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膝内、外翻畸形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了解膝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膝关节影像学资料 ,通过Super-Sap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内翻 30°至外翻 30°之间 ,按每 2°加载 ,计算各节点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 ①正常膝关节内、外侧均表现为压应力。②膝内翻在 1 2°~ 1 8°之间应力显著集中于内侧胫骨平台。③膝外翻2 0°后应力集中于外侧胫骨平台。结论 膝内翻 1 0°、膝外翻 2 0°为应力集中的临界角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33例膝内、外翻畸行“U”形截骨孟氏架外固定治疗及疗效观察,认灯一法矫形确切、固定牢靠、调整灵活、组织损小、截骨愈合早、功能恢复快、是膝内,外翻畸形手术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膝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3):174-176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1990年3月~1995年2月.应用机翼形截骨管型石膏外固定矫治联内、外翻畸形16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2条腿),男10例.女6例。牛龄14~3O岁;膝内翻10例,髁间距(立位)9~19cm;膝外翻6例,踩间距(卧位)8~20cm;膝内翻18条腿,内翻角13~36°,平均17°。膝外翻8条腿,外翻角12~20°,平均16°;病因分类:外伤6例.佝楼病6例,化脓性膝关节炎后遗症4例。治疗方法1.手术适应症:膝内(外)翻角大于15”,髁(踝)间距大于10cm或小于上述指标,但伴有明显关节症状者。为求体形健美或因畸形产生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有限元和光弹的实验方法,研究膝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膝关节影像资料在Super-Sap软件上建立平面有限元模型,在内翻30°~外翻30°之间,按每2°加载受力,计算模型中各节点的应力应变情况。按膝关节弹性模量,制成各种膝关节畸形的环氧树脂模型,加载后置于偏振光场中观察应力光图。结果①正常膝关节内、外侧均为压应力。②膝内翻:内翻12°~18°开始显著变化,应力集中于胫骨平台内侧。③膝外翻:角度逐渐增加,外翻20°后应力显著变化,集中于外侧胫骨平台。结论膝内翻12°和膝外翻20°为膝关节应力集中的临界角度。  相似文献   

6.
膝内、外翻畸形是下肢骨关节常见畸形之一,它常见于佝偻病,骨发育障碍,膝关节退行性骨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外伤等。畸形明显者,临床需要截骨治疗,截骨前准确测量膝关节畸形角度、范围、部位、程度,以确定截骨的部位和方法。膝内、外翻畸形的X线研究既往报告很少,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40例64侧膝内、外翻病例,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观察X线表现,提出X线分型,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64侧病例中,膝内翻22例36侧,男9例、女13例,单膝患病6例,双膝患病16例,年龄5~40岁,平均18.7岁;膝外翻18例2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肘外翻畸形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8例儿童肝外翻畸形,1例非手术治疗,2例尺神经炎行神经松解前移术,5例创伤性关节炎行肱骨髁上截骨术。结果:所有手术病例均进行随访1.5-5年,平均随访3.4年,2例神经松解前移术后症状消失,5例肱骨髁上截骨术后获满意外观及功能。结论:儿童肘外翻畸形有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先天性畸形多与性染色体异常有关,而后天性畸形大多为肘部损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肘部损伤早期准确复位、确切固定是预防肘外翻畸形的重要措施。严重肘外翻畸形可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合并尺神经炎应早期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出于外观考虑,截骨术适应证亦可相对放宽。  相似文献   

8.
膝内外翻的体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股骨头中点、髂前上棘、股骨粗隆尖点、髌骨下极、踝关节中点的体表标记和测量。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和几何学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对踝关节扭伤类型及次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22-05于昆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42例单纯踝关节扭伤患者。查阅相关病案资料获得踝关节扭伤具体诊断、扭伤次数和股胫角等数据,根据股胫角参数定义将患者分为膝内翻组、膝外翻组、正常股胫角组,比较各组外踝损伤、内踝损伤和内外踝合并损伤情况、踝关节扭伤次数、各组发生外踝损伤的类型差异和外踝扭伤次数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根据膝关节正位片测量的股胫角分为膝内翻组(n=103)、膝外翻组(n=245)、正常股胫角组(n=394),3组外踝损伤、内踝损伤、内外踝合并损伤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组的外踝损伤比例较膝外翻组高。3组踝关节扭伤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组2次及≥3次踝关节扭伤比例较膝外翻组高。3组外踝损伤各亚型比例、外踝损伤扭伤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组发生2次及≥3次外踝扭伤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股胫角组。结论 膝关节股胫角水平可显著影响踝关节损伤类型,膝内翻畸形患者更容易出现以距腓前韧带损伤为主的外踝甚至反复外踝损伤。  相似文献   

10.
胫骨上段骨折并发膝外翻是儿童骨折的特有现象。本文报告4例,均有胚骨上段骨折病史。其中1例为胫、腓骨双骨折。膝外翻角度分别为18°、24°、23°及20°。2例手术矫正,2例非手术治疗。胫骨上段骨折处理中,应防止膝外翻,并进行随访。当合并膝外翻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对3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股骨头中点、髂前上棘、股骨粗隆尖点、髌骨下极、踝关节中点的体表标记和测量.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和几何学计算.结果:(1)下肢力学轴与股骨解剖轴夹角7°;(2)膝内外翻时,下肢力学轴线每向内(外)偏离髌骨中点1cm,解剖轴股胫角增(减)3°;(3)髂前上棘至踝关节中点连线,正常情况下通过髌骨中点外侧1.69cm处.当该连线通过髌中点外侧2~2.5cm时,膝生理外翻角7°~9°,因此,在矫正内翻畸形时,下肢对线的理想标准是将髂前上棘、髌骨外缘、第一二趾间三点成一直线.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0月~2017年1月,我科应用8字形钢板半骺板阻滞术治疗19例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9例(31膝),男15例,女4例,年龄4~10岁。双膝12例,单膝7例。膝外翻15例,膝内翻4例。1. 2治疗方法以膝外翻为例:全身麻醉下手术。上止血带,铅衣保护患儿头部及生殖器。取股骨髁内侧3~5 cm纵  相似文献   

13.
孔祥朋  倪明  李想  张国强  周勇刚  陈继营  柴伟 《骨科》2016,7(5):299-30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于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限制型假体,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0±2.2)个月;术后随访未发生切口血肿、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股胫角由术前的15.2°±3.1°改善为6.3°±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0°±14°改善为102°±11°,HSS评分由术前的(39.2±9.6)分改善为(78.3±9.2)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简单有效、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血肿、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分析和精确矫形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内外翻畸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膝内、外翻畸形患者18例;膝内翻4例,膝外翻14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4~54岁,平均25.4岁。所有患者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双下肢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辅助建立的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将双下肢三维解剖模型导入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中,通过计算机辅助精确测量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根据计算机辅助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截骨角度,通过提取表面点云数据,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截骨模板,最后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精确截骨和矫形的手术过程。术中根据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对4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内固定术,14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股骨髁上截骨+内固定术。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7个月。术后早期X线证实:膝内、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下肢负重力线恢复正常。术前计算机辅助测量与X线的测量值,两者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X线测量的股骨角、胫股角、胫骨关节面夹角等参数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术前(55.4±15.2)分,术后半年(81.8±9.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组与计算机辅助矫形组相比,术后口角、B角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膝内外翻复发、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异体骨排斥反应,给予伤口换药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发现骨不愈合。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膝内外翻分析和精确矫形,将膝内外翻畸形的精确矫形提升到数字化水平,具有更加精确、更加可靠、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63-156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35°),术后平均6.4°(5°35°),术后平均6.4°(5°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35分)提高至87.5分(7835分)提高至87.5分(7892分)。FTA角、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现髌骨脱位、髌前痛、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正确的截骨,配合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可有效恢复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12例12膝外翻畸形患者,8例骨关节炎和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根据X线片比较术前和术后膝外翻角度,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总神经麻痹发生;随访6~3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膝外翻角度13°~35°,平均(19.8±3.3)°,术后膝外翻角度4.9°~9.5°,平均(6.4±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S评分为31~63分,平均(38.0±2.7)分,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8~89分,平均(84.0±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膝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对重度膝外翻畸形软组织平衡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3-07—2009-12对29例(32膝)膝外翻畸形(胫股角〉15°)的患者均采用术中局部选择性松解技术实现软组织平衡。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12、24个月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定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进行HSS评分,评估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21例(24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7个月,平均27.2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和下沉迹象。术前关节活动度平均(103.5±8.7)°,末次随访时平均(123.3±6.3)°。术前HSS评分平均(62.5±8.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6.9±4.6)分。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技术在处理重度膝外翻畸形软组织失衡方面疗效确切,该技术损伤小、安全简便,是TKA术中矫正重度外翻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5-05—2017-05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对16例股胫角(FTA)(28.3±7.2)°的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切口)、胫骨少量或等量截骨,外侧软组织、后外侧关节囊及副韧带松解,未置换髌骨。13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采用髁限制性假体。以膝关节活动度、双下肢全长片的F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基本矫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2.6±6.8)°改善为术后的(101.4±7.2)°,FTA由术前(28.3±7.2)°矫正为(6.2±2.9)°,HSS评分术后由术前(22.3±4.2)分改善为(90.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彭侃  姚建锋  许鹏  刘曙光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082-1084
目的研究应用髁限制性假体治疗严重外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12例严重外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髁限制性假体,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93±9.89)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79±45.74)mL。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手术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优8例,良3例,差1例,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对于严重外翻畸形膝骨关节炎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不能获得间隙平衡时,应用髁限制性假体能保证膝关节的稳定,延长假体的存留,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闭式截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4月至2003年5月,我院对9例膝外翻畸形用闭式截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