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胰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年7月至1999年10月间实施的712次EST。结果:EST治疗缩窄性乳头炎278例,成功率97.0%;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59例,结石排出率97.1%;因缩窄性乳头炎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45例,症状缓解率86.7%;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12例,成功率91.7%。EST后重症胰腺炎、胆管炎、切口出血等并发  相似文献   

2.
张戈  杨成俊 《农垦医学》2006,28(1):14-15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开发,是消化内镜治疗史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能够代替一部分外科手术对胆胰疾病的治疗,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现将我院2002~2005年来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47例胆胰疾病患者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建  韦爱昌  关航  廖远庄  陆兆炯 《广西医学》2004,26(12):1772-177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OlympusJF2 4 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PSD 2 0型高频电发生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治疗胆胰疾病的系列器械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共治疗胆胰疾病患者 2 5例 ,其中胆管结石 10例、胆总管癌 3例、胰头癌 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2例、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 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6例、胰管结石 1例 ,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有 3例并发轻症急性胰腺炎 ,无穿孔及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具有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者 ,实施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进行相应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先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EST或其它各种治疗。结果236例中,胆总管结石165例经EST取石成功164例(99.4%)。胆总管泥沙样结石16例,均经EST切开作塑料内支撑管引流(ERBD)治疗而愈。胆总管狭窄及扩张30例,经EST切开作网石篮或气囊扩张治疗痊愈。化脓性胆管炎4例,急性梗阻性胰腺炎2例,经EST切开引流治疗成功。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共19例,经EST切开后,作ERBD引流治疗成功18例(94.7%)。结论EST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适应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石患者。对化脓性胰胆管炎和梗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简单可靠,可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奥迪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患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用逐步切开法对68例患者行EST。结果:共切开74例次,结石完全排出63例,排净率92.6%,部分排出3例,排出率4.4%,失败2例,占2.9%。出现并发症7例,占10.3%。分别是:出血3例,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本组无穿孔及死亡。结论:EST治疗胆胰疾患创伤小,重复性好。熟练内镜操作,选择适应证及括约肌解剖特点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取石术是在诊断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和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治疗性新技术 ,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不用开腹、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可重复性等优点 ,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我院自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采用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5 5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5例 ,男 1 9例 ,女 3 6例 ;年龄 1 7~ 85岁 ,平均 5 6岁。4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致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1 6例曾行胆囊切除术 ,…  相似文献   

7.
8.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r)是近几年来由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发展起来的一项非手术治疗胆道疾病的安全而有效的新技术。我们对66例胆总管结石患进行乳头切开碎石取石治疗,经过医护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就EST的操作配合进行讨论,并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是当今临床医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EST作为一项微创的治疗胆胰疾病的方法,其成功率可达90%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我科于2003年-2004年应用了弓形切开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共21例,显著提高了内镜治疗成功率。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是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治疗方法。指在内镜下用高频电刀切开乳头括约肌及胆总管的末端部分 ,广泛应用于胆管结石、胆管末端良性狭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胰胆疾病的治疗[1 ] 。因此项技术简单 ,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而优于外科剖腹手术及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所以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病人所接受。我科内镜中心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对 118例胆胰疾患的病人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均取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18例病人中…  相似文献   

11.
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在ERCP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作回顾性评价。方法67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影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标准刀(经胰管)、犁状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67例行预切开后,ERCP诊治成功58例,成功率86.6%。其中标准刀(经胰管)组成功率84.6%;犁状刀组成功率85.7%;针状刀组(开窗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3例(4.5%),包括出血2例,轻度胰腺炎1例。结论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ERCP诊疗困难时成功进入胆道的一项极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 68例次,其中 2例行2例次. 44例胆道梗阻患者同时行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分析ERCP的诊疗效果,并与MRCP诊断胆管结石符合率相比较.结果: 66例行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31例(41.7%),胆管狭窄 18例(27.3%),乳头炎性狭窄11例(16.7%),壶腹癌2例(3.0%),慢性胰腺炎2例(3.0%),乳头旁憩室综合征1例(1.5%),单纯胰管显影1例(1.5%).ERCP与MRCP 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符合率为81.8%.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5.9%),其中轻型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1例, 2例 EST术后出血,均经临床治疗痊愈.结论: ERCP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在胆胰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Pancreaticobiliarydiseaseiscommonineasterncountries.Clinicaldiagnosisis"lainlybasedonimagingfindings.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playsanimportantroleindiagnosingthediseases,especiallyinthediagnosisanddifferenciatlonofpancreticobiliarylithiasls,pancreaticobiliarymalignanttumorandchronicpancreaticdisease.SinceendoscopicpapillotomywasintroducedInthemiddleof1970s,physicianshavebeenabletomakeartincisionattheduodenalpapilla,andremovebileductstoneswithendoscope,avoidinglaproto…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l例良性乳头狭窄,l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治疗,5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操作简单,不用剖腹,并发症少,术后病人迅速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77年1月至1998年6月我科对疑有胰胆疾病的7238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有适应证者同时进行内镜下取石,扩张,引流等治疗,对以上资料进行全国统计,分析ERCP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结果:7238例患者行ERCP检查共计7579例次,总成功率为94.8%,胰管显影率为75.7%,胆管显影率为87.1%,发现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况、不同时间点血...  相似文献   

18.
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ERCP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4 ̄1996年进行ERCP检查的1422例患者(127例有乳头旁憩室,1295例无憩室)的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最终诊断。结果:有憩室组总插管显影126例,胰胆管显影100例,选择性插管失败3例,有憩室组插管后显影的126例中有胆胰系统疾病者96例(76.2%),无憩室组阳  相似文献   

19.
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184例 ,其中行急诊内镜治疗 86例 ,行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 98例。内镜组多在发病后 12h~ 3d常规急诊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鼻胆管引流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 )网篮取石术。结果 内镜操作总成功率为 94 .18%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其中 4 3例同时行EST及取石术 ,33例因Oddi括约肌狭窄而行EST ,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内镜组中 39例术前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 ,均由内镜证实 ,其中 2 5例为胆管小结石或胆泥嵌顿于壶腹部。与对照组相比 ,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两组间血胰淀粉酶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快速解除胆道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优点 ,可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临床怀疑为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 ,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向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麻醉下行ERCP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38例(D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38例(P组)。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T3)、退镜(T4)、睁眼(T5)时的HR、MAP、RR、SpO2,所需丙泊酚浓度、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评分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P组T1时点MAP、RR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P组T1时点MAP、RR较D组T1时点下降(P<0.05);D组T1~T3时点HR较T0时点下降(P<0.05或P<0.01)。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1),D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P组(P<0.05),D组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D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P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诊疗麻醉中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节俭丙泊酚的用量、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不影响患者的清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