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在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2—2016-05我院收治的6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愈率、DEACMP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7.10%,护理满意度96.77%,均高于对照组的64.52%、74.19%,DEACMP发生率12.90%,低于对照组的3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DEACMP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0%,观察组9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护理满意度为74.0%,观察组则分别为2.0%和9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等。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32.0%),观察组3例(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满意率分别为88.0%和9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围手术期脑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较快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和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2—2016-01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脑卒中术后康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12周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hel);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1)2组患者护理第1周各项生活质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2周,2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组内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12周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护理第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2周各项评分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12周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0%,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时期,可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为(27.76±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2.41±3.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低于对照组30.00%(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4-01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5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实施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10.38%)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颅内多发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P0.05),GQOL-74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地减少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03—2017-03收治的102例危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患者在护理效果、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躯体疼痛(9.14±2.05)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1.64±1.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肾功能不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2.3%)明显高于对照组(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型脑外伤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11—2012-11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1.0%,肺部感染发生率3.3%,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3.3%。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0.0%,肺部感染发生率33.3%,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0%,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0.0%。观察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4%,对照组为6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9—2016-11我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家属负性情绪[焦虑(HAMA)、抑郁(HAMD)]评分,并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NIH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家属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家属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促进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家属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SRT干预的脑部肿瘤8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护理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WHOQOL-100评分明显增高(P<0.01),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P<0.01),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脑部肿瘤SRT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2012-02—2016-01收治的54例脑转移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27例。单一组实施单纯全脑放疗,于此基础上,联合组实施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统计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神经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联合组81.49%(22/27)显著高于单一组55.56%(1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神经认知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2%(5/27)与单一组11.10%(3/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转移瘤患者予以全脑放疗联合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11—2015-02我院收治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运动功能、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64%(12/53)明显低于对照组47.17%(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中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胶质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①采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风险度;②以简易焦虑评分量表(SAS)和简易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焦虑和抑郁。护理结束时:①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OL-C30)评估生存质量;②根据病人主诉要求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Braden评分[(7.51±2.03)分]与对照组[(7.63±2.11)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raden评分[(17.68±3.48)分]和对照组Braden评分[(14.65±3.29)]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 QOL-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22/23)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15/23;P<0.05)。结论 联合综合护理和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对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疼痛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2019年行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护理依从性、满意度、疼痛、焦虑与抑郁程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总依从率85.48%,护理总满意率93.55%;对照组护理总依从率50.00%,护理总满意率56.90%;干预组护理总依从率和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程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叉神经患者手术前后行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模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受131I治疗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协同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干预后生活质量指数(SQLI)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QLI各项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131I治疗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两阶段疗法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均使用两阶段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9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干预效果、并发症和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两阶段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癫痫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77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予以单一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39例给予奥卡西平+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清ALP、ICAM-1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3+及CD4+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6/39),对照组为10.53%(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社会能力、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药物影响、精神健康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儿血清ICAM-1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02—2017-04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07例,均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53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抑郁(SDS)、焦虑(SAS)、生活质量(SF-36)评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85%(1/54)低于对照组20.75%(1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心理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