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4、IL-10、干扰素-γ(IFN-γ)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检测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IL-2、IL-4、IL-10、IFN-γ的基因表达。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9例发生I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发生Ⅲ-Ⅳ度GVHD。IL-2、IFN-γ在aGVHD发生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组(P<0.01),而IL-10在未发生aGVHD组明显上升(P<0.01),IL-4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IL-2、IFN-γ在人类aGBDH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IL-10在aGVHD的发生中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2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2 (IL 2 )是T细胞分泌的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处于免疫反应的中心位置 ,是临床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现在 ,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越成为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放 化疗敏感实体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IL 2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广泛应用 ,具有动员造血干 祖细胞入血 ,能净化干细胞收集物 ,IL 2活化干细胞收集物能产生移植物抗肿瘤 (GVT)效应 ,清除微小残留病变 (MRD) ,促进移植后免疫功能恢复 ,减少感染机会 ,影响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GVHD)的发生等作用。现就IL 2在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细胞因子IL-2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探讨IL-2在临床a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allo-HSCT,采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aGVHD发生时15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2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L-2的基因表达,并与未发生aGVH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5例发生aGVHD(10例Ⅰ度aGVHD,5例Ⅲ-Ⅳ度aGVHD),发生aGVHD患者的IL-2浓度以及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者,并且IL-2浓度随着aGVHD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IL-2在临床aGVHD发生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军  江明 《医学综述》2007,13(7):548-55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目前发现BM-MSC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维持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其对造血的精细调控,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同时由于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移植免疫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产生影响。本文就BM-MSC在这两方面的进展及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探讨预测aGVHD的临床指标。方法:40例恶性血液病患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受体sIL-2R、IL-6、IL-8、IFN-γ、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匀获得造血重建,12例发生Ⅰ度GVHD,9例发生Ⅱ-Ⅳ 度GVHD。sIL-2R在aGVHD发生组于移植后第2周上升,第3周达峰值,早于aGVHD的症状出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相关,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其他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析移植后患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aGVHD的发生,sIL-2R在aGVHD发生之前明显上升,症状缓解后下降,是对aGVHD的诊断和治疗有预测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蒋曲 《重庆医学》2015,(36):5164-5167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造血恢复延迟、免疫重建缓慢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等,均影响移植成败。作为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可进行体外扩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造血,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使其在移植中存在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造血千细胞移植尤其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然而移植物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不仅仅是移植物抗肿瘤(GVL),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往往也同时出现。因此,如何能使移植病人减少威胁生命的GVHD而又提高GVL效应,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不完全清楚GVHD和GVL的确切机制,但均认为与供者来源的T细胞、NK细胞,受体及供体来源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如树突状细胞(DC)以及与它们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近年来APC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作者对APC在移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探讨人类aGVHD的发病机制,我们检测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表达。方法 46例患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移植过程中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PHA刺激后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浓度。结果 所有患均获得造血细胞重建,17例发生IGVHD,9例发生Ⅱ一Ⅳ度GVHD。IL-2、IFN-γ浓度在aGVHD^ 组表达明显高于移植前水平,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IL-4,IL-10在aGVHD^ 组明显下降。结论 细胞因子IL-2,IFN-γ在人类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IL-4、IL-10在aGVHD的发生中起负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家族细胞因子与干细胞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或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与干细胞增殖及扩增后干细胞的归巢能力密切相关,其过程受到许多细胞因子的调控。目前的研究发现白介素家族中的细胞因子IL1、IL2、IL3、IL4、IL6、IL7、IL8、IL9、IL10、IL11、IL12在干细胞动员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这部分白介素家族成员的生物活性特征及其对干细胞动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是在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和非清髓性预处理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体瘤免疫治疗新领域。采取相对低毒、小剂量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其目的不是清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受者对供者的免疫耐受,使供者细胞稳定植活,发挥植入细胞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以清除受者肿瘤细胞。作者对治疗概念、原理、临床疗效和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接受了大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方案.输血支持疗法是患者在造血功能受抑制期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可能出现ABO血型不合、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输血相关性感染等诸多问题,使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粒细胞输血等输血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呈现不同的特点,应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陈男英  章伟  王炜  韩浙东  何俊俊  朱发明  吕杭军  严力行 《浙江医学》2011,33(12):1831-1832,1841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在造血干细胞和器官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供受者HLA相合程度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以及移植物的存活率等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作为临床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来源。笔者近期在常规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标本分型中,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是造血重建的主要来源,而移植低温保存的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治疗辐射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免疫缺陷病、淋巴瘤等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同种异体移植易引起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人们对胎肝细胞和自体骨髓移植寄予很大希望,它不仅可获得满意的造血重建,而且避免了GVHD的发生。目前冷冻保存技术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移植物中主要包括CD34^+干细胞、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各种细胞成分及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植后造血恢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疾病复发和生存率。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已成为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传统的allo-HSCT预处理方法以致死性的超大剂量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进行预处理,摧毁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最大限度地清除受体体内残存病灶,抑制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应答促进移植物的植入.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同种异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能够治疗多种儿童的非恶性疾病,低强度介体的移植可以取得相同的疗效和更小的毒性。我们进行小规模试点性研究,以确定与治疗儿童非恶性疾病所实施的低强度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的诸多问题如:移植物移入率、移植物移入动力学、移植物毒性反应以及急性移植导致的宿主疾病(GVHD)。方法:13例非恶性疾病的患儿,从2000年1 月到2004年2月,在一家儿童纪念医院接受低强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来源包括非血缘供给者的干细胞、相匹配的同胞外周血干细胞和非血缘脐带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的效应,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该文从供者淋巴细胞榆注、调节性T细胞、NK细胞、DC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疫苗等7个方面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移植(SCT)已成为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由于它具有造血干细胞采集简单方便、造血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供者几乎无损伤及存在有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已渐有取代用骨髓进行移植的趋势。我院2003年8月对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PBSCT,并已经植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异基因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观察到混于干细胞或由干细胞生成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有力的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人们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并逐渐将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免疫治疗的手段,而不仅是一个提高化疗剂量的载体[1]。人们把这种通过同种异基因干细胞或免疫细胞的移植(或输注)来介导肿瘤的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称肿瘤的异基因免疫治疗。1异基因免疫治疗的一般原则目前大多数肿瘤的异基因免疫治疗都是建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上,所以其治疗方式与一般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原则上是一样的。异基因免疫治疗的目的是打破…  相似文献   

20.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并发症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免疫抑制剂是有效防治GVHD的一类药物.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得GVHD发生率下降,严重程度减轻.本文对几类主要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为预防和治疗GVHD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