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长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长期效果.方法:7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在行常规放疗前将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放疗时颏下区设置挡块.~(99)T_c核素扫描检测放疗前后颌下腺功能,测定放疗前后唾液分泌量,放疗后60个月进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统计5年生存率.结果:放疗后60个月:试验组颌下腺摄取、分泌功能均明显较对照组好,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和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唾液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5g和0.73g(P=0.000);试验组中度至重度口干燥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9% vs 78.6%,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和82.4%,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67).结论:颌下腺移位术不影响鼻咽癌远期疗效,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长期效果良好,可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70例,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放疗前将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术后接受常规放疗,放疗时颏下区设置挡块.对照组直接行常规放疗.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口干程度、5年颈淋巴结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放疗后60个月,对照组中度至重度口干燥症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78.6% vs 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1.1%(4/36)和11.8%(4/34)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复发部位均在Ⅱ区.5年生存率试验组为86.1%(31/36),对照组82.4%(28/3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结论:颌下腺移位术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不影响鼻咽癌远期疗效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兔颌下腺移位的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兔颌下腺移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7只新西兰兔均将左侧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术后接受不同剂量(2~14Gy)的电离辐射,移位侧的颌下腺在照射野之外。对照组:7只新西兰兔将左侧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术后不接受电离辐射。20周时将移位侧及未移位侧的颌下腺游离之后全部取出,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未移位侧颌下腺组织病理变化:在照射后20周时,照射剂量6、8Gy的颌下腺组织中腺泡细胞间隙增宽、腺泡明显萎缩、腺泡数目明显减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照射剂量10、12、14Gy的颌下腺组织腺泡的间隙明显增宽。实验组和对照组移位侧颌下腺组织病理变化与正常颌下腺的组织学形态无差异。结论:颌下腺移位术通过将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避免了直接照射,成功地保护了移位的颌下腺。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65例,采用口干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口干燥程度,并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中药治疗口干燥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轻度口干15例(45.5%),中度口干16例(48.5%),重度口干2例(6.0%)。对照组轻度口干8例(25.0%),中度口干19例(59.4%),重度口干5例(1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中药能促进唾液分泌,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鼻咽癌的放疗过程中,涎腺组织常被包含在放疗野中,因此涎腺的放射损伤极为常见。本研究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唾液中生化成分的检测、比较,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唾液中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 2000年4月~2001年3月接受单纯根治放疗的鼻咽癌患者45例,分别以酶-底物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放疗前和放疗60 Cy后唾液中淀粉酶、溶菌酶和IgA、IgG、IgE等生化指标的值。结果 IgA在放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427)。淀粉酶在放疗60 Gy后有显著下降(P=0.012)。IgE、IgG和溶菌酶在放疗后均显著上升(P=0.001,P=0.000,P=0.000)。结论 放疗后唾液的浓缩影响了放射损伤导致的唾液生化成分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适应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涎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自适应放疗,对照组(40例)采用调强放疗。结果:观察组患者PTVnx、PTVnd、PTV1、PTV2的Dmax、Dmin、Dmea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颌下腺、患侧腮腺平均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干、颞叶及视神经等正常组织放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随访2年后,采取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随访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5%) vs (5/40,12.5%),Log-rank χ2=0.563 1,P=0.453 0];观察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12个月、放疗后24个月唾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2年后口干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放疗提高了鼻咽癌患者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维持与改善涎腺分泌功能,对其它危及器官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暂味觉刺激后DWI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主涎腺功能改变的价值,分析ADC值与其他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2014年对3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后行味觉刺激后动态DWI检查,分析各涎腺ADC值变化曲线特点。配对t检验放疗前后ADC峰值时间、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最大ADC增加率差异。Pearson分析各涎腺ADC值与唾液流率、放疗后各涎腺ADC值与CTCAE分级和可视模拟分级法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放疗前后各涎腺的ADC值均于味觉刺激后第1次扫描(30 s)达峰值。放疗后各涎腺静息ADC值、刺激后最大ADC值均显著高于放疗前(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1、0.000、0.000)。放疗前后各涎腺刺激后最大ADC值增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3、0.122、0.839)。放疗前颌下腺静息ADC值与全腺体唾液流率间有相关性(r=0.364,P=0.048)。结论 短暂味觉刺激后DWI可以有效显示鼻咽癌放疗后各涎腺ADC值动态变化特点及与放疗前差异,在评价涎腺功能减退及动态监测涎腺功能变化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Qin WJ  Luo W  Lin SR  Sun Y  Li FM  Liu XQ  Ma J  Lu TX 《癌症》2007,26(3):285-289
背景与目的:随着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治疗后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生存时间的延长使鼻咽癌患者对放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放射治疗所导致的各种急性、晚期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粘膜炎和放射性味觉损伤等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个体化的口腔支架(简称口腔支架),将舌和一部分口腔粘膜推离照射野范围,以期达到保护舌、味觉和部分口腔粘膜的作用.方法:首先选取1例合适的鼻咽癌患者,作佩戴口腔支架前后舌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的分析;然后将按人组条件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上共收治鼻咽癌患者43例,其中试验组19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模拟常规设野的放射治疗技术,在放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佩戴口腔支架,对照组不佩戴.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诱导、同期或辅助化疗,并酌情使用放射增敏剂,在放疗结束时根据颅底骨质破坏情况及肿瘤消退情况决定是否补量或加量.放疗前和放疗中每周检查两组患者基本味觉、体重、口腔各部分粘膜和舌粘膜反应程度.结果:剂量学分析表明患者佩戴口腔支架后舌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较佩戴前明显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1~2度和3~4度粘膜反应发生的比例分别为73.68%和62.50%,26.32%和37.50%(P=0.470),但3度以上粘膜反应发生的例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5/19和9/24).味觉检查,至放疗结束时试验组有4例(21.05%)患者出现轻度的味觉减退,对照组患者有19例(79.17%)出现味觉减退,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个体化的口腔支架对于行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口腔粘膜特别是舌的味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咽癌IMRT中OAR实际受量估算值与计划剂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13例拟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0、20、30次时重新CT扫描,并勾画脑干、脊髓、左右腮腺和颌下腺,观察其体积在放疗中的变化。将放疗前治疗计划复制到每个新的CT图像上,计算整个放疗中估算增加的剂量(实际受量估算值减去物理计划剂量)。结果 放疗第10、20、30次时左、右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在放疗过程呈进行性下降(P值均为0.000)。与计划剂量相比,整个放疗过程脑干、脊髓的Dmax分别平均增加3.76、3.68 Gy (P=0.000、0.000),左、右腮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5.11、3.54Gy (P=0.001、0.023),左、右颌下腺的D50分别平均增加0.49、0.75 Gy (P=0.220、0.230)。结论鼻咽癌放疗过程后腮腺和颌下腺体积明显缩小。脑干、脊髓和腮腺实际受量较计划剂量显著增加,而颌下腺受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Liu XK  Zeng ZY  Hong MH  Zhang AL  Cui NJ  Chen FJ 《癌症》2004,23(5):593-596
口干燥症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MR涎管成像用于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涎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分别采集32例鼻咽癌患者腮腺和下颌下腺在静息及酸刺激下MR涎管成像图像,同时对涎管可见性及放射性口干进行评价,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急性放射性口干评级与MR涎管成像评分关系的研究。结果 放疗后涎腺导管可见性、MR涎管成像评分均较放疗前降低(P=0.000、0.000)。非重度口干与重度口干相比,腮腺导管静息与刺激下MR涎管成像评分差值不同(P=0.009),下颌下腺导管静息与刺激下MR涎管成像评分差值也不同(P=0.005);腮腺导管静息与刺激下,以及下颌下腺导管静息与刺激下得分均相近(P=0.881、0.305、0.327、0.22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口干与腮腺导管静息与刺激得分差值,以及下颌下腺导管静息与刺激得分差值均呈负相关(R=-0.472,P=0.006;R=-0.482,P=0.005)。结论 MR涎管成像评分与口干具有相关性,MR涎管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涎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射性口干症与腮腺受照射体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腮腺体积大小与鼻咽癌放射性口干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收治的 199例鼻咽癌患者,根据腮腺大小分为大腮腺组与小腮腺组,并对两组患者放疗后口干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之间的剂量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DVH指标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后3、6个月口干程度无差异,放疗后 1年大腮腺组患者口干程度较小腮腺组轻(P=0.035)。两组患者双侧腮腺受量不同,小腮腺组患者双侧腮腺受量高于大腮腺组,而两组患者颌下腺平均受量相近。结论 腮腺初始体积大小是影响放疗后口干评级的因素之一,大腮腺患者放疗后口干恢复情况优于小腮腺患者;对于小腮腺患者在计划制作时应更加注意降低剂量保护腮腺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的可行性,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放疗前、后患者分别行MRS,应用MRS评分系统对患者放疗前、后酸刺激前后涎腺导管进行评分,并结合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标准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C30v3.0和QLQ-H&N35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共10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双侧腮腺平均受照剂量为(37.99 ±3.70) Gy,双侧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为(55.65±2.99) Gy.MRS图像显示酸刺激使涎腺导管评分升高,放疗后导管评分下降,对酸刺激反应较放疗前差.放疗后酸刺激前后腮腺导管评分差值与QLQ-C30量表的总生活质量领域得分呈正相关性(rs=0.636,P=0.048),与QLQ-H&N35量表中的口干条目得分呈负相关性(rs=-0.694,P=0.026).结论 MRS可无创检测涎腺放疗前后影像变化,用来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口干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程皖琴  郑斯明  苏勇  吴峥  周树  胡江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1):1389-1393
  目的  探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 radiation therapy, IMRT)患者各涎腺功能的保护方法。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101例连续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IMRT鼻咽癌患者, 勾画危及器官, 包括腮腺、颌下腺、口腔, 于3、6、12、18、24个月复查时采用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评分口干程度情况, 并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s, DVH)进行分析。  结果  腮腺平均剂量(MD)为37.4 Gy (患侧), 33.8 Gy (健侧); 颌下腺MD为51.6 Gy (患侧), 45.7 Gy (健侧); 口腔MD为38.2 Gy。77.2%(78/101)患者放疗结束后6个月口干症状明显改善, 1年后中度(G3)以上口干患者 < 5.0%(5/101)。  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放疗后口干燥症明显改善; 限定至少一侧腮腺V30~35≤50.0%, 至少一侧颌下腺V40~45≤66.7%~50.0%, 口腔MD < 40 Gy可有效保护唾液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超检测在IMRT过程中评价鼻咽癌患者口干程度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间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例,根据RTOG“涎腺急性放疗损伤评估表”对患者自觉口干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IMRT前、中、后的腮腺小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颌下腺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腮腺血管内径变化情况,对各项指标与患者口干程度间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等。结果 28例鼻咽癌患者IMRT过程中患者口干程度较IMRT前明显加重(P=0.024),IMRT后3个月较IMRT中明显降低(P=0.035);IMRT中腮腺小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颌下腺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腮腺血管内径出现缩小比例较IMRT前明显升高(P=0.001、0.003;P=0.001);IMRT停止3个月后的上述指标较IMRT中均明显下降(P=0.008、0.012;P=0.001);IMRT中和IMRT后腮腺小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患者口干程度相关性更大(r=0.563、0.409,P=0.026、0.031)。结论 腮腺血流B超检测可以无创检测腮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评价鼻咽癌患者IMRT中和IMRT后口干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芩中酚性苷类对鼻咽癌患者腮腺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从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3月将 85例鼻咽癌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放疗组 (对照组 )和放疗加黄芩酚性苷类组 (实验组 ) ,分别在放疗前和两侧对穿野放疗至 6 0Gy时以 99m锝核素扫描检测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 ,同时每周观察患者的口干症状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 :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分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341;两组口干程度差异比较也无显著意义 ,P =0 0 79。放疗前后双侧腮腺摄取和排泌功能下降程度的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5 2 1和 0 5 72。结论 :黄芩中酚性苷类对接受两侧对穿野放疗达 6 0Gy鼻咽癌患者的腮腺未能显示出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