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累及脑实质及其覆盖物,呈弥漫性或局限性,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1],即使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患者仍不时发生颅内感染[2]。许多因素导致的颅内感染,常发生于颅脑术后3~7 d,发生率为2.0%~4.0%,而此时的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水肿、颅内高压、脑膨出、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评价影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90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确定导致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90例手术病人中,1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4.1%。<60岁的220例病人中,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2%;≥60岁的70例病人中,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7.1%。57例于术前应用抗生素,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8.8%;233例术前未应用抗生素,感染7例,感染率3.0%。50例脑室外引流者,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6.0%;240例脑室外无引流,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75%。268例无脑脊液漏,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4%;22例脑脊液漏,3例感染,感染率13.7%。手术时间<4h者246例,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2.4%;>4h者44例,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3.6%。结论脑室外引流与否、脑脊液漏与否以及手术用时长短等诸多危险因素均能够引发术后颅内感染;应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易感病人提供更为密切的关注及预防性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术后颅内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01—2014-06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情况,同时对于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术前院内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再次手术率、脑室外引流和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颅内感染组的GCS评分显著低于非颅内感染组(P0.01)。年龄≥45岁、住院时间20d、术前院内等待时间7d、手术时间4h、GCS评分9分、CSF分流术、再次手术、脑室外引流和术后脑脊液漏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年长、手术复杂、术后住院时间长、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予以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40例,回顾性分析其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是否伴脑脊液漏等共项因素,并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14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术后经过脑脊液培养,颅内感染20例,感染率14.29%。通过多因素分析得知颅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有脑脊液漏和年龄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率较高,可通过控制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05—2012-05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80例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和未颅内感染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诊断和手术情况、入住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以及H2受体阻滞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人员和手术时间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与手术人员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因幕上病变行开颅手术治疗的253例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76例,感染发生率为30.0%(76/253).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体积>65 cm3(OR=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52例颅脑手术后66例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者,61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急症、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手术时间过长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的无菌操作、开展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及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正确用药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开颅手术并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40例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数量化值后输入SPSS 20.0软件,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颅内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s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开放性颅脑损伤(OR=3.022,P0.05)、后颅窝手术(OR=7.356,P0.05)、手术时间(OR=2.797,P0.05)、脑脊液外漏(OR=4.787,P0.015)、脑室外引流时间(OR=8.095,P0.01)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应预防性应用更大剂量或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择期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择期开颅手术的2 00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0例。随机抽取同期择期开颅手术后无颅内感染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脑脊液漏、术后置管保留时间≥3 d、手术持续时间≥4 h、颅后窝手术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择期开颅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置管保留时间长、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颅后窝手术的病人,应注意防治术后发生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颅脑手术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0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影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的例次发生率为31.05%;感染部位前三者是颅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分别占35.59%、28.81%和22.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年龄、瘤腔引流管和脑室引流管。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重视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如合理使用抗菌药、缩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减少ICU留置时间及术前住院时间、尽量避免或缩短各种管道的留置等措施将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4-12由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患者520例,将其分为感染组(43例)与非感染组(477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革兰阳性菌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62.0%),其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0%)、金黄色葡萄球菌(14.0%)、粪肠球菌(10.0%)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及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耐药率>86%);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较敏感.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在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留置引流时间、脑脊液漏、引流管污染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1.985,P<0.01)、手术次数(OR=2.105,P<0.01)、留置引流时间(OR=1.702,P<0.05)、脑脊液漏(OR=1.402,P<0.05)及引流管污染(OR=1.990,P<0.05)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37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343)和未破裂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χ2分析及t检验示年龄、吸烟、饮酒、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部位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青年(OR=1.437,95%CI=0.542~3.813)、老年(OR=1.083,95%CI=0.619~1.895)、中等动脉瘤(OR=1.764,95%CI=0.611~5.096)、前交通动脉瘤(OR=2.839,95%CI=1.238~6.509)、后交通动脉瘤(OR=1.102,95%CI=0.624~1.944)、高血压(OR=1.04895%CI=0.585~1.877)、饮酒史(OR=1.286,95%CI=0.503~3.290)。结论青年、老年、高血压、饮酒史、中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及其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以4463例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118例为研究对象,对开颅手术后颅脑感染发病时机、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949%术后3~7天起病,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青霉素合并丁胺卡那治疗组(χ2=246,P<001),鞘内注射头孢他啶有助于治疗难治性、严重的颅内感染。结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及鞘内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内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长期卧床,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有一定影响。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肿瘤大小,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糖尿病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复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肿瘤直径〉5cm、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和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内在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内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发性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长期卧床,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复发性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有一定影响。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肿瘤大小,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糖尿病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复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肿瘤直径>5 cm、术前合并颅外感染灶和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912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差异因素。结果非感染 770例,颅内感染142例(15.6%)。感染类型有无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及脑室积脓、脑脓肿、硬膜下腔积脓、术区皮下或(和)骨瓣下化脓或合并骨髓炎、切口感染。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27.5%。颅脑外伤术后感染与高温季节、高龄、重度以上损伤、短期内两次以上手术、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 (>5 h)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底与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皮下或硬膜外积液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冈素的易感患者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有关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2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25例,女97例,平均年龄63.1岁(27~82岁),平均随访3.6年。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关节原发病(是否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消炎药史、假体类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发热(> 38 ℃)持续时间、术后1 d血色素13项临床因素与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发生感染9例,发生率为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相关的因素中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伤口引流量多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长者,置换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分别增加到5.823,10.561,7.757倍(P < 0.05)。提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对可能影响其破裂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应用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发生率是26.13%;Hunt-Hess分级、动脉瘤瘤颈宽窄、临时阻断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宽颈动脉瘤(OR=10.791,P=0.000),存在假性动脉瘤(OR=32.752,P=0.002),Hunt-Hess分级(OR=0.073,P=0.002)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OR=0.055,P=0.001)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主要与宽颈动脉瘤、存在假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 586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确定颅内感染病原体。结果 脑脊液培养显示AB感染124例,其中MDR-AB共99例。颅内AB感染的发生率为7.82%(124/1586),颅内MDR-AB感染的发生率为6.24%(99/1586),占颅内AB感染的7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肺部MDR-AB感染、开颅手术>1次是颅内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MDR-AB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预防MDR-AB感染对改善颅脑手术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ICU条件对预防颅内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