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炎的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方法]对德州市德城区1990~2003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年发病率为19.22/10万~106.92/10万,年均35.64/10万;病死率为0.17%。1990~1997年发病率逐年下降,1998~2003年为波浪式上升。各型肝炎中。乙肝占61.01%,甲肝占26.61%;年均发病率城区为52.56/10万,农村为17.49/10万。[结论]德州市德城区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1990~1993年以甲肝为主,1994年后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2.
1985~2002年深圳市福田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85~1990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低,在40/10万以下;1991年后发病率呈直线上升,1995年发病率超过1990年的10倍;1996年后发病率有所回落,但一直维持在50~120/10万较高发病率水平;2) 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感占全部呼吸道传染病的95%以上,为我区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呼吸道传染病仍呈较高发病率水平,应加强对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阳市1990~200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3年细菌性痢疾疫情、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波动在41.03/10万~139.12/10万,年均75.87/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比1990年下降了66.20%。疫情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发病高峰为6~9月;高发年龄为O~39岁;男女性别比为1.54:1;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和工人居多。[结论]水源污染是菌痢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1990~2001年珠海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珠海市近十年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区、人群主要传染病发病的分布情况,分析1990~2001年珠海市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结果 自1990年以来珠海市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23.34/10万,本地居民的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暂住人员的传染病发病率波动在9.82~749.44/10万。肠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性接触传播传染病有播散的趋势。结论 今后珠海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完善常规疾病监测,继续加强霍乱、疟疾、登革热、艾滋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制,重视暂住人员传染病防治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05—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珠海市2005—2018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珠海市2005—2018 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3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53.67/10万,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109.97/10万,2007年最低为18.04/10万;每个月均有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为香洲区(59.23/10万);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8∶1,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83.64%),5~9岁组占比最高(44.43%);发病职业类型以学生为主(47.61%),其次为幼托儿童(25.49%);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均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其中小学23起(74.19%)。 结论 珠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通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提高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江华瑶族自治县1990~2002年伤寒流行情况,伤寒(含副伤寒)是江华县发病较多的肠道传染病,疫情波动较大,13年共报告病例1091例,年平均发病率19.41/10万,发病率在9.60/10万~34.37/10万,仍为地方局限性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分析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997—2006年全省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27779例,年均发病率为16.30/10万,其中2004—2006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26.04/10万)明显高于1997—2003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11.86/10万)(P〈0.05)。全年中5—7月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1.60%、13.04%和12.95%,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病率为34.34/10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发病率水平(7.99/10万)(P〈0.01)。83.91%的病例为〈15岁儿童,其中5岁以下病例22353例,占病例总数的17.49%。病例职业为学生的共63012例,占总数的49.31%,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0.91%和15.37%。结论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建议在局部地区对适龄儿童推广使用MMR三联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阳市1990~2003年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1990~2003年报告发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种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自1990年以来报告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保持了总疫情的稳定。1990~2003年痢疾、甲肝、伤寒发病率分别控制在41.03/10万~139.27/10万、3.88/10万~45.08/10万、0.32/10万~3.00/10万之间;8~11月份为发病高峰;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年龄以儿童、学生、青壮年较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14年来安阳市肠道传染病疫情基本处于低水平,痢疾是左右总疫情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疫情有一定影响;伤寒对肠道传染病疫情不会构成威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对适龄人群免疫接种,肠道传染病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本站疫情室,人口资料来源于新泰市统计局。本文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型及其它型。2结果2.1流行概况1993~2002年新泰市报告病毒性肝炎7830例,年平均发病率58.6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993年发病率最高.而1996年发病率最低。甲型肝炎呈下降趋势,1993年发病率为87.45/10万,2002年为0.97/10万。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由1994年12.59/10万上升至2002年108.24/10万。其它型肝炎维持在0.77~2.15/10万(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人1057例,年发病率为21.49/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湛河区(42.20/10万)、郏县(36.20/10万)、鲁山县(31.31/10万)。不同县(市、区)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男女发病率,〈20岁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月均有病例发生,相对集中在4~7月,占全部病例的50.05%;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09%。结论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倡导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榆社县传染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榆社县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4024例,年均发病率306.55/10万;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种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呼吸道传染病为83.62/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65.49/10万,肠道传染病为22.19/]O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76.29/10万。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结论2003~2012年榆社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是榆社县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县2003—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56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1.96/10万;主要集中在每年4~7月份,占全年发病的59.29%;男女性别比为1.80: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的88.7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发病总数的91.96%。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宜宾县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99-2003年遂宁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遂宁市麻疹发病大幅下降。麻疹平均发病率从1951-1957年的225.56/10万,下降至1979-1988年的62.5/10万,1989-1998年为7.93/10万,但1999-2003年遂宁市的麻疹发病水平(18.93/10万)高于前5年(10.38/10万)。为探讨遂宁市麻疹控制策略,降低麻疹发病,对1999-2003年遂宁市麻疹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6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水平及其特征,为控制腮腺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对2006年马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马鞍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759例,报告发病率为61.68/10万,比2005年上升468.58%;发病构成比占当年传染病全部报告病例数的15.23%;时间以冬季为主,主要集中在2006年11.12月和2007年1月份,;发病年龄在1~49岁间,以6~14岁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90.2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当前严重危害马鞍山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议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南昌县1994~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南昌县十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南昌县1994~2003年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所获得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03年南昌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2.45/10万~225.7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10万。十年间肠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为117.79/10万~180.14/10万;呼吸道传染病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达31.87/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2.96%;性病发病率在经历了1998、1999年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 南昌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周口市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下的传染病发生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合计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1种、158040例,死亡974例,年均发病率为293.76/10万,病死率为0.62%。年发病率(/10万),2004年为217.68,2005年为274.65,2006年为278.48,2007年为333.52,2008年为362.79。年均发病率最高的5种为病毒性肝炎(131.90/10万)、肺结核(90.42/10万)、痢疾(32.44/10万)、流行性腮腺炎(10.01/10万)、麻疹(5.29/10万)。[结论]实行网络直报的2004-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乙肝流行特征,评价乙肝疫苗(HBV)的预防效果。[方法]对皇姑区1990~2004年乙肝疫情与HBV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2.42/10万。累积发病率.男性为915.20/10万,女性为374.04/10万(P〈0.01);20~39岁为1436.36/10万,0~9岁为196.24/10万,10~19岁为294.98/10万(P〈0.01)。1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与同年HBV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32),不同街道全人群乙肝累积发病率、14岁以下儿童乙肝累积发病率均与儿童HBV平均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659、-0.815)。[结论]乙肝发病率逐渐降低,与儿童HBV接种率逐年提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三亚市2004—2006年流行陛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06年三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侧615例。年均发病率39.05/10万。城市发病观显高于农村地区,市区年均发病率为70.42/10万,农村年均发病率为24.63/10万,两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64,P〈0.0001);全年均有发病,季节高峰不明显;患者男女比例为2.06:1,人群发病主要集中在3~10岁,占全部病例的86.02%,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3个群体中,占91.54%。[结论]降低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宜昌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宜昌市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27种168927例,年平均发病率427.11/10万,死亡464例,年均死亡率1.17/10万,病死率0.2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6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9.0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7.2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3/10万。结论宜昌市手足121、流行性腮腺炎等丙类传染病上升明显,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当前重点防治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5—2011年镇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镇海区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1年镇海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29.79/10万,每年4~7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以城乡结合部蛟川街道发病率最高,为49.40/10万,九龙湖镇最低,为12.11/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27%,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1.70%,流动人口占总病例数的59.32%。结论:为进一步做好镇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应探索和完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症状监测工作,提高高危人群腮腺炎或麻腮风疫苗的常规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