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的病因。方法:对34例无精子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检出47,xxy4例,常染色体易位,y染色体部分缺失以中正常多态现象的大y各1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7.6%,性染色体畸变占全部异常的83.3%。结论:性染色体畸变是无精子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无精子症病人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病人的细胞遗传学效应。②方法 采用外周血培养方法对57例原发性无精子症病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③结果 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人23例.均涉及性染色体。最多的为47.XXY共17例,检出率为29.83%,占异常核型的73.91%。其次为大Y染色体4例.检出率为7.02%,占异常核型的17.39%。46,XY/47,XXY和47,XYY各1例,检出率为1.75%,占异常核型的4.35%。④结论 性染色体异常是原发性无精子症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47,XYY 综合征患者的精子染色体组成,评估其子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 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利用CSPX、Y、18 及GLP13、21 探针和精子核杂交,杂交信号归类计数,与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47,XYY 患者的精子常染色体异常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性染色体异常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7,XYY患者不增加其子代性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而常染色体发生次级不分离的风险却远高于对照.因此,通过应用FISH技术分析该类患者的精子染色体,可为评估其子代染色体异常风险提供客观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基因水平进行性别检测,为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基因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和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SRY基因,ZFX/ZFY基因,DYZ1顺序进行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检测14例患者中,1-4例为SRY基因异常所致的性反转综合征;5-7例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致的Turner综合征;8-9例为性染色体(X)与常染色体易位所致性腺发育不全;10-14例为Y染色体多态。结论:SRY基因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畸变是导致性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Y染色体上特异序列的检测对该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锡地区765对反复流产夫妇的细胞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时反复流产夫妇的影响。方法 时1995~2002年7年来765时反复流产夫妇染色体进行检测。结果 在765时反复流产夫妇染色体中发现异常核型44例,阳性率为2.88%,其中常染色体平衡易位8例占(8/44)18.18%,罗伯逊易位11例占(11/44)25%,性染色体异常9例占(9/44)20.45%,其他染色体异常16例占(16/44)36.36%,提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发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1.概念 可遗传的交互易位(Heritable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简体遗传易位。遗传易位测定(HTA)是对哺乳类染色体致突变性的鉴定方法。易位是染色体畸变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存活的易位都不会有染色体控大的不平衡,因为常染色体的较大增减都将导致胚胎死亡,性染色体的牵连则对后代影响较大,在果蝇中性染色体的基因可占总数的约20%。换言之,在染色体畸变的诸多表现中,只有交互  相似文献   

7.
对496对反复流产夫妇体细胞当色体进行了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58例,占被检夫妇的11.69%,占总人数的5.85%,其中染色体易位型23例,性染色体异常11例,其它异常3例,9号染色体倒位5例,多态现象3例,单个或几个细胞核形异常13例,男女比例为男性异常率小于女性异常率,通过分析,认为染色体异常,特别是染色体易位畸形变与性染色体数目畸变是主要的流产原因之一,在造成流产的性别方面结合人精子染色体畸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5年来对191例近传咨询中疑有染色体异常者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带分析。发现异常模型20例,占10.5%,其中性染色体异常8例,6例为脱纳氏综合征、2例为克氏综合征。常染色体异常7例,21-3体综合征6例,18—3体综合征1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易位模型一例。男性假两性畸形3例、疑真两性畸形一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殖与遗传医学中心要求助孕的90例无精子症患者(无精子症组),62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严重少精子症组)及50例已有生育史或精液常规检查正常男性自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外周血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其中无精子症组56例,少精子症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结果 90例无精子症者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6例,异常率为17.8%,均为性染色体异常;62例严重少弱精子症者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9例,异常率为14.5%,分别为性染色体异常6例(9.7%),常染色异常3例(4.8%);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9例无精子症及4例少精子症患者检测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AZFb 1例、AZFc 10例、AZFd 1例、AZFc+d 1例,30例对照组未见缺失.结论 染色体异常与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其检测为男性不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生殖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原因.方法对自2002年10月~ 2007年11月来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521例患者进行外周血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21例患者检出异常核型45例(8.64%).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8例(40%),性染色体异常27例(60%).平衡易位为15例;缺失1例;倒位2例;Klinefelter综合征11例;47,XYY 1例;46,XX男性性反转1例;常见多态性大Y4例;小Y1例;45,X0 4例;46,X,i(Xq)3例;46,XY女性性反转2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生殖异常的重要病因之一,染色体检查可早期对生殖异常患者作出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20对具有2次或以上早期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捡出异常核型10例,占10/120对(8.3%)。10例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相互易位4例;分别为t(4;8);t(10;13),t(1;10);t(6;21);罗伯逊易位4例,其中3例为t(13;14),1例为(14;21);另2例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即47,XXX;45,X/46,XX/47,XXX。  相似文献   

12.
赵达亚 《黑龙江医学》2009,33(9):676-678
本文对4 268例遗传咨询者的染色体结果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479例,异常检出率为11.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24例,占7.6%;性染色体异常155例,占3.6%。在常染色体异常核型中,检出21三体综合征220例;在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中,Tuener综合征60例、47,XXY综合征54例、性反转综合征18例。  相似文献   

13.
性别异常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性别异常发生的机制及染色体组型与表型性别的相关性 ,对 33例性别异常病人的染色体组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46XY男性假两性畸形占 5 7 5 7% ,46XX女性假两性畸形为 18 18% ,真两性畸形的组型有12 12 % ,其他组型为 12 12 %。含Y染色体组型的病人 88 8%可以找到睾丸 ,但 73 6 8%的病人表现为女性社会性别。性染色体与社会性别的相符率为 42 82 %。还发现 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其性染色体正常 ,但常染色体分别为臂间倒位及 13和 14号染色体间的易位时 ,也可以导致性别异常。结论 :性染色体决定着性腺分化的方向 ,但成熟的性腺和正常的性别发育还需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多条染色体、多个基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基于Array-CGH技术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对超雄综合征(XYY综合征)患者胚胎染色体进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行PGD助孕的5例XYY患者及15例染色体易位患者,对两组的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染色体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 XYY组和染色体易位组在女方年龄、精子浓度、PR、获卵数、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D检测结果中,两组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YY组活检21枚胚胎,其中10枚胚胎为常染色体异常,1枚为性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52.38%,常染色体异常为47.62%,性染色异常为4.80%.结论 XYY综合征患者行体外受精时有和男性染色体易位患者类似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Array-CGH可同时检测XYY综合征患者全部染色体情况,避免大量异常胚胎植入女方体内,有利于降低子代出生缺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染色体异常,协助其临床诊断。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242例不育男性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3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占全部被检者12.81%,其中性染色体异常29例,占全部被检者11.98%,Klinefelter综合征17例,占全部被检者7.02%,常染色体异常2例,占全部被检者0.83%,大Y染色体11例,占全部被检者4.5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主要涉及性染色体的异常,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时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任健俐  韩玉环 《医学综述》2005,11(8):695-697
染色体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造成基因物质得失所引起的特有的临床表现。常见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异常有: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这些又被称为非整倍体异常,还有非常罕见的多倍体异常;性染色体异常有:Turner’s综合征、性染色体三体异常等。染色体结构异常有染色体缺失、易位、环状染色体及等臂染色体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在遗传咨询病人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取受检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及G显带处理、核型分析。结果:在236例病人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5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3%,其中相互易位5例(26.6%),罗伯逊易位1例(6.7%),21三体2例(13.3%),性染色体异常6例(40%),染色体变异2例(13.3%)。结论:不孕不育及其它许多妇产科疾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5例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64例,异常率28.44%。其中性染色体异常39例(包括2例性反转),占异常率的60.94%;常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占异常率6.25%;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1例,占异常率32.8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行染色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核型为46,XY,t(Y;1)(q12;p33)伴无精子症男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经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患者1号染色体短臂与Y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结论患者无精子症是由于Y染色体与1号染色体易位所致,携带异常核型染色体,可能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X和Y染色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检测方法。方法将20例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标本经低渗液处理、固定后制片,用二硫苏糖醇(DTT)使精子去凝集,变性后与双色荧光标记(CEPX、Y)探针杂交。结果20例患者的6672个精子中,X染色体精子率为47.78%,Y染色体精子率为47.24%,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子率为4.53%,有效杂交率为99.5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检测人精子X和Y染色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