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重症脓毒血症(SS)患者血乳酸(Lac)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86例SS患者,将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在常规对症基础上加CBP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CBP组.比较2组患者Lac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CBP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Lac、IL-8、TNF-α、CRP水平低于常规组,CB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CBP治疗SS有利于降低Lac及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加速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是治疗SS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脓毒血症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脓毒血症患者,依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生命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3×105 U+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0.8 h/次,3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PACHEⅡ评分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IL-1、IL-6、IL-8、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两组患者的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呕吐1例、腹泻1例,停药治疗后症状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患者能显著改善其病情,降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细菌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127例细菌性脓毒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在美罗培南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血清PCT及炎症因子、血常规、体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PCT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清PCT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常规、体温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细菌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优于美罗培南,能够降低血清PCT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死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连续性血液滤过对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RRT)对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脓毒血症致AK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加CRRT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肾功电解质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命体征平稳,肾功电解质、酸碱平衡、预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尽早的CRRT对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覃东胜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65-106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测定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1、3、5 d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血症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经不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试验组好转率37.8%明显高于对照组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2,P=0.0342);试验组死亡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43,P=0.0020);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脓毒血症继发早期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超滤率设定为70 ml/(kg·h),对照组设定为35 ml/(kg·h),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恢复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脓毒血症所致早期急性肾功能损伤,其滤过效果更强,可提高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在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2014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确诊并收入院治疗的6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支持,对照组患者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7天。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LT、PT、APTT、Fg等凝血指标与BUN、Scr、Tp P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等全部指标均较各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LT、PT、APTT、Fg等凝血指标与BUN、Scr、Tp P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技术无论使用或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均可以显著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的影响,优化血清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病情反映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跟踪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确诊患者100例,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手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血乳酸浓度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将两组患者分重度全身组织缺氧组,中度全身组织缺氧组,全身组织氧供恢复组.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检测血乳酸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入院24内完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6h检测点PCT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入院时及第1、2、3、7、14、21、28天进行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MODS),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病情及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液体复苏可降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P<0.01);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有助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病情改善及预后.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病情预后相关;血压、血容量、全身组织氧供的早期改善治疗(EGDT)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更好地反映脓毒血症病情分级及病情预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病情改善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血症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脓毒血症性AK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通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记录24h尿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5项检测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较前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d3、d7血NGAL、KIM-1和TNF-a明显下降(P<0.05),d7 SCr、BUN降低(P<0.05);治疗后d7实验组24h尿量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严重脓毒血症性AKI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临床上重症脓毒血症的治疗中,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临床疗效、血小板含量、肾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肌酐、尿素氮、CRP、PCT、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严重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某院ICU治疗的行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46例为观察组,同期常规治疗未选择CRRT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动态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血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采用CRRT治疗,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肾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春钢 《抗感染药学》2019,16(4):696-698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对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0万U乌司他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30万U乌司他丁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症状(APACHEⅡ)评分值和炎症因子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值、血清TNF-α、IL-6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值、血清TNF-α、IL-6水平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值、血清TNF-α、IL-6水平值均低于对(P<0.05)。结论:采用30万U乌司他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治疗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反应,缓解了其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脓毒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及WB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效果显著,可降低白细胞计数及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延长每日血液滤过(EDHF)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SIRS合并AKI的患者40例,根据有无感染分为SIRS组和脓毒血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EDH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患者死亡率、肾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3 d后,与脓毒血症组比较SIRS组CD8+值降低(P〈0.01),但CD4+/CD8+比值高(P〈0.05)。结论 SIRS合并AKI的患者经EDHF治疗存活率高于脓毒血症合并AKI者,前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CU重症脓毒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ICU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镇痛镇静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组给予程序性镇痛镇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短,谵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在ICU重症脓毒血症镇痛镇静治疗中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结合头孢他啶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并给予头孢他啶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BN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结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某院所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当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3.8%,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92.9%要显著高于对照组73.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168例脓毒血症患者,以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为病例组(82例),以未加用者为对照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治疗7 d内病例组好转45例,迁延22例,死亡15例;对照组好转35例,迁延25例,死亡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9,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2.557);患者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对疗效有影响。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