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β地中海贫血 (简称 β地贫 )杂合子基因突变类型和 G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 - 15 8位点 (Gγ- 15 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胎儿血红蛋白 (fetal hemoglobin,Hb F)水平的关系。方法 抗碱 -比色法测定 Hb F水平 ;PCR-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法检测β地贫基因型 ;限制性内切酶 Xmn 消化经 PCR扩增的Gγ基因启动子 DNA片段 ,分析Gγ- 15 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6 3例受检的轻型β地贫中 15例 Hb F≥ 2 % (2 .0 6 %~ 10 .4 4 % )。共检出 6种β地贫基因突变 ,分别是 :CD4 1/42 (- TTCT)、CD17(A→T)、nt- 2 8(A→ G)、CD71/72 ( A)、IVS- II- 6 5 4 (C→ T)、IVS- I- 1(G→ T)。 CD4 1/42、CD17、CD71/72、IVS- II-6 5 4的杂合子在 15例 Hb F升高组和 4 8例 Hb F正常组各自所占比例相同。 6 3例个体中有 10例为Gγ-15 8(C→T)突变的杂合子 ,总检出率为 15 .9% ;其中 15例高 Hb F个体中检出 8例 (检出率 5 3.33% ) ,HbF正常的 4 8例检出 2例 (检出率 4 .17% ) ,两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β地贫基因突变CD4 1/42、CD17、CD71/72、IVS- II- 6 5 4与 β地贫杂合子的 Hb F水平无关 ;而 Gγ- 15 8(C→ T)突变与广西地区 β地贫杂合子 Hb F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籍各地市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9地市籍贯体检人群的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参数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红蛋白,表型阳性的标本用单管多重PCR方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3种α缺失型突变和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法检测非缺失α地贫基因突变及β-地贫基因突变.未知突变采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分析.结果 11234人中,共检出α和β地贫504例,地贫总携带率为4.41%.其中356例样本为α地贫,--SEA/αα236例、-α3.7/αα 67例、-α4.2 /αα 24例、血红蛋白H病4例(-α3.7/--SEA3例,-α4.2/--SEA1例)、-α3.7/-α3.7 1例、-α3.7/-α4.21例、非缺失型α地贫中,ααQS/αα7例、ααCS/αα 3例、ααWS/αα 2例,最常见的为--SEA/αα占全部基因突变的66.29%;148例为β-地贫,共检出12种基因突变类型,IVS-2-654(C→T)65例、CD41-42(-TCTT)40例、CD17(A→T)12例、-28(A→G)10例、CD27-28 (+C)7例、起始密码子ATG→AGG 5例、CD26(G→ A)2例、CD71-72(+A)1例、IVS-1-1(G→T)1例、CD43(G→T)1例、-29(A→G)2例、Codon 36(-C)2例,其中最常见的是IVS-2-654(C-→T)和CD41-42(-TCTT),占全部基因突变的70.95%,并再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Codon 36(-C)的新的突变类型.α地贫复合β地贫双重杂合子9例.结论 阐明福建省籍各地市人群α和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地贫发生率和遗传异质性,该研究为在本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参考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的突变类型及其构成比。方法采集血液学筛查阳性个体及其配偶样本,应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β地贫基因分析。结果在2610例检测对象中,1540例为β地贫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共检测到12种突变,其中以IVS-2-654(C-T)、CD41-42(-CTTT)和CD17(A-T)为最常见突变,上述3种突变类型占所有检出突变的84.73%。结论湖南地区β地贫基因突变构成比具有区域性特征,需在地贫的预防干预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电泳HbA在筛查p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B地贫)中的意义,了解贵港市新生儿B地贫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1185例新生儿脐血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将检测结果HbA〈10%的判为B地贫表型阳性,对表型阳性进一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其基因突变类型。结果1185例新生儿中B地贫表型阳性74例,74例B地贫表型阳性检测出p地贫58例,阳性率为78.4%,检出6种突变基因,依次为:41/42(-TCTT)、CD17(A→T)、-28(A→G)、IVS-2—654(C→T)、CD71/72(+A)、-29(A→G),以41/42(-TCTT)突变类型为主,占42.5%。结论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电泳HbA是一种简便、有效筛查新生儿β地贫的方法,贵港市新生儿β地贫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41/42(-TCTT)、CD17(A→T)、-28(A→G),它们均是广西最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十堰市新生儿人群中α、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送检对象来自十堰市共计38 626例样本,采用Sebia公司生产的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仪对新生儿足跟血片进行初筛,筛查阳性的新生儿召回采静脉血2ml标本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38 626例样本初筛出可疑阳性患儿1398例(筛查阳性率3.62%),对1398例疑似患儿做基因确诊试验,共检出α、β地贫501例(筛查确诊率为35.84%,人群阳性率1.29%)。α地贫318例,占63.47%,其中居前三位α地贫基因缺失型为--SEA/αα(195例),-α3.7/αα(70例),-α4.2/αα(23例),以--SEA/αα基因型最为常见;其次,检出3种α地贫基因突变型:αQS20例、αCS5例、αWS2例,--SEA/-α3.7双重缺失1例,-α3.7/αQSα缺失合并突变1例。检出β地贫基因型7种共165例,占32.93%,分别为IVS-2-654(C→T)60例、CD41-42(-TCTT)40例、CD17(A→T)23例、CD26(G→A)20例、CD27-28(+C)10例、CD71-72(+A)10例、-28(A→G)2例、其中以IVS-2-654(C→T)位点突变所占比例最高。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共检出18例,占3.59%,均为轻型。结论十堰市新生儿地中海贫血阳性检出率为1.29%,α地中海贫血以--SEA/αα基因型最为常见,β地中海贫血则以IVS-2-654(C→T)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只检出1例中间型α地贫,未检出重型。通过开展地贫筛查,地中海贫血预防缺陷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前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筛查阳性的患者及其胎儿进行β-地贫基因分析,对可疑罕见β-地贫患者采用基因测序法进一步确诊,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方法通过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分析为可疑β-地贫的病例,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7种常见β-地贫基因点突变,对于未发现常见突变者采用β珠蛋白基因DNA测序。结果先证者有MCV和MCH降低,Hb A2升高的血液学表型,临床常规试剂未检出17种β-地贫基因点突变,基因测序为罕见β-地贫CD8/9(+G)突变杂合子,产前诊断胎儿为重型β-地贫:βCD17/βCDS8/9(+G)。结论对夫妻一方确诊为β-地贫,另一方有明显血液学表型但排除常见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的患者,应采用其它方法进一步确诊,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百色市田东县0-7岁儿童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特征。方法对田东县5000名儿童进行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用Gap-PCR方法、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法对筛查阳性的儿童进行常规基因检测。结果在5000人中筛查出阳性2107例,经基因确诊,共检测出α地贫856例,发生率为17.12%,检出6种基因突变类型,构成21种基因型,其中以--SEA/αα(37.27%)和-α3.7/αα(27.1%)最为多见;β地贫285例,发生率为5.7%,共检出8种基因位点突变,突变频率依次为CD17(43.19%)、CD41-42(41.45%)、CD26(5.22%)、-28(4.06%)、IVS-I-1(3.86%)、CD71-72(1.40%)、IVS-II-654(1.05%)、CD43(1.05%)。α合并β地贫60例,占1.2%。结论该地区是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和地中海贫血基因背景较复杂的地区,在地贫高发地区应加强对儿童人群进行地贫的血液学筛查和常见基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基因分型。方法 红细胞休克-管定量法对所有受检人进行地贫筛查,对地贫筛查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PCR法进行α地贫1基因检测,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的基因检测。结果 在1010例受检者中,地贫筛查阳性的有118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1.6%。地贫筛查阳性的所有标本均进行了α地贫1基因检测,诊断为α地贫1杂合子的有69例,占受检总数的6.83%,32例进行了β地贫基因检测,其中21例为β地贫杂合子,占受检总数的2.1%,其基因突变类型分别是:CD41—42(-TTCT)突变12例,IVS-2—654(C→T)突变2例,-28(A→G)突变2例,CD17(A→T)突变2例,71-72( A)突变2例,27—28( C)突变1例。结论 粤北地区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做好婚前及产前地贫筛查及产前基因诊断等工作,对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电泳与突变基因检测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edia公司HY-DRASYS全自动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电泳,通过自动扫描系统分析,检出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父母携带者,进一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其基因突变类型。结果经血红蛋白定量检测,检出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27例,HbF值为75.81±21.72%,检出轻型β-地中海贫血11例,HbF值为6.24±6.54%、HbA2值为5.02±0.87%,父母携带者65例,HbA2值为5.67±1.15%;38例β-地中海贫血及父母携带者检出6种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IVS-Ⅱ654(C→T)为44.62%、CD41-42(-TCTT)为24.61%、CD17(A→T)为12.31%、TATAbox-28(A→G)为9.23%、CD27-28(+C)为7.69%、CD71-72(+A)为1.54%。以IVS-Ⅱ654(C→T)突变类型占首位。结论血红蛋白电泳联合基因诊断是目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最可靠的实验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13地贫)的基因型构成情况及分布,为制定本地区β-地贫防治计划提供参考,有效控制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方法应用双重PCR结合反应斑点杂交技术对桂林地区426例经筛查至少符合HbA2增高、HbF增高、出现HbE带三项之-的样本进行17种中国人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受检的426例样本中共检出杂合子419例,纯合子2例,双重杂合子5例。检出13种基因类型,其中CD41—42、CD17、IVS-11—654、CD-28、CD71—72、BE是桂林地区最主要的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分别占50.47%、22.30%、12.68%、5。16%、2.81%、2.35%。结论桂林地区β-地贫以中国人发病率高的突变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四川泸州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地中海贫血基因,寻找其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1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液,首先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等血液学检查,然后再提取外周血DNA,采用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1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共检测出4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以CD17(A→T)、CD41/42(-TTCT)和IVS-Ⅱ-654(C→T)最多见。18例重型患儿中,CD41/42(-TTCT)突变纯合子5例,CD17(A→T)突变纯合子3例,IVS-Ⅱ-654(C→T)和CD17(A→T)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4例,CD41/42(-TTCT)和IVS-Ⅱ-654(C→T)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3例,IVS-Ⅱ-654(C→T)和-28M(A→G)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2例,CD41/42(-TTCT)和-28M(A→G)位点突变双重杂合子1例,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有高度的异质性;患儿基因型为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其发病年龄早,输血间隔时间短,输血量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东莞市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地贫干预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参加东莞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待孕夫妇75 000名,首先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f1和红细胞脆性(一管法)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β-地贫基因型分析检测,对携带同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优生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结果育龄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51%;共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6位的突变依次为CD41-42(-TTCT)(43.33%)、IVS-Ⅱ-654(C→T)(23.78%)、-28(A→G)(14.326%)、CD17(A→T)(9.01%)、βE(GAG→AAG)(2.78%),CD71-72(-TTCT)(2.38%)占突变基因的95.6%;β-地贫复合α-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检出率为12.10%。结论本研究对东莞户籍新婚待孕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东莞市β地贫基因型分布的特点符合中国南方地区的基本特点,并对携带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待孕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对高风险夫妇免费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的降低东莞地区重型地贫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及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广州市海珠区人群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及及突变基因构成比。方法以来院的产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表型分析采用日本System 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美国Helena公司的SPIFE COMBO血红蛋白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分析;基因型确诊运用PCR法或PCR结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分析。结果在3662例产检人群中,检出α地贫表型阳性897例(24.49%),β地贫表型阳性184例(5.02%)。149例基因诊断阳性病例中,α地贫为107例,β地贫为42例(包括3例是β地贫复合α地贫)。3种常见α地贫缺失型基因的构成比是:--SEA占75.45%;-α3.7占22.73%,-α4.2占1.82%;7种常见β基因突变类型的构成比是:CD41-42占39.53%,IVS2nt654占25.58%,TATAbox-28占13.95%,CD17占6.98%,CD26、CD71/72、TATAbox-29各占4.65%。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广州市海珠区人群的地贫发生率和基因突变谱的分布特点,为我区开展地贫人群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预防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来宾市3对一方携带罕见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另一方携带常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的同型地贫夫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2 mL进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组分分析与血常规检测;采用多重裂口聚合酶链反应(gap-polymerasechainreaction,Gap-PCR)和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verse dot blot, PCR-RDB)对外周血和羊水所提取的DNA进行常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检测;以DNA测序方法进行罕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鉴定。结果 3个家系检测到3种罕见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为:(1)α2基因编码区起始密码子突变(ATG>GTG),(2)β珠蛋白IVS-II-5(G>C),(3)β珠蛋白IVS-I(-2)orCD30(A>G);产前诊断3个胎儿均为罕见地贫基因合并常见地贫基因患者。结论 罕见地贫基因合并常见地贫基因引起的贫血必须引起优生遗传咨询医生的注意,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防止严重地贫患儿分娩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惠东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型及分布情况。方法用红细胞一管定量法筛查受检人员,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送广州金域检验中心进行地贫基因检测,采用PCR法进行α地贫1基因和2基因检测,用PCR结合反向杂交法(RDB)进行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地贫筛查阳性者149例,均进行了α和β地贫基因检测,检出α地贫基因携带者56例,检出率37.5%;检出β基因携带者55例,检出率36.9%,α地贫复合β地贫基因携带者4例,检出率为2.7%,均未检出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有34例,占22.8%。本组56例被检出α地贫基因,以--~(SEA)、-α~(3.7)、-α~(4.2)突变类型为主,构成比分别为91%,3.5%,1.7%共96.2%;从临床分型来看,静止型、轻型、中间型构成比为5.2%,91%,3.4%,轻型在临床所占比例最多。进行β地贫基因地贫基因诊断共发现6种基因突变类型,10种基因组合形式,共55例。惠东地区β地贫最常见的四种突变类型为β41-42(-TCCT),βIVSⅡ-654(C-T),β-28(A-T),β17(A-T),共占86.6%;同时携带α和β两种地贫基因占2.7%。结论 (1)惠东地区α地贫以α_1地贫为主,临床分型为轻型α地贫,突变类型为--~(SEA)/αα。β地贫最常见四种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β41-42(-TCCT),βIVSⅡ-654(C-T),β-28(A-T),β17(A-T)。(2)地中海贫血为我国南方高发区,尤其是广东和广西籍的对象,对婚前检查和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工作可以直接上升到分子水平,以防止静止型α地贫漏诊和重型地贫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珠海市这座新兴“移民”城市中户籍人群中 β-地中海贫血 (β -地贫 )的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分布 ,包括 β -地贫合并α -地贫的发生率。方法 连续抽取婚前对象的静脉血大样本 ,先用血液学分析法筛查 β -地贫表型阳性样品 ,再应用反向点杂交 (RDB)和gap -PCR技术分别对之进行β -地贫基因和东南亚缺失型 (- - SEA)α-地贫的定型 ,未知样品则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在 1,5 84例婚检对象中 ,检出 β -地贫表型阳性样品 37例 ;经基因分析 ,34例被确定了β -地贫基因型 (包括 2个小红细胞症且 3 5 %≤HbA2 <4 .0 %的病例 ) ,共检出 9种基因型并总结出它们的构成比。其余的 3例 (有 2例 3 5≤HbA2 <4 .0 %)经DNA测序未发现突变。因此 ,该市户籍人群中的 β -地贫基因携带率为2 2 %(35 / 1,5 84 ) ;9种已知β -地贫的基因频率—CD4 1- 4 2s(-CTTT)和 - 2 8(A→G)分别为 34 3%和 2 5 7%;IVS - 2nt6 5 4(C→T)和CD2 6 (G→A ,BE)、CDs71- 72 (+A)t和CD4 3(G→T)各为 8 6 %、5 7%;CD17(A→T)、- 2 9(A→G)和CDs2 7- 2 8(+C)及未知突变均为 2 85 %。值得提及的是 ,在 35例 β -地贫基因阳性样品中 ,有 2例是从 3 5 %≤HbA2 <4 .0 %样品中检出。此外 ,还从 35例 β-地贫基因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经血细胞分析筛选出的疑似β地中海贫血患儿274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96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2.83岁。采集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EDTA)抗凝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基因突变位点和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274例β地中海贫血初筛患儿中确诊152例,检出率为55.47%(152/274)。共检出9种等位基因突变,分别为IVS-2-654、CD41-42、CD17、CD43、CD71-72、CD27-28、-28、-29、CD26;3种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VS-2-654、CD41-42、CD17分别占到全部等位基因突变的43.81%(85/194)、23.20%(45/194)、12.89%(25/194)。共检出2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9种单纯杂合子110例(占72.37%,110/152),13种双重杂合子36例(占23.68%,36/152),4种纯合子6例(占3.95%,6/152)。结论β地中海贫血是武汉地区贫血患儿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儿以IVS-2-654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江西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江西地区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技术分析了 35例重型β地贫患儿及双亲 136条染色体的β珠蛋白基因。结果 检测到 6种突变类型 :IVS2nt- 6 5 4 (C→T)、CD4 1- 4 2 (-TCTT)、CD17(A→T)、TATAbox - 2 8(A→G)、CD2 7- 2 8( C)、CD71- 72 ( A)。结构比依次为 0 3917、0 2 794、 0 12 5、 0 1176、 0 0 5 15、 0 0 2 94。结论 研究结果对在该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南地区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海南省 β -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特点。方法 用反向点杂交法分析 30例临床诊断为 β -地中海贫血患儿及 3对曾生育过重型地贫患儿的夫妇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30例患儿中 7例为纯合子 ;1 5例为双重杂合子 ;8例为杂合子。 58条 β -地贫阳性染色体中确定 8种突变类型 ,其中CD41 - 4 2 (-TTCT) (占 51 7%) ;- 2 8(AG) (占1 3 8%) ;CD71 - 72 ( A) (占 1 0 3 %) ;IVS-II- 654(CT) (占 1 0 3 %) ;- 2 9(AG) (占 1 72 %) ;CD1 7(AT) (占 1 72 %)CD2 6(GA) (占 1 72 %) ;起始codon(ATGACG) (占 1 72 %)还有不明 (占 6 9%)。结论 海南省 β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国内广东、广西、湖北相似 ,以CD41 - 4 2 ,- 2 8,CD71 - 72 ,IVS -II 654 ,4种类型为常见。明显不同于海南黎族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少见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家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中国人中 1个少见的 β地中海贫血 (β-地贫 )家系成员的基因转录突变 (- 90C→ T)。 方法 表型分析采用常规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技术 ;反向点杂交技术用于检测中国人 18种已知类型的β-地贫突变 ;β珠蛋白基因全长 DNA测序技术用于确定样品的基因突变及其基因型 ;RT- PCR半定量法分析该突变对 β-珠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结果 家系分析发现 :先证者、先证者之兄和其母亲为有典型 β-地贫特征的个体 ,反向点杂交筛查未发现已知的 β-地贫突变 ,DNA直接测序分析发现该家系的这 3个成员均携带有 1种中国人中未见报道的 β地贫等位基因—— β-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近侧 CACCC盒中 - 90位的 C→ T转录突变。RT- PCR分析显示该突变引起β-珠蛋白基因转录水平下降 (突变 :2 .2 33± 0 .0 1vs正常 :3.779± 1.19;95 % CI:3.0 6 0 ,4 .4 99) ,与其他类型的β-地贫杂合子β-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当 (2 .110± 0 .5 3,95 % CI:1.732 ,2 .4 88)。 结论  - 90位的 C→ T转录突变是中国人中未见报道的稀少类型的 β-地贫转录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