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焦栀子炒制过程中颜色变化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彩分析仪对焦栀子炒制过程中的样品进行色度值测定,并利用HPLC整体图谱分析对焦栀子过程样品中共有成分进行指认和相对峰面积计算,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焦栀子过程样品进行颜色与成分关联与判别分析。结果本实验共筛选出与焦栀子炒制过程中与总色值(E*ab)高度相关的8个成分,即羟异栀子苷、6″-香豆酰京尼平龙胆二糖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及峰I6、I12、C1、C2,此8种成分含量随焦栀子炒制颜色加深呈下降趋势。且实验结果显示焦栀子炒制过程中鸡屎藤次苷甲酯、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羟异栀子苷、西红花苷-II、西红花苷-I及峰C1、C2、C4、C6、C7为含量变化较显著的10个成分。结论羟异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是焦栀子炒制过程中与外观颜色变化高度相关且含量变化显著的成分,可作为焦栀子质量控制的潜在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邵坚  罗光明  朱继孝  张忠立  张兰  董艳凯  魏春华 《中草药》2015,46(11):1629-1633
目的比较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全果、果仁、果皮中7种成分炮制前后的变化。方法利用HPLC/DAD对栀子全果、果仁、果皮生品及其炮制品中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栀子果皮中绿原酸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量较高,栀子果仁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较高。栀子经过炮制后除京尼平苷酸的量升高外,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的量变化不大,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有所下降。结论栀子果仁、果皮中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量分布存在差异;炮制可降低栀子中大多数有效成分的量,升高栀子中京尼平苷酸的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明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的药效作用物质基础。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栀子苷(1),栀子酸(2),山栀苷甲酯(3),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4),芦丁(5),槲皮素(6),甘草苷(7),巴马汀(8),药根碱(9),小檗碱(10),甘草酸(11),甘草次酸(12),熊果酸(13),绿原酸(14)。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建立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纯化工艺关键质控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方法测定样品中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和总酸的量,扫描NIR光谱,经过异常点的剔除、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最佳建模波段的选择,分别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LS-SVM)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并用此模型对18个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绿原酸和总酸的PLS模型和LS-SVM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相对偏差(RSEP)均小于3%,说明2种方法均产生较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但是山栀苷和总酸的LS-SVM模型预测误差明显小于PLS模型,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和绿原酸的LS-SVM模型和PLS模型预测误差接近。结论LS-SVM法较PLS法预测性能更好,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纯化工艺关键质控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主要分布在果实和叶中,竹节参皂苷IVa主要分布于根和茎中,西红花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中,绿原酸以叶和茎含量较高,羟异栀子苷在叶和根中含量较高,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根和茎中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栀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方剂配伍对茵陈蒿汤中15种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志华  罗琳  姜晓燕  张琳  顾薇  孟萍  王征宇 《中草药》2015,46(12):1753-1758
目的研究方剂配伍对茵陈蒿汤中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茵陈、栀子、大黄、茵陈与栀子配伍(配伍A)、茵陈与大黄配伍(配伍B)、栀子与大黄配伍(配伍C)及全方配伍(配伍D)中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2个西红花酸类成分(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3个结合型蒽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5个游离型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个鞣质单体(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及绿原酸的提取量,以单味药中提取率为100%,计算配伍A~D中15种成分的提取率。结果配伍A、C、D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提取率降低;配伍A、D中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提取率提高,配伍C中该成分提取率降低;配伍B中3个结合型蒽醌及芦荟大黄素、大黄酚提取率提高,配伍C、D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提取率提高;配伍C、D中没食子酸提取率降低;配伍A~D中绿原酸提取率降低。结论方剂配伍对茵陈蒿汤中主要成分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对独一味幼苗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探索独一味对光照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幼苗期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二年生独一味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遮阴处理处理后幼苗形态指标(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山栀苷甲酯含量。结果: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独一味幼苗根长、单株叶片数目、叶面积、生物量和根冠比(P0.05),并显著增加了地上叶部分的生物量分配,全光照使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下根。遮阴处理不仅显著降低了独一味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P0.01),还极显著地增加了叶片中过氧化物酶的含量(P0.01)。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独一味根及地上部分中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含量及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总含量(P0.05)。结论:遮阴管理显著增加了独一味地上即药用部位的生物量;高原光照可能为独一味带来逆境效应,有利于独一味生物量积累,并促进2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的代谢,因此育苗管理应注意控制遮阴强度和时间。二年生独一味幼苗中化学成分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表明通过栽培可以满足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检测大鼠体内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山栀苷甲酯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考察二者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利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检测条件为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20%~60%A;1.5~2 min,60%~95%A;2~2.5 min,95%A;2.5~2.6 min,95%~20%A;2.6~3 min,20%A),流速0.4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2μL,内标物为芦丁;采用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结果:血浆中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山栀苷甲酯的线性范围均为1~250μg·L-1,定量下限均为0.2μg·L-1。低、中、高质量浓度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山栀苷甲酯质控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8.8%;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相对回收率依次为(103.89±9.18)%,(99.34±6.63)%和(95.88±3.69)%;山栀苷甲酯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5.33±8.64)%,(101.55±1.22)%和(96.89±5.4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血浆中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山栀苷甲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HPLC同时测定奇正消痛贴膏中3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奇正消痛贴膏中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2’,4’-二羟基查尔酮的含量。方法:采用Syncroni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梯度洗脱(B)(0~12 min 11%A;12~17 min,11%~18%A;17~25 min,18%A;25~40 min,60%A),检测波长235 nm(0~24 min,检测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和365 nm(24.01~50 min,检测2’,4’-二羟基查尔酮)。结果:在48 min内消痛贴膏中的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2’,4’-二羟基查尔酮分离良好,依次在15.12~90.72(r=0.999 9),15.90~95.40(r=0.999 9),4.50~27.00 mg·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2%,104.90%,105.63%。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测定奇正消痛贴膏中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2’,4’-二羟基查尔酮的含量,可用于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止血镇痛散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止血镇痛散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独一味水提物经聚酰胺柱去除总黄酮,大孔树脂富集得总环烯醚萜苷,以环烯醚萜苷为原料制备独一味止血镇痛散。以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采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测定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的含量。结果:TLC可较好地鉴别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阴性对照显示无干扰;建立的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104.40%,RSD 0.64%;建立的山栀子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酯的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74%,100.59%,RSD分别为2.27%,1.61%。结论:止血镇痛散的制备工艺可推广于工业化生产中使用;建立的质控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评价止血镇痛散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益肾方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对骨关节炎(OA)小鼠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构建OA模型但不接受治疗),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组(构建OA模型并进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及养血益肾方+NSAID组(构建OA模型并进行养血益肾方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比较各组小鼠的细胞凋亡率及Lc3-II/Lc3-I。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空白对照组、NSAID组及养血益肾方+NSAI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及NSAID组60 d凋亡率显著高于对应组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养血益肾方+NSAID组60 d凋亡率显著低于30 d(P0.05)。与正常组相比,空白对照组、NSAID组及养血益肾方+NSAID组细胞Lc3-II/Lc3-I明显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及NSAID组60 d的Lc3-II/Lc3-I显著低于30 d(P0.05),养血益肾方+NSAID组60 d的Lc3-II/Lc3-I显著高于30 d(P0.05)。结论:养血益肾方可能是通过细胞自噬改善OA小鼠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2.
周航  李同林  宫帅 《四川中医》2020,38(7):61-65
目的:观察黄芩苷联合TRAIL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mg/L、4mg/L、8mg/L黄芩苷和100ng/mLTRAIL单用或联用处理肺癌细胞株A549。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基因(XIAP)、死亡受体4(DR4)及死亡受体(DR5)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黄芩苷和TRAIL单用或联用均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P0.05),而黄芩苷和TRAIL联用比单用时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更高(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黄芩苷组和TRAIL组A549细胞数明显降低,漂浮细胞数增多,Survivin及XIAP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DR5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均0.05),而DR4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黄芩苷组或TRAIL组比较,联用组A549细胞数明显降低,漂浮细胞数增多,Survivin及XIAP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DR5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均0.05),而DR4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芩苷联合TRAIL可协同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并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者联用能增加死亡受体DR5的表达,进而抑制Survivin和XIA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人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40、8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ax和Bcl-2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ing法检测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P0.01)。经姜黄素处理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姜黄素诱导使A549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上升(P0.01),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姜黄素可抑制A549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激活A549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2020,51(9):2460-2466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建立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纯化工艺过程批放行标准,保证批间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方法收集48批栀子中间体纯化溶液作为训练集样本,测定绿原酸、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和总酸的量;建立定量放行标准,扫描样本近红外光谱(NIRS),建立基于光谱信息的定性放行标准。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制备不同工艺条件下的17批栀子中间体纯化溶液作为验证集,验证建立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的可行性。结果建立的定量放行范围为绿原酸5.753~6.713 mg/g、山栀苷9.456~10.723 mg/g、京尼平苷酸3.313~4.401 mg/g、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15.260~16.419 mg/g、京尼平龙胆双糖苷30.529~33.473 mg/g、栀子苷165.17~175.16 mg/g和总酸45.028~53.118 mg/g;建立的NIRS定性放行限为Hotelling T2=4.067 8,DMod X=1.218 8。验证集中只有第1、5、7、9、10、14、15、16、17批的样本各成分的量均在定量放行控制限范围内,NIRS信息也在定性放行控制限范围内。结论运用NIRS和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相结合,建立批放行定量和定性标准,简单可行,可用于栀子中间体纯化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梁朝锋  韩晓珂  秦亚东  徐斌 《中成药》2023,(7):2149-2152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炒栀子配方颗粒中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绿原酸、栀子苷、芦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5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8、440 nm。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8.18%~99.45%,RSD 1.24%~2.68%。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操作性强,可用于炒栀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独一味中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Dikma platisil C18( 250 mm×4.6 mm,5 μm),柱温35℃,以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山栀苷甲酯进样量在0.023 0~3.450 0 μg范围内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栀子降血糖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淀粉负荷和蔗糖负荷法,测定栀子成分对淀粉负荷和蔗糖负荷小鼠血糖的影响;采用PNPG法,测定栀子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100 mg·kg-1和西红花酸100 mg·kg-1可显著降低淀粉负荷小鼠血糖;西红花苷Ⅰ100 mg·kg-1和西红花酸50、100 mg·kg-1可显著降低蔗糖负荷小鼠血糖;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在浓度1.56,3.13,6.25,12.50,25.00 mg·ml-1时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69%,27.94%,27.05%,83.19%,99.24%和57.02%,90.27%,100.00%,99.62%,94.18%。结论栀子成分对淀粉负荷和蔗糖负荷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且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酸,降糖机制可能为抑制α-糖苷酶。  相似文献   

19.
窦志华  许波  居宇峰  周荣荣  戴莹  倪丽丽  周云中 《中草药》2021,52(23):7162-7175
目的 研究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收集23批栀子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饮片和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tripl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riple-Q-TOF/MS)技术对标定的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出膏率、指纹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及峰面积比值变化、成分转移率为指标,分析栀子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栀子饮片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6个,其中25个传递到了标准汤剂,共有峰个数传递率96.15%,26个共有峰的成分均得到鉴定,其中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DAAME)、鸡矢藤次苷甲酯(SME),2个西红花苷类成分西红花苷I、Ⅱ,2个黄酮类成分芦丁和异槲皮苷,1个单环单萜类成分jasminoside B,1个有机酸类成分绿原酸共计13个成分采用照品比对确认,标准汤剂和饮片共有峰面积比值与成分转移率呈现较好的正向直线关系,7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合计平均转移率70.90%,其中主要成分栀子苷平均转移率77.16%,西红花苷I、Ⅱ、芦丁、异槲皮苷、jasminoside B、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47.09%、39.56%、63.25%、51.95%、61.42%、75.70%,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28.91%。结论 阐明了栀子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栀子配方颗粒及含栀子经典名方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二参加芪口服液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得二参加芪口服液三个剂量的含药血清,培养A549细胞,同时加入顺铂和含药血清,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各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并用ELISA法测定加入含药血清后A549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物组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尤其以加入二参加芪口服液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联合顺铂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含药血清亦能显著提高A549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FN-γ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二参加芪口服液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提高肿瘤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