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NB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mL静滴,1次/d;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BP 200mg/次口服,3次/d,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后3d、7d、14d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以保护神经细胞,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其与脑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对210例ACI患者按脑梗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NSE水平测定。结果ACI患者各亚组间血清NS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值=16.2,P0.05),且与梗死灶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NSE水平可反应ACI患者的脑梗死状态,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酶酞组和单酶组,每组各50例,单酶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补液、抗血小板聚集、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和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酶酞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0 mL丁苯酞静脉滴注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β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酶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酶组(P<0.05); 酶酞组和单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值更高(P<0.05); 酶酞组和单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 酶酞组和单酶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上升,但前者末次随访上升值更高(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恢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ELISA法测定60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NSE的含量。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清S-100、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治疗前、后比较有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S-100、NSE的变化可反映患者神经胶质细胞、脑神经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发病6~48 h内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组(联合组)各62例; 对照组按分水岭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周,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阿加曲班; 3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评定; 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NSE水平的变化; 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3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3组NIHSS评分、NSE水平均显著降低,Barthel 指数显著升高,联合组、丁苯酞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优于丁苯酞组(P<0.01); 治疗3个月后各组预后良好率比较,联合组、丁苯酞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优于丁苯酞组(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安全有效,并能降低NSE水平,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7、14 d测定血清NSE 水平,并在治疗后14 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 亚低温组第7 d和第14 d的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水平,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亚低温(MHT)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 68 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份如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 MHT治疗技术,在治疗前、治疗后 3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在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在治疗后 3 d、7 d、14 d治疗组血清 NSE、S-100 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0.01)。结论 MHT治疗技术可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 3例 ,男 2 3例 ,女 30例 ,平均 6 4岁。选择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肾等疾病的健康人 40名作对照 ,其中男 33名 ,女 7名 ,年龄 5 9岁。患者于入院后第 1、7、14和 2 8d各采静脉血 2ml,分别以ELISA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NSE、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该药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68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丁苯酞600 mg/d,分3次服用,治疗前及治疗20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 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同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BI指数明显升高(P〈0.05),NI 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NO水平及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I 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腔隙性梗死30例,小面积梗死45例,大面积梗死25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 38例脑梗死及 1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 1、2、3、15d和 2 7例正常对照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脑损害大小及 1个月后ADL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均值、峰值水平与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7、0 81(P <0 0 1) ,两者与AD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5 (P <0 0 5 )、-0 37(P <0 0 5 ) ;脑出血患者则无此相关性。结论 :血清NSE可以反映脑梗死程度及其近期预后 ,动态检测可以指导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本次研究通过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效果及对于血清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例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70~87岁,平均77.4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2]。入选病例均在发病48h内经过CT及(或)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1—2011-12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14d为一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比较2组血清Hcy水平和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清Hcy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10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30 mg/次,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并对比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1.73%,对照组6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1).治疗前,2组血清CRP与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高黏状态,达到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及S100B水平对急性前循环供血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IAA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AAC患者121例,入院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1)、重度组(n=39)、极重组(n=26);根据半年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n=53,mRS>2分)2个亚组。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组血清NSE及S100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IAAC患者NSE,S100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46,P<0.001;R=0.939,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巴曲酶+丁苯酞)30例和对照组(巴曲酶)3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巴曲酶联合丁苯酞较单用巴曲酶疗效更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康复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w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M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4w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IMA、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MA、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效的降低血清NSE、IMA表达水平,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04—2011-04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49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个月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85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4例,mRS> 2分)。对比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NSE、IMA及LPA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NSE、IMA、LPA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给药时间及血清NSE、IMA、LPA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循环梗死、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给药时间长及血清NSE、IMA、LPA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ACI患者血清NSE、IMA、LPA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NSE、IMA及LPA评估AC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803、0.819。结论血清NSE、IMA及LPA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预示患者预后不良,检测血清三项指标水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银杏达莫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在14d、28d后各对2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2组14d、28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