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静脉留置针在不同手术应用上的优势.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期间1560例次的住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D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采用贝朗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两组均选择有年老、体弱、婴幼儿及病情危重病例.结果 BD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老年、婴幼儿、急症危重及术后需较长时间输液等手术病人方面,较之贝朗静脉留置针优越性更大.结论 合理选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钢针进行静脉输液,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术后病人舒适度有明显的提高、输液无一例外渗、平均置管3.6天、减少因术后穿刺带来的痛苦、静脉炎明显降低,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对血管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朱媛媛 《现代保健》2011,(26):68-69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近4个月门诊化疗患者共23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注化疗药物,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有效地避免了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浅静脉留置针为门诊肿瘤患者化疗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32例,行PICC导管留置化疗,为观察组。另以同期接受BD留置针穿刺的妇科化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留置时间和创面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6.3%和26.7%,总满意度分别为96.9%和76.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合理的护理策略可延长留置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张英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88-4689
目的观察比较急诊抢救应用2中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患者13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发生针头脱出、皮下血肿、液体通畅性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所用的穿刺时间对比,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穿刺方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针头脱出、皮下血肿、液体通畅性等比较,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均明显优于普通头皮针穿刺。以上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临床抢救病人的时候,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易脱出等优点,适合在急诊临床抢救患者的时候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4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平行对照法分组,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与PICC,对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操作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76%,对照组为19.0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置管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2.5±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2)分,差异显著(P<0.05);置管穿刺次数方面,观察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71%,对照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42.86%,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优于PICC。相比之下,颈外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少,患者的一次性穿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安全型留置针代替普通型留置针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6月随机抽取500例穿刺普通型留置针的病人与2011年同期随机抽取的500例穿刺安全型留置针病人作比较,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留置期间并发症、针刺伤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安全型留置针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普通型留置针组(P<0.05),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型留置针组(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均高于普通型留置针组(P<0.05),患者舒适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全型留置针在急诊抢救室应用,在降低针刺伤率及其他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应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徐慧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23-2524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浅静脉输液途径.方法 将我科收治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20G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择颈外静脉,对照组选择四肢浅静脉,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液速度、留置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过程中能快速、有效补液、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和普通头皮针的效果.方法:在院前出诊病例中选出采用静脉输液急救的4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头皮针组)与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组),每组2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针头滑脱率、药液外渗发生率及急诊室静脉通道保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针头滑脱率及药液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静脉通道保留率较对照组高.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维持急救阶段的静脉输液通畅度,提高了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非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非化疗患者83例,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者4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金属头皮针建立静脉通道者为43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明显优于普通金属头皮针输液。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非化疗患者应用中具有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延误抢救时机、更符合伦理学要求等诸多护理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SyteTm正压接头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在感染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BD PeɡasusTm飞玛Tm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Q-SyteTm正压接头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对照组采用普通直型留置针接肝素帽连接头皮针输液系统,对两者在感染科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护士针刺伤、穿刺过程中回血污染手、患者发生静脉炎、堵管、脱管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接头无针输液系统有效减少护士针刺伤、穿刺过程中回血污染手所造成的职业性感染,同时降低静脉炎、防止堵管、脱管的发生,方便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洁  李冈栉 《现代保健》2013,(22):73-7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液体性质、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55%)明显高于5d以内;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静滴等渗液体明显低于静滴高渗液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其发生留置针导管堵塞的机会明显低于单用;采用正压封管的患者,其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运用穿刺技术、合理应用封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ICU患者实施经超声引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治疗后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诊疗的ICU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针对对照组行传统穿刺术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行经超声引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留针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60%。观察组行穿刺时间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病情严重的ICU患者行经超声引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行穿刺术时间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此种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ICU病人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曾智明 《现代保健》2014,(20):79-81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在穿刺点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碘伏消毒后按照常规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6.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患儿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对护士穿刺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观察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生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观察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72,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7%,与对照组的10.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47,P<0.05).结论 在门诊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部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对小儿皮肤压伤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足背部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尾端S型至掌面手心或足底部3M胶贴外加3M弹力绷带固定法。结果:两组在堵管上无明显差异,而在固定部位的皮肤压伤及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手足部静脉留置针尾端采用S型掌面的固定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局部皮肤压伤及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一种穿刺后可多次获取活组织标本、兼备快速止血以及预防肿瘤针道转移功能的新型活检针。方法:将20只成功接种VX2肝癌细胞株的实验兔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新型活检针,B组使用PRECISA活检针。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活检组织量、病理诊断结果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分别为90%和70%;A组较B组可明显获取更多的条状活检组织,分别为100%和80%;病理示"严重挤压变形细胞,未能定性"而影响诊断者仅见于B组;A组出血、肿瘤针道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新型活检针弥补了现有活检针的不足,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注的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探讨最新的静脉留置针在皮肤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两种最新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针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和留置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新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封管方法更适用于皮肤破损患者。结论:最新的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方法可以有效保护皮肤科患者皮肤和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留置方法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行PICC的高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盲穿技术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导管尖端到位率、7d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出血情况、导管堵塞情况、置管后舒适度、穿刺时痛苦度及护士对两种置管的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别。结果超声引导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盲穿技术组,7d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低于盲穿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尖端到位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时患者的疼痛度低于盲穿技术组,置管后患者舒适度高于盲穿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能明显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