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评价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0例失眠症患者分成右佐匹克隆组40例和地西泮组40例。右佐匹克隆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2~3mg;地西泮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地西泮5~10mg,连续3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右佐匹克隆组和地西泮组治疗失眠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以右佐匹克隆组明显低于地西泮组(P<0.01)。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地西泮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对照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老年期痴呆睡眠障碍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9例,每晚睡前15 min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d;对照组33例,每晚睡前15 min口服阿普唑仑片0.4 mg/d,两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多导睡眠图评价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睡眠参数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佐匹克隆组除口腔苦味感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1%)低于对照组(60.61%,χ2=11.39,P0.01),佐匹克隆组口腔苦味感发生率(100%)高于阿普唑伦组(3.03%,P0.01)。结论: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能够缩短伴睡眠障碍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入睡时间,提高睡眠的质量,疗效相当。但佐匹克隆除口腔苦味感明显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右佐匹克隆片及耳穴贴压治疗绝经期女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绝经后出现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B组给予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及耳穴贴压治疗,对比2组失眠症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在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SPIEGE评分)、匹斯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及睡眠状态问卷量表评分(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2组三项睡眠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B组三项睡眠量表评分改善差值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且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右佐匹克隆片及耳穴贴压可显著提高绝经期女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抑郁症伴失眠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右佐匹克隆组66例和阿普唑仑组61例,分别给予右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观察2周.2周后采用日间功能障碍量表评定疗效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2周,日间功能障碍评定量表中除困倦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0.84,P>0.05),其他项如白天乏力、打盹、精神差、反应迟钝、共济失调、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精神紊乱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3.43,6.61,10.03,3.09,9.57,11.14,4.49;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仅在嗜睡和头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67,3.89;P <0.01或P<0.05). 结论:右佐匹克隆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显著低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9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佐匹克隆组和阿普唑仑组。疗程4周。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SR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R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TES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6例,治疗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33例,显著进步50例,进步33例,无效10例;对照组临床痊愈26例,显著进步44例,进步39例,无效17例,治疗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率为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86.51%(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减少,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佐匹克隆在脑梗死后失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2组睡眠治疗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评估2组治疗1周、4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治疗在脑梗死后失眠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右佐匹克隆组和阿普唑仑组,二组均观察2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1表-24(Hamih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评定;在治疗后第1、2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以PSQi的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右佐匹克隆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后PSQI评分经t检验(t=-3.5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各因子分比较,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右佐匹克隆组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t=5.18,P〈0.05)。右佐匹克隆组嗜睡、头昏各1例,阿普唑仑组嗜睡10例、头昏6例,两组经x。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7、3.89,P〈0.01或0.05);结论右佐匹克隆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与阿普唑仑相比疗效没有差异。对日间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依从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10例(给予右佐匹克隆口服,剂量2~3 mg/d,连续4周)和对照组110例(给予劳拉西泮片口服,剂量0.5~2 mg/d,连续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SDR)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不良反应,并评定各期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 (1)2组ASDR评分在治疗后第1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4周末时,经秩和检验发现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4周末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第1周时研究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劳拉西泮相当,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米氮平联合佐匹克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联合佐匹克隆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佐匹克隆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8周时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变化,并以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减分率为疗效指标进行有效率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评分变化有无差异,并对2组治疗后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2、4、8周后PSQI均较治疗前减低,但治疗2周时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2组PSQI评分进一步减低,且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能更好改善老年患者顽固性失眠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将67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使用右佐匹克隆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8周)和对照组(33例,单用右佐匹克隆治疗8周).采用多导睡眠(PSG)监测技术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多导睡眠脑电图中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睡眠潜伏期、REM(快速眼动)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睡眠脑电图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替换对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式设计,依照医师和患者协商结果将80例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成右佐匹克隆组(41例,在1周内逐渐换用右佐匹克隆3 mg/d)和对照组(39例,服用的苯二氮(卓)类药品及剂量不变);观察4周.替换前后分别给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及比较. 结果:替换前后两组间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换后右佐匹克隆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替换前(F =31.69,7.03,4.79,10.58;P<0.05或P<0.01);替换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佐匹克隆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右佐匹克隆替换,可改善长期服用的苯二氮(卓)类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片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于笔者医院就诊的有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患者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单药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3mg/d,睡前30min服用,联合组在次基础上给予奥氮平2.5mg/d,睡前30min服用。连续服用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描记结果,并与6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组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时间、S2时间及SWS时间均短于正常组,觉醒时间、S1时间均长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时间、S2时间及SWS时间均增长,联合组增长程度高于单药组,两组觉醒时间、S2时间均缩短,联合组缩短程度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体重增加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片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能增加患者睡眠总时间,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扎来普隆片、佐匹克隆片和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56例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扎来普隆组(n=50)、佐匹克隆组(n=53)和艾司唑仑组(n=53),治疗期2周。疗效观察指标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和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和艾司唑仑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0%、94.34%、96.23%,三组SDR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P0.05);扎来普隆组、佐匹克隆组早段失眠程度和频度评分差值显著大于艾司唑仑组(P0.05),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相当,均优于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扎来普隆组和佐匹克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对入睡困难具有相似的疗效。扎来普隆对早段失眠的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均少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15.
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7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1例)和对照组(126例)。研究组给予右旋佐匹克隆和佐匹克隆模拟剂,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及右旋佐匹克隆模拟剂,治疗2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基线和终点时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的SDRS评分在治疗2周末较基线均明显下降(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71.0%,69.8%)方面相当(P〉0.05),1周后随访,两组的症状反跳率(2.0%,3.1%)无显著差异。研究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两组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替换对长期服用苯二氮■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式设计,依照医师和患者协商结果将80例长期服用苯二氮■类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成右佐匹克隆组(41例,在1周内逐渐换用右佐匹克隆3 mg/d)和对照组(39例,服用的苯二氮■类药品及剂量不变);观察4周。替换前后分别给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及比较。结果:替换前后两组间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换后右佐匹克隆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替换前(F=31.69,7.03,4.79,10.58;P0.05或P0.01);替换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佐匹克隆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右佐匹克隆替换,可改善长期服用的苯二氮■类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右佐匹克隆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与右佐匹克隆组,每组60例。喹硫平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右佐匹克隆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及12周,喹硫平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右佐匹克隆患者HAM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喹硫平组患者治疗成本及总费用均高于右佐匹克隆组患者治疗成本及总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治疗的有效率及药物副作用,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期内喹硫平对焦虑障碍患者症状改善显著,但长期疗效两组相当。喹硫平与右佐匹克隆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喹硫平用药成本要高于右佐匹克隆的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每晚服佐匹克隆7.5mg,对照组每晚服艾司唑仑2mg,均连服7d。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Q睡眠指数评分:试验组治疗前(26.8±2.9)分,治疗后(18.4±4.1)分;对照组治疗前(26.0±3.3)分,治疗后(19.9±5.3)分,治疗前后两组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就诊的86例老年痴呆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评估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82例慢性失眠患者分成研究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右佐匹克隆(1.5~3mg/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米氮平(15~30mg/d)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不良反应量表(TESS)的评定;并以PSQI量表减分率进行有效率评定。同时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通过PSG睡眠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逐步下降,治疗4周后研究组有效率92.9%,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6,P=0.010);研究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治疗两组均出现TST延长,ATA、AT明显减少,SL明显缩短,SE明显提高,REM潜伏期缩短,REM、N2时间延长,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研究组对比治疗前还有N3时间及比例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在TST、N2、N3时间及N3比例的增加,SL、ATA、AT的减少,SE的提高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米氮平对慢性失眠的治疗较单一使用右佐匹克隆疗效要好;安全性高,能加深睡眠,减少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