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2014-02—2015-08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综合优势更突出,但要注意做好术前准备,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以减轻患者疼痛,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术与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术。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术前2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后路减压术来说,前路减压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脊髓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内固定力学,明显缓解患者脊髓压迫,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张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132
正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多是因高处坠落和撞击等事故造成的~([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纠正脊椎畸形、解除脊髓压迫及恢复脊柱稳定性~([2])。本研究以104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08—2015-08我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例,男35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08—2015-08在本院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50例,A组给予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畸形矫正情况、神经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椎体后凸和椎体侧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椎体后凸和椎体侧凸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改善明显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2.0%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B组68.0%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2组内固定均无松动、断钉等失效情况,且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畸形矫正情况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但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不同入路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6-09到我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的116例患者,分为前路及后路组,前路手术中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及Z板的内固定,后路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Oswestry残疾指数、后凸畸形矫正、矢状位排列等。结果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显著低于前路手术组,而2组切口长度及术后神经损伤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后路手术组出现矫正角度的恶化。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前路固定能够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手术相对复杂且创伤性较大,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骨折分型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孙晓智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4):94-95
目的 研究应用“Z”形钛板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第10肋下缘切口入路显露骨折椎体,减压并行Z形钛板(Z-plate^TM antedor thoralo-lumbar fimtion system,Z-PIATE^TM-A1L)内固定。结果 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脊柱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前路减压,对脊髓继发损伤小,减压彻底,Z形钛板固定稳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书生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7):44-45
目的研究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9-06—2010-12前来就诊的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在术后进行神经营养治疗和预后,6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断钉、螺钉松动、螺钉破出椎弓根发生。术后神经功能3例A级无明显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良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很高,且患者的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秦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脊髓重度损伤与解剖学之间的联系,为诊治胸腰段脊柱脊髓重度损伤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将2015-01—2016-01我院收治的138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环行减压和单纯椎板减压的治疗效果。对18具尸体进行解剖,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脊髓神经和椎体平面存在的联系,观察脊神经的形态和移位状况。结果采用环形减压治疗方式,7例接受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患者未发现病情明显加重的情况。尸体解剖显示,由L_5至L_1神经根逐渐变细,S_1比L_5神经根稍细一点,一侧脊神经在冠状面可向对应的另一侧移动,正常移动的临界线为中线。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采用环形减压治疗式时,需要重点关注脊神经的保护,不可过分牵拉。 相似文献
9.
袁竹柳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84-8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和6个月X线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患者椎体复位、植骨融合以是否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果术后2周和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53.1%)均明显升高(97.9%和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6个月Cobbs角与术前相比(25.3°)均明显降低(4.7°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治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60-6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我院骨科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21例,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的椎管狭窄情况、AMS评分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评价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8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62±228)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有明显改善,椎管狭窄率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0.05)。7例术后出现遗留性腰背部疼痛,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完全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后柱稳定结构的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后路减压术治疗的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65例术中保留后柱稳定结构(观察组),65例术中不保留后柱稳定结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4.57±6.82)min]较对照组[(109.35±11.06)min]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162.04±27.14)ml]较对照组[(294.68±31.72)ml]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1年锥体前高、锥体后高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锥体前高和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B、C、D、E级分别为2、6、15、19、23例;对照组Frankel分级A、B、C、D、E级分别为3、7、16、18、21例;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和脑脊液漏各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8%,2/65)与对照组(4.62%,3/6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后路减压术中保留后柱稳定结构,既可以进行有效减压,又有助于保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王红亮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4):49-50
目的脊柱胸腰段骨折AF内固定手术后断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2009-01-2011-07期间行AF内固定术后发生断钉的1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断钉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提出预防断钉发生的措施。结果 4例因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发生断钉;3例断钉者是因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3例因椎弓根螺钉系统负荷过大;2例因患者术后过早过度负重活动;1例是因患者术后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支具时间过短。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AF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断钉的原因主要有:术中未作植骨或植骨不当、椎弓根螺钉系统设计缺陷、负重活动过早或过度、支具佩戴不当等,为预防断钉,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正确进行椎间植骨,及时取出内固定物;术前对内固定物进行正确的选择;术中正确进钉;正确佩戴支具;术后给予患者正确的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及伴有脊髓受伤的临床诊疗。方法对我院2007-09~2010-08接诊入院的4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治疗组(A组)20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采用前路降压,自己提供骨植入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患者采用后路径,对照A、B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血液损失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B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用时短、手术血液损失量少,A、B 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A、B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缺乏稳定压缩或瞬时间骨折伴随脊髓受伤患者,神经损伤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取俯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以伤椎为中心后正中入路切口,显露椎板,臂透视定位后,在伤椎上下邻近1~2个椎体准确打入椎弓根钉,全椎板切除减压或椎弓根侧方减压后安装符合生理曲度的预弯钛棒,并适度撑开,两侧横突丰富植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4a,平均2a。疗效标准按Frankel评分:优40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94.22%。结论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胸腰段脊柱后纵韧带在椎管前方减压自体髂骨植骨 Kaneda内固定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7具新鲜小牛胸腰段脊柱标本,模拟临床手术行L1椎体切除椎管前方减压自体髂骨植骨 Kaneda内固定术,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进行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在该术式中局部切除后纵韧带使胸腰椎的稳定性在旋转、轴压、前屈、后伸、侧弯各运动状态下降,其中以前屈时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术中局部切除后纵韧带将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在前屈状态时下降,不利于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因此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后纵韧带。 相似文献
17.
谢宗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56-5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07~2011-07我院诊治20例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未出现螺钉破出椎弓根、断钉、螺钉松动等严重情况。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X线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复位满意,cobb’s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都有很大程度地恢复。与术前cobb’s角相比(24.5°),术后明显减少(6.1°)(P<0.05)。与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相比(42.5%和76.2%),术后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提高(94.1%和97.2%)(P<0.05)。结论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脊髓损伤,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腰段椎骨骨折导致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伤后4h~1W、影像学检查提示脊髓受压的76例患者,采用手术减压、纠正压缩畸形、植骨固定等治疗,并随访疗效。结果 76例手术后均获随访,其中74例(93%)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且神经功能恢复与手术时机有关,与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患者神经功能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最快,半年~1年仍有恢复,超过1年则极少再继续恢复。结论 对于胸腰段椎骨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性损伤,手术减压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脊柱内固定可以达到稳定骨折、防止术后脊柱不稳造成的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9.
姚靓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4-55
脊柱骨折,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临床多见,属于严重不稳定性骨折,发生后部分患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出现较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持续性重度疼痛等,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目前,关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争议较大,有学者主张采取保守治疗,也有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宋元进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2)
摘要:背景:对于不稳定的胸腰段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固定方式至关重要。目的:通过建立胸腰段爆裂骨折以及不同方式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各个方向加载后比较几种不同的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8-10在同济大学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一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7岁,身高175cm,体重73kg)胸腰段断层图像CT(排除感染、创伤、肿瘤、退变、畸形等)。对于志愿者胸腰段平扫,间隔0.6mm。采用布尔操作,去除T12椎体下半部分,保留椎体的后部结构,建立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方法:本试验分别建立T12椎体骨折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临近椎体)模型(一组),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固定,(单侧:二组;双侧:三组),前路固定(四组),前后路联合固定(五组)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于各组进行前曲,后伸,左侧曲以及右侧旋转的加载,比较各组生物力学特性。主要观察指标:对于各个手术方式模型进行加载观察所有实验模型加载额定载荷后不同运动方向的Von Mises应力以及位移情况,对于结果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种模型的运动状态中,应力从钉尖部至钉棒连接处逐渐增大,近钉棒连接处应力最大;近端螺钉受到的应力大于远端螺钉受到的应力。在实验的每种运动状态中,1组螺钉应力高于2,3组模型,高于5应力(P<0.01)。5组的稳定性最好,1组各个方向位移最大稳定性最差。结论:我们建立了不同T12椎体的爆裂骨折固定模型,验证了在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及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比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法;生物力学;胸腰段骨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