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作为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股动脉穿刺是介入手术的基础环节,但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要求术者人工压迫20分钟,非常耗时耗力,同时因加压者不能根据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调整压力大小,绷带加压包扎、沙袋不易固定,易发生穿刺处出血和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7~1992年对12例晚期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主要护理体会如下。 1.动脉导管拔出后,应在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2~3分钟,皮肤切口无出血后,即用绷带卷按单侧腹股沟包扎法包扎。 2.在压迫止血用间,要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局部伤口出血及足肯动脉搏动情况。如脉搏>100次/min,收缩压<13.3kPa,动脉穿刺部位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 1998年 7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介入中心的指导下 ,共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手术 170多例 ,在沙袋压迫右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过程中 ,发生 3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3例病人均以右股动脉为穿刺点 ,术后指压穿刺点 2 0分钟确认无出血 ,绷带 8字形包扎 ,并外加沙袋压迫 ,然后送入监护室。例 1 男 ,5 5岁。临床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术后 2h出现头晕 ,全身出汗 ,心电监护示心率 5 2 /min ,血压下降 ,减少包扎压力 ,减轻沙袋重量。 5min后缓解。例 2 男 ,6 3岁。行CAG检查 ,右冠状动脉中段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桡动脉穿刺点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方法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600例分成绷带组(n=200)和RDP700(800)止血器组(n=400),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包扎止血的操作时间、压迫止血的总时间、术后2 d内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时间。结果: 止血器组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绷带组,局部并发症(2 d内出血、皮下淤血和桡动脉闭塞)明显少于绷带组,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Angioseal动脉闭合装置封闭老年人股动脉穿刺点后,延长加压包扎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方法连续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728例,均以Angio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术后直腿平卧6h后可活动,随后于2h内拆除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和延迟包扎组(直腿平卧6h后可活动,但于术后20~24h拆除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观察血管并发症及其时机。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的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延迟包扎组(7.42% vs 1.78%,P=0.001)。其中出血并发症增高主要表现为拆除加压包扎敷料后的出血并发症增多(常规治疗组6.14%,延迟包扎组0.59%,P=0.001)。而因出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在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1.53% vs 0.00%,P=0.033);随着出血后局部压迫止血等措施的实施,静脉血栓虽有增加(0.77% vs 0.30%,P=0.6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动脉穿刺点在应用Angioseal后的出血并发症除与穿刺技术相关外,P C I术后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是重要原因。在这些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减少早期活动是减少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冠脉造影示:多支血管病变,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常规压迫止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小时,术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次日撤出绷带后发现有皮下血肿形成,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彩超检查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见图1),在彩超引导下徒手压迫止血40分钟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小时无效.遂在彩超引导下行局部注射凝血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穿刺点不同止血方法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观察组联合使用血管缝合器,比较两组渗血发生率、血肿程度、并发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渗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动脉最小内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穿刺点出血应用弹力绷带加压联合血管缝合器,可减少穿刺点渗血和血肿的发生,防范并发症作用明显,对穿刺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采用三种不同止血方法处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穿刺点的优缺点。方法 对 6 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点采用手工压迫、Femostop器械压迫和Perclose缝合器三种方法进行处理 ,观察其所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止血费用、耐受程度、操作失败率、血管迷走反射和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显示缝合组所需操作时间最短仅为 12min ,较手工压迫和器械止血组分别缩短约 11min和 4 3min(P <0 0 5 ) ;缝合组术后卧床时间仅需 3h左右 ,较其他两组缩短约 2 0h(P <0 0 5 ) ;患者的耐受程度优于其他两组 ,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创性缝合法止血迅速彻底 ,不会产生迷走神经反射 ,患者可迅速恢复活动 ,具有局部血管并发症少的优点 ,是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一种理想的局部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6年以来,我院应用介入性方法治疗78例晚期肿瘤患者,经规范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穿刺点及皮肤的监护:介入治疗后,将患者用轮椅或担架送回病房,嘱其用手适当加力向下按压包扎的绷带约1小时,并平卧6小时,同时密切观察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正常,并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治疗的2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2组: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分别观察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分别为(14.5±5.7)min比(2.2±0.8)min,(9.7±4.3)h比(3.1±1.2)h,均为P0.01];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20%比10.9%,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m供均无影响(均为P0.05);常规组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0.6%比2.7%,P0.05),但无需特殊处理,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邱雁飞  梁妙玲  王小恒 《内科》2013,8(4):393-39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最佳卧床时间。方法将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局部穿刺部位“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24h,分别制动4h和12h,分别卧床12h和24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及烦躁、腰酸背痛、食欲、失眠、排尿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烦躁、腰酸背痛、无食欲、失眠、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在局部穿刺部位“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的前提下,制动时间为4h,卧床时间12h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 ,拔除股动脉鞘管后 ,用压迫器或指压使股动脉壁上的穿刺孔封闭止血 ,现就我院病例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2 0 0 2年在我院行介入诊疗股动脉穿刺患者 178例 ,其中 13 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40例行经皮冠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后拔鞘管后采用手法压迫止血。1.2 止血方法 介入治疗后立即拔鞘 ,无需局部麻醉 ,如拔鞘延迟 ,则拔鞘时可在穿刺局部皮肤、皮下组织注射少量利多卡因 ,避免局部疼痛。拔鞘时 ,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在股动脉穿刺点近心端沿股动脉用力向下压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包扎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4例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无包扎组即观察组123例(造影94例,介入治疗29例)和传统压迫组即对照组81例(造影38例,介入治疗43例)。观察组止血后4h床上活动,6h下地。对照组止血后12h下地活动。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导管术后人工压迫止血无包扎4h床上活动,6h下地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等不适,减少患者卧床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Angio-seal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股动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PCI病人61 例,平均年龄(67.4±11.5)岁,随机分为应用血管缝合器组30例,手法压迫组(人工压迫、绷带加压包扎)31例。比较两 组病人的平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局部血管的并发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与手法压迫组平均止血时间分 别为(5.7±3.4)min,(24.9±5.6)min;平均卧床时间分别为(4.3±1.0)h,(23.8±2.1)h(P均<0.01);平均住院 天数分别为(10±3)d.(15±4)d(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例(3.3%),7例(22.6%),P<0.01。结 论:血管缝合器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全身肝素化的血管穿刺部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院应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癌患者8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出血的护理:中、晚期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介入治疗中应用肝素也是出血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尽理杜绝引起术后出血的诱因。①手术结束拔出导管后一定要持续按压穿刺点上方股动脉处10~20分钟,按压时力量要均衡,并用无菌纱布和绷带加压包扎,以防发生皮下血肿。②患者平卧,并在穿刺部位放置沙袋。24小时内术侧下肢保持伸直状。为限制患者术侧下肢活动,我们采用术侧下肢固定,即用一宽绷带打成双套结,用棉垫包扎踝部,将双套结套在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股动脉穿刺后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协助压迫止血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需要行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操作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00例,心导管术时均使用6F或7F动脉鞘。术后分别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迫止血和传统压迫止血方式进行止血,记录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加压包扎4 h后患者活动下肢,对照组加压包扎6 h,平卧24 h,然后下床活动,记录出血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4.0±1.5)min和(7.6±2.5)min(P<0.05),总体出血并发症分别为3%和11%(P<0.05)。试验组仅有3例出现渗血,而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渗血,4例出血和4例血肿。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对压迫止血时间无明显影响,而试验组压迫时间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壳聚糖止血敷料可有效缩短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时间,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股动脉介入穿刺点三种止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手工压迫止血、Closure Wire封堵止血和Perclose缝合止血法处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股动脉穿刺点的优缺点.方法 将连续90例以右股动脉径路完成的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随机分为手工压迫止血组(压迫组)、Closure Wire封堵止血组(封堵组)和Perelose缝合止血组(缝合组),统计分析如下指标;操作时间,卧床时间,止血费用,接受程度,操作失败率,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血管并发症.结果 90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中,男63,女27;平均年龄(76.1±4.8)岁(65~96岁).比较上述三组间7项观察指标可见(1)缝合组和封堵组的操作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压迫组;(2)封堵组的操作成功率、接受程度和并发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3)压迫组在操作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三种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中,手工压迫法经济简便,但病人卧床时问长,局部血管并发症率较高.Perelose缝合法效果迅速可靠,但操作失败率高于封堵法且价格较贵,可以选择性地用于不能耐受长时问卧床的老年介入患者.Closure Wire封堵法成功率高,能明显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且容易被患者接受,适合于初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95-4496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其穿刺技术易掌握且成功率高,但是其引起的局部并发症较多[1].近年来,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以其疼痛小、易止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逐渐在临床得以推广.我院近几年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穿刺行介入治疗,对比研究不同介入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185例在我科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97例采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观察组),88例采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对照组),对患者术后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发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及自我舒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下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渗血、手指发绀与肿胀及患者舒适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elix压迫器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1组(160例)、观察2组(2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Helix压迫器分别压迫止血2小时和4小时,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比较各组止血的效果及舒适度。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的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4.00%、98.75%、99.01%;对照组手部胀痛、出血血肿、皮肤破损坏死、桡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均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1组比较,虽然观察2组在一次止血成功率上有所提高,但是手部发绀、血肿、胀痛感、皮肤皮损、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观察组舒适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Helix"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度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压迫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