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5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ST段变化情况。结果:记录到缺血性ST段改变265阵,其中无症状者236阵(89.06%);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时心率两者的均值在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关系。方法 :用Holter监测了 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 ,并与 3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及 2 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HRV各项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 (p <0 .0 5 )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比较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RV参数中SDNN ,SDANN ,SDNN -Index明显降低。②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时间 (2 4小时ST段压低时间 )比较呈负相关。而单纯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HRV与 2 4小时ST段压低时间无明确关系。结论 :提示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本文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北京与美国合资DMS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携带式记录盒,记录MV1、MV3、MV5通道24h心电图资料,分析ST段变化,并与46例非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作无痛性心肌缺血290阵次,其中183阵发生在夜间,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发作无痛性心肌缺血148阵次,其中39阵发生在夜间。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且多发生在夜间,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 70例冠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监测。 62例 ( 88 6% )有心肌缺血发作 ,总计发作 2 0 2阵次 ,其中 150阵次 ( 74 3% )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陈旧性心梗组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比较。结果 两组发生率无显著性 (P值 >0 5)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 >0 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梗组比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5.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12):2586-2587
目的:观察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共检出113例心肌缺血(占86.9%)。缺血性ST段改变429阵次,其中7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P<0.05)。在429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中,发作时间在6:00~l1:00为181阵次(占42.2%);在11:00~l7:00的有59阵次(占13.80%);在17:00~23:00的有115阵次(占26.8%);在23:00~5:00有74阵次(占17.2%)。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指导冠心病患者SMI的预防和诊断,是临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吕建峰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12导动态心电监测并记录结果。患者同时记录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对比分析缺血型ST段改变阵次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有ST段改变116例(93.5%),其中有症状者19例(16.4%),无症状者97例(83.6%)。ST段压低共556阵次,有症状152阵(27.3%),无症状404阵(72.7%)。结论:24 h12导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除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存在。SMI患者比有症状者预后更差,猝死发生率更高。因此,SMI的临床意义更大。现将我院一组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从99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WHO标准)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表现的68例进行分析,每例病人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均有1次以上一过性ST段压低。6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 使用BMS C3000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连续监测24h,记录采取Ch1、Ch2、Ch3,监测前均做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SMI与非糖尿病组SMI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ST段压低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SMI具有时间特点,近一半发生在6:00~12:00.结论 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在造影前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168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126例无症状性(75.00%),ST段下移阵次为248次(65.78%);42例有症状性(25.00%),ST段下移阵次为129次(34.22%)。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明显快于有症状性患者,其ST段下移幅度明显大于有症状性患者,P0.05;06:00~12:00是无症状性患者发生缺血的高发时间段。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反映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段及心率变化等情况,诊断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识别价值及规律。 方法 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 2 1例 ,非老年组 30例。应用DCG对冠心病 5 1例的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  5 1例经DCG检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 36 8次 ,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占 85 87% ,ST段压低值平均为 ( 1 6 6± 0 13)mm ,78%缺血性ST段下降时心率增快 ,夜间心肌缺血阈值低 ,缺血时间和ST段压低程度劣于日间。老年组混合型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阈变异度 (IV)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结论 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DCG监测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结果 共监测出ST段压低发作805.82阵次,347.31(43.1%)阵次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73.33(9.0%)阵次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ST段压低幅度为1~3 mm,下移幅度越大,SMI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发作与心率呈一定相关关系,监测出伴发各种心律失常62例.结论 DCG能及时发现老年无症状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SMI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监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对29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ST段压低数及心肌缺血等症状的数据。结果:发现29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肌缺血88例(88.78%),其中14例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例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SMI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且发生率、ST段压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SMI在冠心病患者中比例较大,通过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其能够提供准确的发病时间数据,这为有效诊断无症状SMI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24h同步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探讨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以及口服长效降血压药物雷米普利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对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于口服雷米普利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用三导动态心电图血压二合一分析仪,行24h同步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结果:清晨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无症状缺血性ST段压低呈正相关(P<0.01)。经雷米普利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ST段压低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虽有减少,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雷米普利能有效降低清晨高血压,并能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84例患者有缺血性ST段改变现象出现,有症状患者、无症状患者分别有30例、54例,构成比分别为35.71%、64.29%,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χ2=8.9632,P 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阵次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组间差异明显,χ2=158.3652,P 0.05;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幅度为(0.24±0.12)mv,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0.17±0.02)mv,t=3.1625,P 0.05。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段下降情况(2.03±0.31)mm较对照组(1.81±0.43)mm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61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有缺血性ST段改变156例(96.63%);有症状者57例(34.56%),无症状者88例(54.2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压低650次,无症状者502次(77.53%);有症状者148次(23.17%);ST段降幅为0.1~0.25mV,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较发作前快.有症状心肌缺血57例,心率由发作前的(71.60±8.06)次/分增加到(80.14±6.21)次/分,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89例,发作前心率为(70.02±4.13)次/分,发作后心率为(73.12±3.25)次/分,差异无显著性.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28分/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10分/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54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心率、诱发因素、ST段压低情况以及昼夜节律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活动时较静息状态发作频繁,发作时心率可在基础心率内,并且部分发作低于基础心率,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