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观察健康青年男性从平原到不同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动脉血压变化,旨在探讨动脉血压变化与不同海拔发生AMS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动脉血压测量在AMS诊断中的作用。作者收集世居平原(海拔500m)、急进高原(海拔3 700m)第1、3、5、7天及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海拔4 400m)第5天时人群的人口学资料,测量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等],并填写AMS流行病学观察表。另以平原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以路易斯湖AMS计分系统(LLS)诊断AMS。分析上述各人群进入高原后的动脉血压变化及其与AMS的关系。结果由平原急进高原(海拔3 700m)第1天SBP、DBP、MABP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原饮水后2.5h内的排尿量与进入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benigh form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症状学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113名入藏新兵,在平原饮水1000ml后,测定2.5h内的排尿量;进入高原后进行AMS症状评分;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饮水后急性高原反应者在1h~1.5h、2h~2.5h时间段内排出的尿量和2.5h内排出的总尿量显著低于基本无反应者,而1h~1.5h、2h、2.5h时间段内排出的尿量及1.5h内、2h内和2.5h内的总尿量与舢AM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平原饮水后机体在2.5h内排出的尿量越多,进入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越轻。通过该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对AMS的发生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率高,可达90%以上,症状主要包括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等。本文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AMS症状学评分的相关性。作者选取86例健康汉族男性新兵在平原560m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2~4)d内,分别接受了短程HRV检测,进藏后当日接受了AMS症状学评分调查。根据该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基本无AMS组(49例)和AMS组(37例)。结果:AMS组平原HRV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 MSSD)、低频(LF)以及急进高原r MSSD、SDNN、LF总功率(TP)、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百分数(P…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185名从平原急进高原地区人员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约4600 m地区试验性紧急献血人员健康状况,为高原高海拔地区紧急采血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GJB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测定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变化,填写调查表,分析海拔约3600 m和4600 m环境下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4600 m地区献血者紧急献血前后身体健康状况。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但高海拔地区中重度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航空机动模式(2~5 h)和铁路机动模式(6~9 d)入藏人员高原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分别为70.00%和74.40%;健康者紧急献血后未发生献血反应和高原反应。结论高原海拔4600 m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展紧急献血,但仍需加大样本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30名女青年初入3700m高原地区急性高原反应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女性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军标GJB10 98- 91标准对乘车初次进入海拔 3 70 0m同一群体的30名女青年进行了急性高原反应的随访调查。结果 :按基本无反应 (± )、轻度反应 ( )、中度反应 ( )人数及百分率计 ,第 1天分别为 (± ) 2 4人 (80 .0 % ) ,( ) 5人 (16 .6 7% ) ,( ) 1人 (3.33 % ) ;第 3天分别为 (± ) 2 8人 (93 .33% ) ,( ) 2人 (6 .6 7% ) ;第5天分别为 (± ) 2 2人 (73 .33 % ) ,( ) 7人 (2 3 .33% ) ,( ) 1人 (3 .33% )。行经人数为第 1天 2人 ,其中高原反应 ( ) 1人 ,(5 0 % ) ,第 3天 2人 ,高原反应 (± )。第 5天 7人 ,高原反应 ( ) 6人 (85 .71% ) ,( ) 1人 (14.2 8% )。结论 :青年女性从平原 (海拔 140 0m)乘车进入 3 70 0m高原后第 1、3、5天约有半数 (5 3.33% )发生轻度高原反应。女性行经期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增高 ,反应症状加重 ,尤其是第 5天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高原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铁路运输(铁运)与空运人员进入高原后发生高原反应和轻症急性高原病的情况。方法:铁运对象为105名健康青年男性(铁运组),空运对象共99名(空运组)。采用自制的高原反应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入高原(海拔3 680 m)后3 d的高原反应情况进行逐日调查,比较两组间高原反应发生率、高原反应评分及轻症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空运组比,铁运组无反应者的比例较低(P<0.05);在到达高原后的第2 d和第3 d,空运组的评分高于铁运组,但是,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进入高原后的第1 d和第3 d,空运组的高原反应发生率高于铁运组(P<0.01)。结论:铁运人员进入高原后的高原反应发生率可能较低。但是,还应该进行更大样本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39名受试者被分为高压氧治疗组(21人)和对照组(18人)。于进入高原前2d,高压氧组每天接受1次高压氧预治疗,然后2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5d到达海拔5200m某边防哨卡。进入哨卡第2、4、6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L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评分,分值高者急性高原反应症状重。同时检测脉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2组青年进入高原后均未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进入哨卡第2天和第4天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和脉率较高压氧治疗组增高(P<0.01和P<0.05),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对急性高原反应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验缺氧耐力检查法预测急进高原后缺氧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在平原对46名初次进藏者进行低压舱缺氧耐力检查,选耐力良好或尚好者急进高原,观察高原缺氧反应程度。结果 46名受检者中42人5000m、2名4000m缺氧耐力良好,判定可以急进高原。进驻高度:11人5374~4500m,34人3700m。进驻2天内42人出现以头痛、头晕、心悸和疲劳为主的缺氧症状,持续5~10天。41人低氧适应程度良好,4人较低。急性高原反应评分最高者4分,分度为基本无反应。无一人出现严重高原适应不全症。结论 缺氧耐力检查结果良好者急进高原不会出现严重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急进高原个体机体炎性改变及其胃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特点,作者选取平原急进海拔3 658m的男性青年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24岁,对其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三天和第七天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步抽取血液标本,做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W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