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陈家伟我国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以及社会人群的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和动脉粥样化(AS)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因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变而导致死亡的屡见不鲜。DM又是导致AS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病理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三组不同人群:糖尿病、肺结核、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指标,疾病转归,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以50-70岁为最多,女性并发比例高。两病并发时病情重,咯血多,易合并多个系统功能的异常,痰菌阳性率高(68.8%)。PPD试验阳性率高达91.3%,免疫IgG和补体C4均高。治疗效果不良。结论:对糖尿病病人要常规查胸部X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 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4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链脲佐菌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链脲佐菌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连续注射5天)、200 mg/kg(单次注射)。2月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结果 链脲佐菌素高剂量组出现高死亡率,链脲佐菌素低剂量组血糖、血脂、粥样斑块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和高脂组(P<0.01),高脂组空腹血糖呈轻度升高(7.78±0.67 mmol/L)。结论 以ApoE-/-小鼠为基础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是制备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理想方法,单纯高脂喂养ApoE-/-小鼠可以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大剂量单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不宜用于该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病,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由于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表现出卓越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而倍受关注.前期针对SGLT2i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EMPA-RED研究、CANVAS研究、DELCARE TIMI-58研究)均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对参加“第二项心脏保护研究”临床试验筛选门诊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和用药情况,测量血压、BMI和腰围。结果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14个城市共调查6522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70%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2%未服任何降压药物,仅18%血压达标。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0.70,95%CI 0.58~0.84)和向心性肥胖(OR0.64,95%C10.46~0.89)与血压达标呈负相关。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64%血压高于130/80mmHg。结论我国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应注意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 ELISA方法检测了 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A组 )及48例未合并冠心病组的 (B组 )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 Ig G、 Ig M抗体。结果  A组患者 HCMV Ig G、 Ig 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B组 ,而且 A组女性患者 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 B组女性患者。结论  HCMV可能在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女性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MV抗体阳性率有可能成为预测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杜永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71-4572
2型糖尿病(T2DM)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而心血管病变是该病最重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减少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一直是DM治疗中一大热点。本文拟探讨引起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除了已知的微血管合并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外,还有日渐增多的大血管合并症,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周围动脉,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人群.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大血管并发症,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亚临床AS作为AS自然过程的早期阶段,是大多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必然阶段。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亚临床AS将延缓AS的进程,从而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我们对糖尿病亚临床A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1]),目前全球约有4.25亿糖尿病患者,每11例成年人中有1例糖尿病患者,我国成年糖尿病(20-79岁)患病人数达到1.14亿,仍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数高达4 860万。数项研究表明,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冠心病患病率约为12%~31.7%~([2-3]),中老年糖尿病人群每年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的影响依赖于微环境,是由于与氧、血红蛋白和疏基相互作用所致。一氧化氮通过控制血管张力、血压、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增殖调节血管自身稳定。动脉粥样化形成会引起一氧化氮生物活性降低,这样就促进了细胞粘附、增殖、血管收缩和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对一氧化氮通路的有害影响是由于继发性氧化物如过氧亚硝酸盐即一氧化氮与超氧化物反应的一种产物所致。通过刺激内源性一氧化氮产生,一氧化氮替代治疗和降低氧化作用等措施可有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过程。  相似文献   

12.
瘦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有利于维持体重、体脂的稳定,并可影响血糖水平。瘦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等相关,提示瘦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瘦素通过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诱导氧化应激、增加泡沫细胞形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瘦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有利于维持体重、体脂的稳定,并可影响血糖水平。瘦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等相关,提示瘦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瘦素通过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诱导氧化应激、增加泡沫细胞形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病理基础包括易损斑块、易损心肌和易损血液。根据尸检结果,易损斑块的病理分型包括破裂斑块、蚀损斑块(又称糜烂斑块)(eroded plaque/plaqueerosion)和钙化结节等”。其中,破裂斑块最为常见,约占易损斑块70%,目前对其机制研究已广泛且深入”。但是,有关蚀损斑块机制的研究,目前国内未见。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心脏病突发,中风和肢端坏疽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它与全部死亡率中的半数疾病有关。As是由于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危险因子的损伤,而使机体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支性增生性反应过程。其中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血管调节因子参与了此反应过程。因此我们可通过控制各种相关细胞中以上这些因子的基因表达,来寻找新的诊治As的药物,从而可以预防As的形成和使已经形成的As灶消退。  相似文献   

16.
张俊玲 《内科》2007,2(3):336-337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关系密切,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和预后差,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调节受损。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UKPDS和DCCT)表明,严格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明显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但不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大血管并发症。近年的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同一个病理基础上平行发展的两种疾病,糖调节受损的出现意味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作用增强。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慢性、亚临床性炎症,以及炎症导…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过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易损斑块的形成.而巨噬细胞凋亡可促进斑块的进展,并与易损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总结与糖尿病相关的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等巨噬细胞凋亡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其介导斑块内巨噬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对于防治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共同土壤”学说的提出,人们认识到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前驱糖尿病(PD)和2型糖尿病(T2DM)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炎症是其共同的土壤,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DM)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DM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来阐述MS、IR、PD、T12DM患者AS的加速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均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38例)和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瘦素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血压、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空腹血糖[7.97(6.37,9.37) mmol/L比6.97(6.27,8.0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5%±1.79%)比(7.31%±1.22%)]和瘦素水平[(227.60±58.08) ng/L比(176.60±43.94) ng/L]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瘦素(OR=1.016,95%CI 1.002~1.030,P=0.024)及糖化血红蛋白(OR=1.745,95%CI 1.060~2.87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