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血小板的水平。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进展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可作为判断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维生素C组,维生素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于500ml 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1次/次,连用7天。常规治疗组每日补充人体正常需要量1g维生素C。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7天后,维生素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对SAP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ACOP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21天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重度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迟发型脑病9例均发生在重度组,其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与其它组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重度ACOP患者血液存在着高凝状态,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评估ACOP急性期血栓前状态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并对指导临床救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内皮生长因素(VEGF)的影响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曲肽,对照组加用国产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及VEGF的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D-二聚体、VEGF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治疗后均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D-二聚体、VEGF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指标,可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治期及复发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复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疾病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以直接反映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可认为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观察组(化疗前48 h、化疗2个周期后14 d)及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病情改善39例,改善率为78.00%(39/50),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非改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改善组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Ⅲ(ⅢA、ⅢB)~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70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放化疗效果,可为临床评估病情和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浆 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 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依据白血病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持续缓解组、复发组 ,采用胶体金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初诊组与其化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1初诊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P<0 .0 1 ) ;持续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2初诊组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完全缓解后 ( P<0 .0 1 )。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复发时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完全缓解时降为正常 ,说明急性白血病初诊、复发时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 ,有继发纤溶亢进 ,随着化疗 ,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 2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 ,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勃 《当代医学》2013,(10):67-6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狭窄组(SN组)39例和多支狭窄组(MN组)44例,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1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中CRP与D-二聚体水平;术后随访1年,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将患者分为事件组(26例)与非事件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CRP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术前MN组患者血浆CRP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SN组(P<0.05),且SN组、MN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事件组患者血浆CRP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5)。结论血浆中CRP与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两者联合检测对其术后康复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62例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研究其与SLE的疾病活动、临床表现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01);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SLE DAI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1);(3)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初发患者中明显高于复发者(P<0.01),合并浆膜炎、白细胞降低及栓塞的患者分别显著高于无浆膜炎、白细胞正常及无栓塞的患者(均P<0.01);(4)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阴性者(分别为P<0.01,P<0.05);(5)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沉呈正相关(r=0.428,P<0.001),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0.275,P<0.05).结论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SLE疾病活动性和临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肺鳞癌患者体内D-二聚体、鳞癌相关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的10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TP)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相同化疗方案并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两组均化疗6个周期。所有患者在第1次化疗前1 d及最后1次化疗后1 d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SCC-Ag、CEA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同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结果 化疗后两组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SCC-Ag、CEA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总稳定率(DCR)与总有效率(ORR)略高于对照组(82.0%vs. 70.0%,32.0%vs. 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急性的胸部 和/或背部疼痛,入院时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FDP,均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确诊。比较3种疾病患者的D-二聚 体,FIB和FDP的水平和阴性率。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患者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和肺栓 塞患者41例。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阴性率依次分别为13.68%,70.41%和4.88%;FDP 阴性率依次分别为24.21%,81.63%和 24.39%。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中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但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显著高于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均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D- 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FDP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 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 聚体和FDP在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导致的急性胸痛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可能作为二者初步诊断的标志物;但不适于 诊断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张娜  孙文闻 《吉林医学》2011,(33):7016-70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5例RA、42例SLE、28例pS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二者与其他炎性反应、免疫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SLE、RA患者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②SLE患者及伴血管炎的RA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pSS患者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④所有RA患者FIB水平以及合并血管炎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SR、抗CCP抗体、RF均成明显正相关;⑤SLE患者组FIB、D-二聚体与ESR、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积分均成明显正相关,与补体C3成明显负相关。结论:相对于pSS而言,RA、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亦提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RA及SLE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46例糖尿病组细分为无并发症组(18例)、大血管病变组(15例)、微血管病变组(13例),并与对照组45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微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血糖越高,D-二聚体越高(P<0.01)。结论检测糖尿病D-二聚体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严格控制血糖、监测D-二聚体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媛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6-18,2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变化与患者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妊娠高血压(妊高症)患者78例,测定产前1天D-二聚体水平、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等,统计分析不同病情程度D-二聚体水平及与肝肾、凝血功能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程度的妊娠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表现为重度妊高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妊高症患者(均P<0.05),且轻度与中度妊高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明显(P<0.05);另一方面,在不同预后程度的妊高症患者中,出现肝肾、肺、脑部等单一或多器官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5.62±3.62)μg/m L,未出现器官功能异常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29±0.07)μ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凝血功能、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未出现功能异常的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程度与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512、0.602,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判定妊娠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与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型乳胶免疫比浊法对57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57例患者有7例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亚型判断的重要指标,对病情轻重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状况及其对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及6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入院后2周内实施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并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病2周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状况.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1d、3d、1周D-二聚体水平与非进展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入院2周后D-二聚体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有效辅助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并可辅助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05—2015-04间确诊为肺栓塞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其他呼吸道疾病、未发生肺栓塞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在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的浓度显著高于非肺栓塞患者,且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该物质的含量会发生明显降低。因此,D-二聚体测定用于肺栓塞诊断及判断患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