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及其诱导IL-10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例卵巢癌患者?2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PBMC中TLR2的表达水平,并比较3组表达差异情况?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刺激PBMC,细胞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各组IL-10分泌水平?结果:各组PBMC中TLR2均有表达;卵巢癌组PBMC 中TLR2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良性疾病组TLR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PBMC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0 mRNA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2.25?2.33倍,妇科良性疾病组IL-10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TLR6配体FSL-1刺激后,卵巢癌组IL-1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1.95?2.1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FACS结果显示各组PBMC经TLR1的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IL-10分泌水平中位值(M)分别为46.70?61.53?31.11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LR2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0分泌水平(M = 150.46 pg/ml)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M = 38.86 pg/ml)及健康对照组(M = 44.9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改变;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IL-10分泌水平中位值分别为20.20?31.12?35.48 pg/ml,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PBMC中TLR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经其介导的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卵巢癌的免疫抑制相关,在卵巢癌的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3例女性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TLR1、TLR2和TLR6表达水平;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Pam3CSK4、HKLM、FSL-1)分别刺激3组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m RNA水平。结果:3组细胞亚群中TLR1、TLR2和TLR6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卵巢癌组单核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分别为69.13%、59.43%、52.9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4.34%、25.32%、15.21%)和健康对照组(36.31%、26.63%、1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2.05,P<0.05;F=2.1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IL-6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40,P<0.05;F=1.9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间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6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30,P<0.05;F=1.6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IL-1β、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LR1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3组间IL-1β、IL-6、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单核细胞中高表达的TLR1、TLR2、TLR6介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在卵巢癌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初步探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E2亚单位(PDC-E2)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方法:用纯化的PDC-E2重组蛋白体外刺激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3H-TdR掺入法检测PBMCs增殖情况;ELA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11例M2抗体阳性和1例AMA阳性的PBC患者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PBMCs增殖,而2例AMA和M2抗体均阴性的PBC患者和4例AIH患者PBMCs均无增殖.11例M2抗体阳性的PBC患者刺激后TNF-α分泌均明显增加.结论:PB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针对PDC-E2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TNF-α可能在PBC的病理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 F-1)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与机体合成代谢相关的激素,在患者发生肝硬化时,其血清IGF-1水平显著下降。方法:作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以评估皮下注射IG F-14个月对于IGF-1水平低于正常值的酒精性肝硬化或原发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IG F-1剂量由20μg/(kg·d),逐步提高至50~100μg/(kg·d)。安慰剂对照组包括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1例PBC患者。治疗组包括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2例PBC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生化指标、身体构成、肌肉形态、肌力,以及静息能量消耗值(R 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2-DM)患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TLR4配体LPS刺激正常人及2-DM患者单核细胞,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单核细胞TLR4mRNA、A20mRNA的变化,FIISA法检测培养上清TNF-α、IL-10浓度.结果:2-DM患者单核细胞TLR4mRNA、A20mRNA相对表达羹高予正常对照组,LPS刺激后无明显上调.2-DM患者单核细胞在LPS刺激后与对照组单核细胞LPS刺激后相比,TNF-α产生更多,IL-10产生较少.结论: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2-DM的炎症反应,TLR4表达上调、A20上调不足与炎症反应有关.TLR4通路的激活可能是2-DM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的配体肽聚糖(PGN)、聚肌苷酸_聚胞苷酸(PolyI_C)、脂多糖(LPS)和含有去甲基化的寡核苷酸序列(CpGDNA)对嗜碱性粒细胞中TLR2~4和TLR9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实时定量_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GN、PolyI_C、LPS和CpGDNA刺激人嗜碱性粒细胞系(KU812)后,TLR2~4和TLR9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PGN刺激KU812细胞后,TLR3和TLR9mRNA的表达与未刺激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olyI_C、LPS和CpGDNA刺激KU812细胞后,细胞中TLR2~4和TLR9的mRNA与未刺激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的感染可能增加人嗜碱性粒细胞对病毒或其它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Toll样受体2信号对小鼠淋巴瘤EL4细胞系表达IL-17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信号通路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系EL4细胞表达分泌IL-17A的影响.方法 对EL4细胞进行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TLR2配体脂磷壁酸(LTA)刺激组,TLR2抗体+LTA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A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孤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和IL-17A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TLR2配体可以显著增加EL4细胞IL-17A mRNA及蛋白和RORγt mRNA的表达,而TLR2抗体可以部分抵消这种促进作用,TLR2配体刺激后细胞上清中IL-17A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 Toll样受体2信号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系EL4表达IL-17是起促进作用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和Loxoribine刺激对Toll样受体7(TLR7)表达及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7特异性配体Loxoribine刺激前后Hep G2和Hep G2.2.15细胞株TLR7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Loxoribine刺激培养的乙肝病毒携带组、慢性乙肝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IFN-α、IL-12的水平。结果 Hep G2.2.15细胞内TLR7表达量较Hep G2细胞低(P0.05),Loxoribine刺激培养后Hep G2和Hep G2.2.15细胞内TLR7的表达量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PBMC上清液中IFN-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慢性乙肝患者组IL-12水平较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Loxoribine刺激培养后健康对照组IFN-α、IL-12升高水平与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转染可下调TLR7的表达,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Loxoribine刺激后TLR7介导的INF-α、IL-12分泌调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和CD40配体(CD40L,CD154)的表达,阐明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Graves病(GD),20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共刺激分子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TLA-4的百分数在GD患者中升高,在HT患者中降低.GD患者表达CTLA-4百分数与TSAb滴度呈正相关.结论:AITD外周血T淋巴细胞呈现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某些分子的表达与自身抗体水平有相关性,提示共刺激分子参与了AITD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血清酶谱、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PBC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9项指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抗线粒体分型,应用生化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以4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作对照.结果:48例PBC患者ANA、AMA和AMA-M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LP、γ-G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 05).PBC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以IgM为主.结论:PBC患者有胆汁淤积表现(血清ALP和γ-GT异常升高),有高滴度的ANA、AMA和AMA-M2抗体,这些表现有助于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是联系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分子。研究显示,TLR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关系密切,而其配体亦在多种疾病模型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疫苗属性,对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为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点。文中主要就TLR与皮肤病发病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en M  Zhang X  Zhang F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4):946-948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和预后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对PB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BC患者(其中8例合并PAH)的临床表现、抗体谱、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Mayo危险评分),并对合并PAH及不合并PAH的PBC患者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比较。结果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比例(率):PAH组为7/8,无PAH组为44.4%(32/72),两组比较P<0.05;Mayo危险评分和IgA水平PAH组亦高于无PAH组(P<0.05)。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梅(ALP)的平均值无PAH组高于PAH组,两组间的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BC患者可以合并PAH,其中中重度PAH并不少见。PBC合并PAH与门脉高压症相关,其出现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医师需提高对PBC和PAH的认识,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在脂多糖(LPS)刺激下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实验细胞分两组,LPS刺激组(50mg/LLPS加入体外培养的HKC)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PS刺激24h后TLR4在HKC中的分布及表达强弱;半定量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各组TLR4及内参照β-acti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Annexin V-FITC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情况。结果:LPS刺激组TLR4的免疫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LR4主要分布于HKC的胞膜及胞质区;刺激组TLR4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1.051±0.082比0.38±0.036),差异有显著性(P<0.01);刺激组TLR4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0.371±0.033比0.105±0.008),差异有显著性(P<0.01);LPS刺激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41.2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6%)。结论:LPS能刺激HKC高表达TLR4,且促进HKC的早期凋亡,TLR4可能在LPS诱导的HKC凋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36例活动期PBC患者、30例缓解期PBC患者、20例非PBC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D-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水平。结果 (1)活动期PBC患者PBMC中PD-1 mRNA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1)。(2)活化后,活动期PBC患者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1);活动期PBC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3)活化后,活动期PBC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BC患者、非PBC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患者(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PD-1对活动期PBC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为研究PBC的发生发展和阐明PB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生化检测法分别对40例PBC患者、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以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对各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指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BC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以及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的Ig G、Ig M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AMA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于PBC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9(TLR9)、Toll样受体7(TLR7)mRNA的表达.方法 收集42例葡萄膜炎患者(其中发病与感染相关者12例,与感染无关者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s TLR9、TLR7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感染相关葡萄膜炎患者PBMCs TLR9、TLR7 mRNA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与感染无关葡萄膜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与感染无关葡萄膜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LR9、TLR7 mRNA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9、TLR97的表达在与感染相关葡萄膜炎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感染因素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可能通过TLR9、TLR7介导.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 RQOL)及影响其降低的因素研究迄今为止尚不充分。越来越需要有一个对PBC特异性H RQOL的调查问卷。该研究目的是制定、验证并评估基于患者的PBC特异性H RQOL指标。对象与方法:对具有人口统计学特征的30例PBC患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从中引出了一系列潜在问题。在对全英国900例PBC患者调查分析的过程中,这一系列问题得到了系统地简化、预检验,并且与其他H RQOL指标行交叉验证,最终得出生活质量指标PBC-40,其由40项问题组成,涵盖6大主题。在包含40例PBC患者的进一步队…  相似文献   

19.
卢德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62-1163
目的:探讨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PBC的血清线粒体抗体(AMA)水平和AMA-M2,对30例PB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0例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AMA-M2阳性。结论:AMA-M2诊断PB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有助于PB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人群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评估易感基因与一些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对65例确诊为PBC的患者和431例健康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以及有关基因亚型分析.结果:PBC患者DRB1*07的频率为29.2%,与正常人的13.9%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c<0.05,相对危险度OR为2.55,95%CI:1.4~4.6),所有DRB1*07阳性患者经亚型分析均为DRB1*0701;其余DRB1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B1*0701阳性患者群体与阴性患者在一些临床、实验室指标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国人群PBC与HLA-DRB1*0701基因相关,与南美、北美、北欧甚至日本等其他国家PBC患者的易感基因明显不同,为进一步作针对PBC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