到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纤、溶栓疗法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MCAO) ,分为尿激酶 (U K)、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巴曲酶与 UK合并用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 ,观察缺血 2 h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死亡率、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神经损伤及出血改变以 U K组为最重 (其中死亡 6只 ,出血 5只 ) ,空白组其次 (其中死亡 5只 ,出血 5只 ) ,巴曲酶单药治疗组及合并用药组均较前两组减轻 (其中巴曲酶单药治疗组死亡 4只 ,出血 2只 ,合并用药组的死亡及出血的例数均相同 ,各为死亡 3只 ,出血 5只 )。结论 巴曲酶与 U K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联合用药后对出血的影响较单一 U K治疗未见明显加重。巴曲酶可能具有减轻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丹参素以活血化瘀称著,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热休克蛋白70(HSP70)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目的:丹参是否也通过影响HSP70起作用,采用大鼠犬脑中动脉(MCA)线检模型。以免疫细胞化学及病理组织方法在同一动物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缺血90min再灌注24h后,对照组手术侧皮层HSP70免疫反应增强及皮层神经细胞有缺血性损伤,而丹参组(缺血90min时给予丹参10g/Kg,体重ip),则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性大鼠脑海马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的改变及兆科蝮蛇抗栓酶的影响。方法用4VO大鼠脑缺血模型,用放免分析法和TBA法测定PAF及LPO含量。结果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脑海马中PAF及LP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造模前用兆科蝮蛇抗栓酶预处理动物,能够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海马区PAF及LPO含量的升高。结论PAF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LPO生成密切相关,兆科蝮蛇抗栓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分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与钙平衡紊乱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和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脑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线粒体钙、钙调素的含量。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显著性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从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升高证实钙平衡紊乱参于兴奋性氨基酸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结果发现缺血15min时可见到c-fos和c-junmRNA表达缺血30min时引起轻微左侧局灶脑缺血改变,可诱导左侧局灶脑缺血区c-fos和c-junmRNA广泛的表达;缺血90min后,导致大面积局灶脑缺血改变,诱导上述两种基因在同侧缺血区与同侧非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海马中表达。后者有相当轻的缺血症状。再灌流60min后诱导两种基因的共同表达立即达高峰。我们采用标准化的大鼠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基因变化特征,为缺血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观察轻度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沙鼠40只,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组和轻度低温(32-33℃)2h组、6h组、12h组共5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min再灌注72h观察细胞凋亡。结果:FCM显示缺血组海马区凋亡细胞9.3%,轻度低温2h、6h、12h组分别4.6%、2.6%、1.7%、。  相似文献   

18.
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实验二: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化预处理(每组6只)。预处理组动物于缺血前24h用微量泵1h内静脉内缓慢泵入3%的双氧水1ml。动物再灌注后24h,对实验一两组动物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F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取实验二的所有动物的脑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双氧化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SOD含量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P〈0.05)。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降低自由基对大脑的损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丹参作为传统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研究丹参是否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起修复作用。用大鼠线栓法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大鼠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缺血后给予丹参(15g/ kg)大鼠,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应侧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且神经细胞变性程度较轻。提示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它加强bFGF的修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机理。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灵敏度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手段(HPLC-ED),测定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的纹状体细胞外液(ECF)的DA、5-HT和NE及其代谢产物(5-HIAA)和HVA的变化和巴曲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脑缺血时,ECFDA、NE及5-HT明显升高,巴曲酶能显著地降低脑缺血时ECFDA及再灌注时ECFHVA和5-HIAA的水平。结论巴曲酶影响单胺神经递质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