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疗效,并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作比较.方法:入选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观察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无复发且无切口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值得做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有两句赠友人的诗曰:“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这诗虽有“戏作”的性质,但是将“有病不求药”一句移用于养生领域,颇能说明问题。其实,人身上的不少病,甚至包括一些严重的病,是可以“不求药”,即不用药物治疗,而靠由精神力量产生的免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修补为主,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术式。本文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共82例患者,探讨此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曾庆鸿 《养生月刊》2017,(6):572-573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宋代诗人、改革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王安石的这首诗实际上写的就是“更上一层楼”以及上到“最高楼”后的切身体会.杜甫的不少登高诗写愁,而王安石的此作绝无一点愁意,反而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雄心勃勃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5.
杏林人物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F0004-F0004
欧阳作理 1943年4月生,重庆合川市人,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历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重庆市职业道德能手”、“必扬科技进步奖”等殊荣。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近5年来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资料,随机抽取54例作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跟踪访问记录其身体状况,针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对54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跟踪访问的过程,有2例患者复发,再次手术,手术后取得成功,没有再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后复发的原因并不单一,与医生的资质经验、手术技巧以及患者机体等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肃降是肺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于“肃”字历来多作“清肃”解释,然笔者对这一注释有着不同的看法。 1.“肃”字古时又作“缩”解。如《诗·幽风》“九月肃霜”、《礼月令》“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传统术式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腹股沟疝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平片法传统修补术,治疗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皮肤红肿及对行走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更符合腹股沟解剖和生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普泌外科2005年6月~200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独修补后的十二指肠溃疡32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2例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无严重合并病,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0.
易与医     
一、从《易》与医的起源谈起《易》是讲卜筮的书,医是“治病工”(见《说文》).卜筮和治病,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在中国古时,却都是“巫”的事.巫,是跳大神的人.《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按:巫亦包括男巫.《楚语》:“在男曰觋,在女日巫.”《周礼春官神仕疏》则说:“男,阳,有两称,日巫,日觋:女,阴,不变 直名巫,无觋称”.).“筮”字从巫.“医”,繁体字作“醫”,《集韵》作“毉”,亦从巫,可证.卜筮和治病,虽然都是巫的事,但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如《吕氏春秋》就说;“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当时虽然有的人信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切口的慢性疼痛、异物感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皆具有良好疗效,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异物感与术后慢性疼痛明显较小,优于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曾庆鸿 《养生月刊》2014,(4):379-380
心情,即情绪、心境,如说心情舒畅,或心情不好。唐人张籍《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诗日:“犹疑少气力,渐觉有心情。”“少气力”,可能是病了,但病中仍能有好心情。苏轼诗日:“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可见,病人更需要安心,需要有一个好“心情”,也不可一天到晚呆在屋子里。只要不是卧病在床,大可出外散散步,看看花,看看水,或作点什么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一九六一年第四期发表了欧阳錡先生所写的“甘温除热法的理论探讨”一文,我细读了数遍,收益不浅。但其中也还有一些论点值得商榷,特提出我自己对甘温除热法理论的一些看法,兼与欧阳錡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4.
欧阳八四 《中国针灸》1997,17(7):403-404
浅析针刺得气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215003)主题词得气,针刺感应“得气”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描述“吸则内针,无令气件,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灵枢·终始》亦云:“男内女外,坚拒匆出,谨守勿内,是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传统疝修补方法和无张力疝修补方法对股腹沟疝的临床疗效做相应的比较.方法:选取在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股腹沟疝治疗的患者66名,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方法对改组患者进行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使用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通过t检验,得出概率值P,以P〈0.05作为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统计学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法的临床疗效由于传统的疝修补法.  相似文献   

16.
伊人 《科学养生》2009,(7):45-46
他的身体是否不适? 周末的晚上,舒婉早早下班回家,准备了丈夫爱吃的饭菜,然后笑盈盈地看看丈夫欧阳食欲颇佳地大饱口福,她的心中仿佛有一条欢快的小溪汩汩地流动着,那是一种温馨的渴望。收拾停当,她又放了一池温水,看着丈夫神清气爽地走出来,她相信欧阳已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然而,丈夫只是轻轻拍拍她的脸颊:“你先睡,我还要写一份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一”是自然数中的最小单位,它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古诗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数字.诗,人们赋予它丰富的修辞功能,使它产生出璀璨夺目的艺术效果. 唐朝王建《古谣》云:“一东一西陇头水,一聚一散无边落.一来一去道上客,一巅一倒池中树.”东与西、聚与散、来与去、巅与倒,概念上截然不同,作者通过8个“一”字把它们巧妙地放在一起,矛盾得到统一,使形象突出,增添新意,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组另予中药内服.结果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由于修补手术有张力,术后存在10%~15%的高复发率,而Lichtenstein于1974年提出了“无张力”疝成形术的概念,复发率降为1%~2%,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广泛开展的一种手术,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导致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近5年来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资料,随机抽取54例作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跟踪访问记录其身体状况,针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对54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跟踪访问的过程,有2例患者复发,再次手术,手术后取得成功,没有再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后复发的原因并不单一,与医生的资质经验、手术技巧以及患者机体等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