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的208份病案为基础,通过对处方中28味核心中药进行相关系数运算及可视化处理、系统聚类及公因子提取发现其中用药规律。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厌食以运脾消食为核心,配伍理气、化湿中药,辨证选用清热润下和补气固表中药。结论: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能够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挖掘刘焯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方法:利用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收集刘焯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272份病例,提取可分析数据,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处方的核心药物、方药配伍关系。结果:复杂网络技术能够得出抽动症病例的核心药物处方及药物配伍特点的复杂网络图,边权值较大的白芍、茯苓、钩藤、玄参、等中药为节点形成网络中心,形成网络的核心处方。另外通过复杂网络可以分析出治疗高频抽动特征的方药配伍规律,且符合刘焯教授治疗经验。结论:本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用药经验更具有客观性,便于经验传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癫痫的药物配伍规律。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于汪受传门诊的癫痫患儿75例,提取处方信息建立处方中药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对单味中药之间的关联频度进行统计,并对上述高关联频度的中药配伍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处理。结果 75例患儿共计140诊次,使用中药94味,共计2023频次。使用频次≥25的药物共计21味,前5位依次为钩藤(123)、石菖蒲(114)、天麻(113)、郁金(112)、远志(100);以关联频数≥151为截取点,共纳入相关药对28组,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天麻-钩藤(110)、郁金-钩藤(99)、郁金-石菖蒲(98);复杂网络分析显示钩藤、石菖蒲、天麻、郁金、远志为核心药物,常配伍茯苓、制僵蚕、蒺藜、胆南星。结论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癫痫以熄风涤痰开窍为基本治则,常配伍健脾益肾、平肝柔肝之法,其处方核心药物为钩藤、石菖蒲、天麻、郁金、远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分析中医痰症核心药物用药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其次,改进PageRank算法确立药物核心度,并使用改进COPRA算法挖掘用药规律;最后,搜集中医痰症经典方剂使用该方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该方法可发现更多基于核心药物的用药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揭示用药配伍规律的内隐性,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蔡春艳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131-132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方剂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根据词频(tf)、逆文档词频(idf)的意义,可制定衡量某种草药及中药方剂效用度ED,利用ED(h,x)代表中药h对某种疾病上的治疗有效程度。对患有疾病X的100例患者进行方剂核心药物试验,利用效用度研究方法挖掘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将肺痿方剂作为研究样本,挖掘42种核心药物、30种药物配伍,综合分析表明42种核心药物治疗肺痿疗效确切,其中26种方剂满足药物配伍关系,治疗肺痿效果明显。结论:临床上治疗疾病X的中药方剂以核心药物使用次数较多,而其它中药方剂使用次数较少,ED值较高。提示ED可衡量中药治疗有效程度,挖掘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对中药方剂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汪受传教授调治小儿乳蛾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收集汪受传教授临床诊治小儿乳蛾的病案,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1例乳蛾患儿,461张处方,涉及中药153味。高频药物包括蒲公英、芦根、桔梗、虎杖、桑白皮、金银花、黄芪等。按功效大致可归为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等19类。使用药物以寒性,甘、苦、辛味为主,归肺、胃、肝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组常用药对,系统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方。结论:汪受传教授认为小儿乳蛾病位在肺、胃、肝,病机为肺卫不固,热结咽喉,分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迁延期三期论治。常用方剂为银翘散、五味消毒饮、玉屏风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及泻白散,且常用药物的用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网络挖掘古代止痛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红  李明  李敬华  牛亚华 《中医杂志》2013,54(2):145-148,166
目的 通过复杂网络挖掘技术,总结古代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以期为疼痛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汉代到金元时期的代表性方书著作14部,收集止痛方剂2 746首,建立中药止痛方剂数据库并进行术语规范;利用复方药物配伍的无尺度网络规律,构建止痛方剂复杂网络,分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 按疼痛部位分类,挖掘出腹痛、胸心痛、头痛、肢节痛、腰痛、胁痛、眼目痛、咽痛、全身痛、齿痛在汉唐、金宋元时期排名前10位的高频单味药和药对.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得到了汉唐、宋金元时期治疗各类痛证的核心药物、配伍药对以及用药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挖掘历代止痛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冠心病为例,从大量方剂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药典的冠心病方剂数据、以及中国方剂数据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药复方的复杂网络,并运用CNM-Centrality算法对网络进行聚类,挖掘数据规律来分析冠心病方剂配伍知识。结果 冠心病的中药网络被划分为7个聚类结果时,可以清晰地表现节点的关系特征,其中丹参、川芎、黄芪等节点中心性较高,这表明丹参、川芎、黄芪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中药。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分析全瓜蒌、炒枳壳为核心节点的网络聚类和丹参、川芎、黄芪三种核心中药的网络聚类,经推断都对应气虚血瘀证,辨证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研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结论 复杂网络可以有效地挖掘方剂数据中的配伍规律,给中医药理论提供科学实证,为中医药系统的复杂特征加以佐证,也为方剂与中药、方剂与病证、方剂与疗法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辅以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9.
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及剂量,构建一种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的新算法。通过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及剂量确定核心药物及其权重;基于药物核心度权重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对相关方剂的核心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挖掘。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产后中风方剂及用药为例,收集相关方剂143首,频次20的药物16味,支持度10、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组合88个,构建包含74个节点、1245条边的产后中风治疗用药复杂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发现药物聚类组合结果51个。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中医治疗产后中风用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气血为主,同时对改进的标签传递算法与传统的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比较,认为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可得出一些围绕核心药物的新颖且更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复杂网络方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有效病例的方剂数据挖掘的可行性.方法:以龙华医院近3年综合治疗COPD的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通过对网络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COPD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对网络的中心性研究,发现了中心度相对较高的核心药物,通过对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发现了相应的核心处方及加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用于COPD方剂的数据挖掘,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挖掘在中医治疗肺癌方剂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  方法:选择《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明确用于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基于随机置换检验的互信息方法进行中药的相关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网络,通过计算网络的中心性信息挖掘相关的核心药对、处方,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配伍规律。  结果:共选择323首治疗肺癌的方剂,涉及407味中药。其中发现20个高频药物(主要集中于养阴类、补气类),41个核心三元组药物,26个核心药对;同时发现了以养阴益气药物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药物的基本方13个;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大肠经居多。  结论:通过复杂系统熵网络法,可有效发现治疗肺癌的处方及用药;以寒热并用、阴阳互补、表里同治为主要治则,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以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方法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理论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提出一种新的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方法。方法:依据网络理论,以中药为节点(node),中药配伍关系为边(edge),通过药理实验研究,运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判定中药方剂中中药-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建立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采用网络效能、网络效能相关性等参数分析预测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运用网络法研究了加味生脉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配伍规律,结果显示,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其他依次为麦冬、丹参、人参和五味子;人参-丹参作用相似,最先聚为一类,依次为麦冬-五味子聚为一类,人参-丹参、麦冬-五味子再聚为一类;人参+丹参+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所有组方中作用最佳的方剂;上述分析结果与验证实验基本一致。结论:运用网络理论研究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陈可冀院士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采集经陈可冀院士诊治后有效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从中提取142个中药处方,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无尺度网络方法配合频数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对药物配伍、药病关系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使用药物162味,其中使用频率前6位的药物依次为茯苓、甘草、黄芪、陈皮、麦冬、党参,无尺度网络分析显示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生脉散、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结论由上述常用药物及方剂可总结出陈可冀院士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活血利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防治肥胖症的组方及配伍规律。方法:依据研究目的,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共纳入有效文献167篇。采用人工方式从中医临床诊疗文献中收集与疾病证候、方剂、中药相关信息,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分析方法进行中药配伍特点的研究。结果:筛选出临床治疗肥胖症处方209首,确定了前10位常用高频药物。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得到588个中药组合,并初步确定治疗肥胖症的核心药物及基本方。结论:通过分析,提示茯苓、泽泻、白术、山楂为治疗肥胖症的核心药物。治以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为主,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理气、泻下、活血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海洋中药海螵蛸历代发展所积累的临床用药经验,为海螵蛸的临床应用和研发提供基础。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医典》作为方剂基本信息来源,筛选包含海洋中药海螵蛸方剂,应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和关联网络构建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方剂721首,涉及中药662味,与海螵蛸配伍频率最高的单味药为龙骨、当归、赤石脂,与鳖甲、附子配合多治疗疟疾,与当归配合治疗带下病;与蒲黄等配合治疗崩漏。关联网络显示,妇科和五官科病症如崩漏、带下病和脓耳等节点聚集性非常高,从混睛障节点的网络关系图可以看出,海螵蛸配伍冰片、白丁香等,以膏剂外用来治疗混睛障。结论:论文挖掘了历代医家积累的海螵蛸在功效主治、临床用量用法、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经验,补充了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为海洋中药现代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从性味归经的整体层面研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骨折的内服方剂用药规律。方法:选用《世医得效方》所记载的治疗骨折的内服方剂11首作研究载体,建立"病症-方剂-药性组合"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从药性、中药、方剂和病症等层面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支持度为80%及以上的药性组合模式都是温性药物组成,药味多为辛、苦,药物归经偏重于脾、心、肝经。结论:数据挖掘的药性组合模式符合中医药骨折伤损的治疗原则,可以进一步分析配伍规律,深入研究地方医学流派,作临床用药配伍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张伯礼教授专家门诊处方数据,筛选心悸病处方,分析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张伯礼教授临床治疗心悸的处方进行整理和筛选,运用关联分析方法,挖掘老专家组方思路与配伍规律,通过社区探测算法对组方进行模块化分析,从而构建组方配伍网络,总结处方内在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43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常用中药186种,得出各种药的药对89对(按有向统计),挖掘出用药频次超过20次以上的药物48种,探测出6个组方网络模块,分析出常用组方链路组合。[结论]张伯礼教授治疗心悸的方剂配伍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体现了他"痰瘀互生,病重之源"的观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组方配伍规律,总结名老中医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梗死中药复方专利配伍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以期对临床治疗脑梗死用药和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帮助。方法:收集整理1985年9月-2017年12月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脑梗死的155项中药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方法分析等技术挖掘中药专利方剂用药规律。结果:提取出治疗脑梗死的155项中药专利中,最常用的单味药有川芎(75次,48.39%)等;最常见的对药有川芎-丹参(44次,28.39%)等;基于关联规则发现常见药物组合有丹参,水蛭→川芎(置信度0.846)等;基于复杂网络发现的核心药物有丹参、川芎、黄芪等;通过熵方法提取出新方组合有沉香、银杏、壮筋草、延胡索、樟脑等。结论:脑梗死中药复方专利配伍是有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