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的根中分离出一个蓝色的流分对体外人多形核细胞(PMN)化学发光(CL)的影响。方法:板蓝根蓝色流分的提取用快速低压干柱柱层析法完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对人多形核细胞(PMN)化学发光(CL)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具有很高的双向活性,因浓度的不同,既具有激活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板蓝根蓝色流分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活性成分对肝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 - 74 0 4 /ADM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方法 用人肝癌细胞株BEL - 74 0 4 /ADM筛选出板蓝根活性单体 ,进行耐药逆转试验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A)测定细胞内药物含量 ,来探讨其逆转机制。结果 (1)板蓝根活性单体 5b在高浓度 (>5 0 0 μg/ml)时对亲本细胞及耐药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 ,抑制率大于 5 0 % ,在非细胞毒剂量 (<2 5 0 μg/ml)与阿霉素合用后能逆转BEL - 74 0 4 /ADM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逆转倍数为 2~ 6倍 ;(2 )阿霉素与 5b合用时细胞内阿霉素含量较单独应用时明显升高 (P <0 0 0 1) ,分别为 5 6 .875± 9 349pg和 19 6 2 5± 0 .6 2 9pg。 结论 板蓝根活性单体 5b在非细胞毒剂量范围内能逆转BEL - 74 0 4 /ADM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其逆转作用可能与降低 p - gp药物外排功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板蓝根药材中提取的正丁醇部位各组分进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12个正丁醇组分,采用HPLC法明确各组分在正丁醇部位色谱峰的归属。MTT法检测各组分对两种免疫细胞的增殖作用,同时采用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评价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2、6、7、11号组分对2种免疫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最高增殖指数均大于3。2、6号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366、0.729?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64、0.338?mg/mL,对Fe3+还原性相当于1.441?mmol/g和0.812?mmol/g的FeSO4当量。结论?板蓝根正丁醇部位的提取物中存在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抗氧化能力较强的活性成分,深入研究其结构,将有助于阐明板蓝根抗病毒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组酸诱导耐药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板蓝根组酸诱导耐药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人耐药肝癌BEL 74 0 4 /ADM动物模型 ,应用FCM、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观察板蓝根组酸在体内对耐药肝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变化。结果 FCM检测到的凋亡细胞为 :BEL 74 0 4细胞组 0 5 % ,ADM组为 8 3% ,组酸 ADM组为 1 7 6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电镜下见组酸 ADM组的肿瘤组织中多个凋亡细胞聚集 ,细胞核内染色质空虚 ,或染色质浓缩成新月体帽状结构 ,核仁浓缩或碎裂 ,凋亡小体形成 ,粗面内质网结构松散、脱粒、滑面内质网增多 ,排列无序 ,线粒体呈泡状或出现絮状物 ,嵴模糊不清 ,桥粒连接疏松 ,细胞膜微绒毛脱落或消失 ,溶酶体减少。结论 经组酸 ADM作用于肿瘤后 ,耐药肝癌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肝癌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学改变符合程序化死亡的过程 ,说明板蓝根组酸联合ADM能诱导耐药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具有逆转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金樱子三萜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中分离到两种三萜类化合物(Ⅰ、Ⅱ),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确定Ⅰ为2α,19α,23—三羟基熊果酸,即19α—羟基亚细亚酸(19α—Hydroxyasiaticacid),Ⅱ系Ⅰ的28—O—β—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6.
7.
板蓝根对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板蓝根对柯萨奇B4病毒(CB4V)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观察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细胞)病变效应及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指数反应抗病毒的效果。结果 板蓝根具有抑制HeLa细胞病变的作用;抑制CB4V复制指数为2.75。结论 板蓝根在细胞水平具有明显的抗CB4V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九种中药活性成分抗耐药肿瘤细胞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别从温阳、益气、化痰、活血类中药里选择九种单味中药活性成分,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其是否存在抗肿瘤耐药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选择耐长春新碱的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KBv200)为靶细胞,观察上述单味中药活性成分细胞毒与增敏效应.结果桂皮醛、大豆甙元、金雀黄素、薯蓣皂苷对KBv200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桂皮醛、大豆甙元、金雀黄素、薯蓣皂苷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构叶总黄酮甙的提取分离方法。用本法提得的构叶总黄酮甙含量约为0.22%。纸层析表明总黄酮式中至少含有两种黄酮化合物。盐酸镁粉、盐酸锌粉、四氢硼钾及其它试验证明,总黄酮甙中不含二氢黄酮类和花色素类,而很可能含有黄酮类、黄酮醇类或查耳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