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用右美托咪定0.6、1.0、1.4 μg/kg滴鼻,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入室时(T0)、滴鼻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T3~T5、D2和D3组T2~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和D3组T3~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aSay评分明显增高(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2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D2和D3组HR、MAP、RPP、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滴鼻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麻下介入治疗的6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观察组),33例未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记录拔除气管插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30 min(T4)和拔管后1 h(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Minogue评分评价拔管时呛咳反应;应用镇静和躁动量表(SAS)评分评估躁动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情况。结果 T1,两组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5,观察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5,两组Sp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时Minogue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拔管后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全麻下介入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有效抑制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53例Hunt-Hess分级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约20 min;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血压(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躁动情况、躁动程度、镇痛、镇静状况,采取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 (SA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Sp O2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T2、T3两个时间点,治疗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程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组、舒芬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诱导及术中维持相同,其中右美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舒芬组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对照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h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记录不同时间点MAP、HR、Sp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min躁动程度、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组和舒芬组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min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单次静注均能稳定全麻苏醒期患者血压、心率,降低躁动发生率,且不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93例ASAⅠ~Ⅱ级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均给予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至4μg/mL静脉恒速泵入,3mL/min,A、B、C3组右美托咪定总剂量分别为0.3、0.5、1.0μg/mL。对比3组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3组T1~T3时点S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P0.05),尤以B、C组显著;拔管时,3组血压、心率均上升,B、C组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减少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4-02于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0例,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在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组微量泵注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静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7±0.6)分,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5.5±12.4)min、(30.4±5.6)min,显著好于对照组(t=5.269、4.735、4.381,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时、术后1h、术后2h的脑氧摄取率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差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5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是功能外科手术麻醉的较佳选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美好的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09―2017-01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急性颅脑损伤病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镇静药物差异,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A组予以右美托咪定,B组予以咪达唑仑,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术后各时刻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术前2组GCS评分及血清NSE浓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 h,A组GCS评分与GOS评分显著高于B组,NSE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T0时刻,2组HR、SBP、DBP及MA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刻,A组HR、SBP、DBP及MAP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可保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并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优化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肿瘤手术切除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拔管之后10 min行OAA/S评级和术后24 h行VAS评分。结果 1在T4~T8时间点,右美托咪啶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在T4~T6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心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右美托咪啶组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之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OAA/S评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进行VAS评分,右美托咪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MAP、心率分别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级、VAS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肿瘤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术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两种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D1组)、右美托咪定0.2μg·kg~(-1)·h~(-1)(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7μg/kg,随后分别以0.5μg·kg~(-1)·h~(-1)和0.2μg·kg~(-1)·h~(-1)维持至硬膜关闭完全,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入室(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开始时(T_2)、钻颅骨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拔管时(T_5)、拔管后5min(T_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1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T0比较波动范围小,与D2组、C组比较血流动力学较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和D2组比较,D1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期恶心呕吐、呛咳及躁动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静注右美托咪定0.7μg/kg,继之以0.5μg·kg~(-1)·h~(-1)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拔管时间,减少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患者术后血浆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120例脑膜瘤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右美(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60例; 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2组患者拔管10 min后(T3)、拔管1 h后(T4)、拔管6 h后(T5)、拔管12 h后(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ams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拔管即刻(T2)至拔管12 h后(T6)内躁动发生率; 观察2组患者插管20 min后(T1),T3,T4,T5,T6 BDNF水平变化,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MoCA)评分评估2组患者术前(T0)、拔管24 h后(T7)、拔管48 h后(T8)、拔管3 d后(T9)、拔管7 d后(T10)、拔管1个月后(T11)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右美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右美组T3,T4,T5,T6 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PO2、呼吸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右美组的T2躁动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6躁动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T5 BDN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右美组患者T6 BDNF水平同样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T6 BDNF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 右美组T6 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T7-T11 MMSE评分、MOCA评分下降(P<0.05),右美组患者T7-T9 MMSE评分、MOCA评分下降(P<0.05),T10,T11 MMSE评分、MOCA评分上升(P<0.05); 右美组T10,T11 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表达来对患者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符合标准的56例S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静、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治疗。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静Ramsay评分、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呕吐AV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pO2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9.86±3.76)d]较对照组[(23.61±5.78)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3.57%,1/28)与对照组(10.71%,3/2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稳定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喉上神经内支(ibSLN)阻滞对栓塞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病人全麻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栓塞治疗的100例MIA的临床资料。麻醉恢复期,50例超声引导下注射利多卡因3 ml进行ibSLN阻滞(观察组),50例按常规苏醒流程复苏(对照组)。结果 与手术结束时(T1)相比,两组气管插管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5(T3)、10(T4)、15 min(T5)及出手术室时(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增高(P<0.05),T2时刻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2、T3、T4、T5、T6时刻MA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管导管留置阶段咳嗽评分、气管导管耐受评分、拔管时不良记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以及镇静药物使用率均显著降低(P<0.05),但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ibSLN阻滞可明显改善栓塞治疗的MIA病人全麻苏醒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0μg/kg(右美托咪啶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并记录给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min(T2)、显露颈动脉即刻(T3)、拔除气管插管前(T4)、拔除气管插管后1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恢复情况,以及围麻醉期血清TNF-α和IL-6表达变化。结果与T。时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其余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均P〈0.05),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均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均P〈0.05),呛咳、躁动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轻微(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以对照组显著。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全身麻醉,围麻醉期可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麻醉复苏迅速且平稳,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并可抑制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体征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02—2017-02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HR、SBP、DBP、MA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室时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前、插管后、切皮时及自主呼吸恢复时各时间点的HR、SBP、DBP、MAP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S100β蛋白水平及NS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0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同时可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且对患者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应激反应、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3—2020-05许昌市中心医院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0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予以1.5 mg/kg利多卡因,术中应用2 mg/(kg·h)速度静脉维持到术毕,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临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6例(2017年11月—2019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七氟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统计两组围术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麻醉后15 min (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水平、脑氧代谢情况、拔管、睁眼及恢复自主呼吸用时、不良反应。结果 (1)血流动力学:①不同时间点的HR、MAP、SBP、SPO2有差别(P<0.05),②组间HR、MAP、SBP、SPO2有差别(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R、MAP、SBP、SPO2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2)脑氧代谢:①不同时间点的CERO2、Da-jvO2有差别(P<0.05),②组间CERO2、Da-jvO2有差别(P<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CERO2、Da-jvO2变化趋势有差别(P<0.05);(3)拔管、睁眼及恢复自主呼吸用时:研究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通过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可抑制其波动程度,并能改善脑氧代谢状态,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插管型喉罩(ILMA)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9-2016-09我院收治的6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插管型喉罩麻醉,检测统计麻醉诱导前(t1)、ILMA或气管内导管拔除即刻(t2)、拔除后3 min(t3)、拔除后10 min(t4)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统计对比术毕唤醒时间、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苏醒期躁动(PEAD)评分评价2组术后恢复期苏醒状态.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刻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D评分、术毕唤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结论 将插管型喉罩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恢复期拔管反应,平顺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