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点的分子结构特点,探讨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发生机制。方法以PCR步移法定位2例DMD患者基因断裂位点,克隆其缺失连接片段并测序,通过Pubmed文献检索获取既往55例缺失连接片段序列资料,对以上57例缺失连接片段5′端和3′端断裂点两侧的序列进行重复序列、基质附着区、TTTAAA序列以及基因缺失后修复方式的分析。结果57例缺失连接片段中40.4%断裂点位于重复序列,其中主要是L1元件和Alu元件;36.3%断裂点在邻近基质附着区5kb之内的区域;15.0%断裂点两侧50bp的范围内发现有,TTTAAA序列;基因缺失后修复的方式仅1例通过Alu元件同源连接,其余56例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进行修复,非同源末端连接以形成1~4bp的微小同源序列为主。结论重复序列、基质附着区、TTTAAA序列以及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均在一定程度上参与dystrophin基因的断裂重组。dystrophin基因缺失可能是由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染色体的物理结构可能在基因缺失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国内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特点。方法用12对引物以多重PCR检测与56例DMD/BMD患者,分析缺失型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断裂点分布,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221例病例资料,分析9对引物的总检出率及各引物的最佳组合。结果国内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点72%位于44~51号内含子内,以44号内含子最多(22%),50号内含子次之(17%),位于45~51号内含子内的断裂点是44号内含子的2.3倍。7号内含子断裂较少,仅4%的断裂点位于该内含子。9对引物的总检出率为48%,其中5对引物的总检出率为46%。两对引物的最佳组合为48号和17号,可检出35%的患者。结论国内dystrophin基因44~51号内含子高度不稳定,容易发生断裂。7号内含子可能不是国内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的高发区域。在国内5对引物的总检出率接近9对引物,48号和17号外显子的二重PCR扩增对于全国范围内DMD/BMD的筛选,尤其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大范围的产前筛选,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介导的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在病理、肌电图、肌力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 SMCKA3999病毒,以5×109病毒颗粒多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鼠)腓肠肌,基因治疗4个月后,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肌膜dystrophin基因表达,采用Nicolet肌电及诱发电位仪记录mdx鼠肌电图,基因治疗5个月后以肌肉离体灌注电刺激法测定腓肠肌肌力,观察rAAV SMCKA3999对DMD动物模型鼠的治疗作用。结果rAAVSMCKA3999能有效稳定表达,并使肌膜缺失的dystrophin恢复,明显改善DMD肌电图表现,肌力恢复。结论rAAV SMCKA3999对mdx鼠治疗有效,能显著改善其肌肉功能,应用rAAV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基因治疗是临床治疗DMD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多以男性起病,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其致残致死性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女性携带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因此,DMD携带者筛查是降低患儿出生率的关键。该实践指南目的旨在快速明确DMD的病因,及早干预,并指导家系成员再生育,进一步促进DMD的规范化防控。  相似文献   

5.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儿童致死性肌萎缩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无系统治疗,患儿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推测与dystrophin基因特定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本文拟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脏损害的流行病学、与dystrophin基因关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早期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儿童致死性肌萎缩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无系统治疗,患儿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推测与dystrophin基因特定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本文拟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脏损害的流行病学、与dystrophin基因关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早期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trophin和dystrophin蛋白在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26例共8种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及2名无神经肌肉疾病者的正常肌肉活检标本冰冻切片utrophin和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结果dystrophin蛋白在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显示为大部分肌纤维荧光圈带缺失、荧光圈带亮度减弱或荧光圈带呈不连续状;在非DMD的肌营养不良、脂肪累积性肌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神经源性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脑肌病、肌源性肌萎缩患者肌肉膜上呈现一圈完整的强荧光圈带;在对照组肌肉膜上呈现一圈完整的强荧光圈带。utrophin蛋白在dystrophin蛋白重度减少的DMD患者少部分肌纤维肌膜上呈现不连续的荧光圈带,但强度较弱;在dystrophin蛋白中度减少的DMD患者、非DMD的肌营养不良及其他6种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膜上不显示荧光;在对照组肌肉膜上不显示荧光。结论DMD患者肌肉的dystrophin蛋白表达重度减少的同时,出现utrophin蛋白的表达;而包括DMD患者dystrophin蛋白中度减少、非DMD的肌营养不良在内的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肌肉的dystrophin蛋白正常表达时,其utrophin未出现表达。  相似文献   

7.
8.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模型鼠骨髓移植后dystrophin的表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 (mdx鼠 )不同成分骨髓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表达。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C57BL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悬浮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射到放疗后的mdx鼠体内 ,动态观察受体雌性mdx鼠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 ,并取受体mdx雌鼠血 ,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Sry基因检测。结果 骨髓细胞、悬浮细胞、基质细胞移植后 1~ 2个月 ,较少肌纤维表达dystrophin(<1 % ) ,3~ 4个月分别约有 7%、6 %、4 %的肌纤维表达dystrophin。Sry基因检测均扩增出受体雌鼠Y染色体上 449bp的DNA片段 ,提示供体细胞在受体内存活。结论 骨髓细胞、悬浮细胞、基质细胞分别移植到mdx鼠体内后 ,mdx鼠骨骼肌均有dystroph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7例DMD患者作为试验组,7例非DMD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抗dystrophin杆状结构域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肌膜dystrophin表达.结果 7例DMD患者肌细胞膜dystrophin阴性,7例非DMD患者dystrophin染色阳性.结论 证实DMD患者肌细胞膜dystrophin表达阴性,揭示dystrophin缺失是其发病机制,可以作为确诊DMD手段,对临床诊断DMD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系统X连锁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500。患者一般3~5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和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随着病情加重,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死亡,迄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11.
X连锁肌营养不良症14例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9对引物的多重扩增对新疆地区的14例X连锁肌营养不良症(MD)患者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其中7例(50%)有至少一个基因片段的缺失,且缺失热点集中于外显子45 ̄51,这与国内外报道相近。同时发现,2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缺失均为一段,而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4例缺失各为2 ̄3段。缺失片段多少是否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在某种联系尚待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2.
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编码产物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导致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编码产物进行检测,从分子水平为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对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进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αsarcoglycan和γsarcoglycan的研究。结果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检测出由于α和γsarcoglycan缺陷而致的常染色体连锁遗传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例,检测出由于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陷而致的迪谢内肌营养不良症2例。结论肌营养不良症在临床症状、遗传模式等方面具有极不均一的特点。直接检测致病基因的编码产物不仅为临床诊断和分类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致病基因,阐明该病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康复治疗对改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一些国家业已制定了康复治疗指南,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性研究和意见。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症康复治疗的认识,现对其病情分期、临床特征,以及康复治疗的一般原则、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概述,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96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并评判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96例DM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按年龄分为≤3岁,4、5、6、7、8、9岁以及≥10岁组(共8组),分析各组激素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酸激酶(CK)和运动功能,采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DMD心肌受累程度,并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价其智能情况.结果(1)血CK(mmol/L)在≤3岁(16547.9±770.9)、5岁(14 371.9±696.7)和8岁组(13 089.8±877.6)分别出现1个高峰;全部患者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 mg)10~15 d后血CK显著下降,口服醋酸泼尼松(0.50~0.75 mg· kg-1·d-1)1个月后血CK复升,不同治疗时相之间血CK存在差异(F=6.758,P=0.003).(2)全部患者中有51例长期口服醋酸泼尼松并随访,其中24例反复地塞米松静脉点滴,运动功能较激素治疗前改善.(3)37例DMD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心室肌放射性核素分布不均匀,呈“花斑样”改变.心肌受损程度与年龄正相关(rs=0.685,P<0.01).(4)24例DMD行智能评估,全部患者智商均低于健康人群.结论 DMD亚临床阶段存在高CK血症、心肌损害,且心肌损害程度与年龄正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维持DMD运动功能和心功能有效,建议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严重的进行性遗传性肌肉疾病, 由X染色体的DMD基因突变致抗肌萎缩蛋白丢失引起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 最终导致患者死于心肌和呼吸肌衰竭。目前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旨在恢复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 包括通读治疗、外显子跳跃治疗、载体介导的基因替代治疗和基因编辑治疗。文中综述了这些不同治疗方法的机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 并分析这些治疗面临的挑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骨骼肌组织中nNOS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和抗nNOS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对照(10名)、肌营养不良(36例)和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18例)肌组织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正常对照和非肌营养不良神经肌肉病以及LGMD、FSHD屠 肌膜上染色阳性,DMD肌膜上染色阴性,BMD肌膜上染色弱阳性或阴性。结论 正常对照和非DMD/BMD神经肌肉病肌膜上存在丰富的nNOS,DMD/BMD肌膜上nNOS缺乏或减少。nNOS参与调节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其减少可能与DMD/BMD肌肉变性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Ⅱ型(DM2)的临床表现、遗传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例DM2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辅助检查、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其家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家系共发现6例患者,除骨骼肌受累外,眼、心脏、内分泌等多器官或系统亦受累及,临床表现差异大,有遗传早现现象,基因检测符合DM2诊断,病理学检查显示肌纤维核内移、萎缩、肥大等。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等治疗有助于改善肌强直。结论 DM2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表现,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结合基因检测可进行确诊并进一步分型,应重视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基因mRNA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甘油醛-3-磷酸脱氧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作为内参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7例DMD患者和4例非肌肉病对照者肌肉组织的myostatin mRNA,计算myostatin mRNA表达指数,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两组肌肉组织均有myostatin mRNA表达;DMD患者肌肉组织中myostatin mRNA的表达指数为0.56±0.16,对照组为0.34±0.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8,P=0.023).结论 DMD肌肉组织myostatin基因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水平,myostatin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DMD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肌营养不良症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dystrophy,MD)是一组多见的难治性疾病,多数与遗传因素有关。近20年来,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以MD为代表的一组肌病在认识和诊断水平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一、基因定位[1]自1986年M...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18个缺失型迪谢内及贝克肌营养不良家系中,比较有效检测基因携带者的方法。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9个外显子,检测先证者有无外显子缺失;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及5’和3’端的短串联重复顺序,对先证者及家族成员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用基因剂理分析方法判断女性亲属相关外显子的基因组靶序列的原始拷贝数。结果:在18个肌营养不良家系中检测到外显子或重复顺序片段缺失,在17个家系中得到女性亲属重复顺序片段,通过分析识别了2组纯合,6组杂合和11例半合状态的重复顺序片段,对11个缺失型家系的女性亲属进行基因剂量分析,确定了9例女性为缺失基因携带者。结论:重复顺序多态性与基因剂量分析结合可有效地检测缺失型迪谢内和贝克肌营养不良的女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