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优越性.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者"时间窗"、"缺血半暗带"、和溶栓干预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析以CTP结果指导下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优越性.结果 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CTP检查,如显示有缺血半暗带,即使超过溶栓时间窗,仍可进行溶栓治疗(本组有2例效果较好);对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患者,如CTP显示已有脑梗死形成,对该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欠佳(本组有3例).结论 以时间窗为指导的溶栓干预模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应行CTP检查,根据缺血半暗带来判断是否溶栓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实施CT平扫、CTP与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d内行多层螺旋CT复查,评估CTP与CTA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患者经头颅CT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CT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TTP更高,CBF、CBV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3h)患者行CTP检查组15例:见缺血半晴带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见IP)10例,无缺血半暗带常规治疗组(无IP)5例.未行CTP检查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例.评价CTP指导下见IP组、无IP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和预后.结果 见IP组rt-PA静脉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直到30d后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相比于24h后见IP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IP组未出现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且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颅内出血率44%,死亡率11%.无IP组常规抗栓治疗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30d后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3h内,经CTP检查见IP者应用rt-PA溶栓安全、效果可靠;无IP者不予溶栓治疗而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即能避免盲目溶栓所带来的出血及死亡风险,还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脑部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的受试对象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脑梗死发生时间分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观察PWI和DWI表现,以表观弥散系数(ADC)为DWI的检测评价指标,以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为PWI的检测评价指标,并比较不同时期脑梗死的PWI和DWI表现。结果 随着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延长,T2WI显示信号随之增高,DWI信号随之降低,ADC信号随之增高。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梗死区ADC值随之增加,健侧对应区随着梗死时间的变化,ADC值无明显变化; 在每个不同分期中健侧对应区的ADC值均高于梗死区(P均<0.05); 超急性期rCBV和rCBF值均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升高信号; 急性期rCBV、rCBF、MTT和TTP值在三种信号上均有表现,但rCBV和rCBF值均以降低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以升高信号为主; 亚急性期中rCBV和rCBF为正常和降低信号,其中以正常信号为主,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升高信号为主; 慢性期rCBV和rCBF均表现为降低信号,MTT和TTP均为降低和升高信号,并以降低信号为主; 超急性期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 亚急性期DWI=PWI和DWI>PWI均有表现,并以DWI=PWI为主; 慢性期均为DWI=PWI。结论 PWI联合DWI对脑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较高,PWI对缺血半暗带有较好的诊断,其与DWI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定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演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灌注成像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IP存在的范围和时间规律。方法:对72例发病时间在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确定IP的范围,计算梗死中心区、IP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和rADC值并加以比较。结果:26例发病时间〈6h的患者PWI显示存在低灌注区者,其中PWI〉DWI者21例,30例发病时间在6~24h的患者PWI显示存在低灌注区者,其中PWI〉DWI者2例;PWI〉DWI者病灶中心ADC值与IP区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IP区ADC值与其对侧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和PWI结合能灵敏的判断IP的存在,IP存在的时间窗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图确定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即刻pCT参数图像视觉评估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NIHSS、pCT及CTA检查,随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48h后复查CTA及CT,记录NIHSS评分,血管再通由CTA证实,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手工测量pCT各参数图和最终脑梗死体积。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1<0.05。24h~48h后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8<0.05。首次NIHSS评分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CBV下降体积密切相关,而血管未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将血管再通组首次pCT中TTP延长的体积减去CBV下降的体积,其差值与其溶栓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具有相关性。结论TTP或MTT体积减去CBV下降体积约等于半暗带,半暗带的大小是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0例怀疑脑血管病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经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医师读片,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发现颅内血管性病变75例,其中60例为颅内动脉瘤,10例脑动脉硬化,3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5例未发现明确原因。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次扫描16cm容积数据采集,实现脑血管病cT平扫、脑血管造影及脑灌注一站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等优点,对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320排CT灌注成像方法,评估其对该脑膜瘤诊治的价值。方法对3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20排CT检查,将容积数据导人Toshiba公司的4D-Perfusion专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38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瘤组织CBF、CBV、TTP分别是(778.1±104.2)ml/100ml·min、(81.7±20.4)ml/100ml、(18.9±1.1)s,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瘤组织MTT是(7.4±2.2)s,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差别(P>0.05)。灌注成像与CTA图像融合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肿瘤组织、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与矢状窦的关系。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为矢状窦旁脑膜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灌注成像与CTA图像融合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变化过程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了3个时期:首先是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动力学异常改变;其次是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改变;最后,由于CBF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病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部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4例患者中38例头部CT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低灌注区,进行了溶栓治疗;6例患者头部CT灌注成像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低灌注区,后MR I证实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发病6 h 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平扫、CTP 及 CT 血管造影(CTA),分析 CTP 各个参数并评估患侧大血管情况。以血管情况分为血管正常组(17例)、血管狭窄组(10例)和血管闭塞组(18例)。另外,发病时、发病14 d 、发病90 d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CTA 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者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者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者8例,颈内动脉狭窄者4 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0例。3组患者在缺血区脑血流(CBF)面积、脑血容量(CBV)面积、梗死区相对 CBF(rCBF)、梗死区相对 CBV(rCBV)、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血管闭塞组以上参数均差于血管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仅 CBF 面积高于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比较,CBF 面积、CBV 面积、TTP 面积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各组间患者仅 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血管狭窄组及血管闭塞组(P <0.05)。发病后14 d 、90 d ,各组患者 NIHSS 、BI 、mR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 CTP 显示的缺血范围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的评估。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TPI检查,于1w后复查CTPI,分析梗死区和半暗带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volume,rCBV)的数值变化,评估半暗带。结果所有患者的灌注CT图像皆有明确的异常灌注区,病灶中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MTT明显延长。梗死区rCBF、rCBV无变化(P>0.05),相对血流量及相对血容量极低;而半暗带区治疗前后rCBF明显改善(P<0.05)、rCBV变化不明显(P>0.05),半暗带区rCBF的可信区间为0.425~0.582。结论CTPI能够对半暗带进行判定,并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CVD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1)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41例;(2)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6例,异常30例;(3)CTA:2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不同程度狭窄,2例MCA明显变细,17例CTA图像正常;(4)2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5例,正常4例;CTA显示血管狭窄2例,正常7例。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PI均正常,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远侧血管网增多;其余10例正常。结论 CTPl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因其成本较低、精确性高、操作容易等优点,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途径,已逐渐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诊断方法,对目前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CTP检查方法和各项指标意义进行阐述,探讨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与其他灌注成像方法作比较,提出脑卒中"一站式"CT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6.
The value of CT perfusion (CTP) in detecting acute lacunar infarcts (LACI) has not been well established. We tested the sensitivity of CTP for LACI. CTP maps of consecutive stroke patients from 2009–2013 were examined. MRI diffusion imag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those with LACI. Two stroke neurologists independently evaluated the CTP maps for evidence of a perfusion lesion in a deep perforating artery territory. 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mean transit time (MTT) and time to maximum (Tmax) maps were first examined in isolation and then in combination.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measured using Cohen’s κ. The lesions identified were later confirmed against the diffusion MRI reference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P maps calculated. A total of 63 patient scans were analysed. There were 32 patients with MRI-confirmed LACI within the coverage of CTP; 18 in the striatum, 10 thalamic, and four in the corona radiata. Another 31 patients had normal MRI. Inter-rater agreement was good (κ = 0.83). Sensitivity (blinded consensus) was highest for MTT (56.2%) compared to Tmax (25%, p < 0.001), CBV (9.3%, p = 0.021) and CBF (43.7%, p < 0.001). MTT maps enable detection of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LACI using CT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MR技术作对比。评价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5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患者行D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LAIR及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低于对侧相应的区域。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的ADC值显著下降,rADC值也明显下降。平均下降约59.12%。而在慢性期ADC值明显升高,甚至较正常组织还高,平均升高达20.3%。结论 DWI对6h症状起病的急性卒中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DWI可以在超急期发现缺血病灶,早于常规T2WI及FLAR序列图像。DW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评价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 方法 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改变. 结果 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脑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的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 结论 由于MCA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和血流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