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及根管形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智康  赵毅 《口腔医学》1991,11(1):12-14
作者从临床角度观察了10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和根管的形态,发现双根管变异共16例(16%)。其中Ⅰ型,双根管双根尖孔2例;Ⅱ型,双根管至根尖合并为单根尖孔12例;Ⅲ型,多根管多根尖孔1例;Ⅳ型,双根,根管及根尖孔各自分开1例。近中颊根双根管发生率13%,其中7个根管1例,近中颊根(MBR)4个根管,远中颊根(DBR)2个根管,腭根(PR)1个根管。作者对 MBR 双根管与年龄关系,临床寻找和发现额外根管的困难原因以及从改进开髓入口的设计,深入研究 X 线片图象,详尽探查髓室底和发现并处理额外根管的临床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的扫描电镜及其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图像分析仪对5颗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髓室底呈要蘑菇状突起,平均密度为5234个/mm^2,每个蘑菇状突起平均含牙本质上管口9.2个,牙本质小管口分圆形(21.50%),椭圆形(43.61%)和不规则形(34.89%),作者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图像分析仪对5颗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髓室底呈现蘑菇状突起,平均密度为5234个/mm~2,每个蘑菇状突起平均含牙本质小管口9.2个,牙本质小管口分圆形(21.50%)、椭圆形(43.61%)和不规则形(34.89%)。作者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离体上颌磨牙髓室底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成年男女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髓室底形态的观察及根管口距离的测量.用相对直观的方法确定根管口的基本位置。并对所测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为临床医生在根管治疗时提供更为丰富的解剖学资料。旨在提高临床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取上海地区成年人离体牙:上颌第一磨牙38颗。上颌第二磨牙39颗,以釉牙骨质界为基准横截牙颈部且完整暴露根管口在放大镜下观察其髓室底的形态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结果“Y”形髓室底沟:上颌第一磨牙占50.00%,上颌第二磨牙占58.97%;“7”型分别为:36.84%和25.64%;根管口的间距:腭根管口至近中颊根管口和远中颊根管口的距离上颌第一磨牙为4.92和3.96,上颌第二磨牙为3.53和2.92;近远中根管口的距离分别为2.01和1.68。结论临床可沿髓室底沟根据腭侧根管口和颊侧根管口的间距寻找上颌磨牙的根管.进行有效的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5.
200颗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形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颗恒磨牙沿牙颈缘截去牙冠,采用XTL-2型立体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寸对髓室底的截面形态、髓室底发育沟、根管口数目及其间距进行观测。结果 6-髓室底全为四边形,7-髓室底三角形占60%;四边形占40%;6^-髓室底四边形占74%;五边形占26%;7^-髓室底四边形占90%,三角形占10%。上颌磨牙髓室底多为“7”和“Y”形沟;下颌磨牙多为中央形沟和颊侧沟;7^-髓室底“C”形沟占16%。同时还获得恒磨牙根管口数目及根管口间距的有关数据。结论 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特点是牙髓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离体上颌第二磨牙髓室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口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的髓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定位。方法51颗离体的上颌第二磨牙,其中5颗牙齿拍常规的烦舌向x线片,牙齿均用金刚钻在喷水下依釉牙骨质界横断牙冠(cememo—enamel junction,简称CEJ),取根侧部分为实验样品,用放大镜观察髓室底的解剖形态和根管口的位置。髓室底沟分5型。结果根管口总是位于髓室壁和髓室的交汇处,或位于牙根发育融合线的顶点。髓室底沟呈“Y”型的牙齿28颗(占55%.28/51),呈“7”形的牙齿11颗(22%),上述根管口均与牙根发育融合线相接,远中烦舌沟的牙齿5颗(10%),近中烦舌沟的牙齿1颗(2%),2个根管口的牙齿6颗(12%)。结论由于x线片上有时很难准确显示上颌第二磨牙牙根的形态,修复性牙本质或矿化常闭塞根管口,应该仔细地进行x线片阅读和临床探查,防止根管遗漏。  相似文献   

7.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形态、位置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形态和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镜配置测微尺的XTL-2型体视摄影显微镜,观测42个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口形态及其与髓室底截面形态和髓室底沟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可呈长条形、卵圆形、圆形、哑铃形和肾形;80.95%含3个根管口,其远颊根管口孔径最小。②近颊根舌侧根管口的出现率为14.29%。③骶室底截面呈长方形和圆三角形的占76.19%。结论 ①寻找根管口可综合髓室壁夹角、根管口间距及髓室底沟的走各进行;②上颌第一磨牙的第四根管口的出现率约为15%。  相似文献   

8.
上颌第一恒磨牙变异根管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恒磨牙变异根管在根管治疗中的诊断及治疗对策。方法1例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再治疗病例,清理髓腔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超声器械小心钻磨髓室底,牙髓探针仔细探查,在近中侧发现第二个腭侧根管口,近颊根近舌根管与近颊根管融合,常规逐步后退法预备探查到的4个根管,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充填根管。结果术后10个月复查,患者无主观症状,患牙能正常行使功能,X线片显示根尖无病变,临床检查患牙无异常表现。结论术前X线片对于上颌第一恒磨牙变异根管的诊断及发生部位的确定有较大帮助,治疗中完全去除髓室顶、仔细探查髓室底和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寻找、发现并疏通遗漏根管。  相似文献   

9.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虽多为单根,但根管解剖复杂,其双根管发生率很高,但三根管较少见。现报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三根管并进行去髓术的一个病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弯曲发生情况、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及弯曲程度。方法:收集南京地区8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在根管中分别插入15#~20#扩大针,拍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X线片,用Photoshop6.0软件测量分析根管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结果:1)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根管通畅、较直。2)远中颊侧根管在近远中方向有80%,颊舌方向有45%出现大于5°的明显弯曲,弯曲位置多位于根中1/3,且近远中向的弯曲明显大于颊舌向(P<0.05)。3)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颊侧根管在近远中方向、颊舌方向分别有82.5%、77.5%出现大于5°的明显弯曲。两个方向上的弯曲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4)本研究中有35%的标本探通了近颊根舌侧根管,其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出现明显弯曲的比例达91%、83%。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四个根管在近远中方向、颊舌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第二弯曲出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汉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与釉牙骨质界的位置关系,为牙体牙髓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汉族受试者CBCT影像男、女各210例,按年龄分为6组,15~24、25~34、35~44、45~54、55~64和65~74岁.采用配套软件处理获取的下颌第一磨牙影像资料,测量牙齿中轴线上髓室底到釉牙骨质界连线的垂直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轴线上髓室底至釉牙骨质界的垂直距离,颊舌向正中面男性(-1.24 ± 0.56)mm,女性(-1.31 ± 0.69)mm;近远中向正中面男性(-1.67 ± 0.63)mm,女性(-1.70 ± 0.63)mm,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髓室底向冠方移动,二者间距有缩小的趋势,与年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汉族人下颌第一磨牙髓室底位于釉牙骨质界连线根方3mm区间内,两者间距随年龄增加而缩小.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12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技术特点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实验对象,每个患牙均摄术前平行和偏移投照根尖X线片,采用逐步后退法常规进行根管预备,标准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结果128病例中,适充91例(71.09%),欠充32例(占25.00%),超充5例(3.91%)。128例128个患牙中,存在MB2的患牙为24个(18.75%)。结论常规根管治疗技术治疗上颌第一恒磨牙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平行和偏移投照根尖片有助于寻找和确诊MB2根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上颌第一恒磨牙80颗牙体解剖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牙体解剖基础知识。方法 :肉眼观察近颊根外形 ,牙合面磨耗程度 ,髓室底形态 ,根尖孔数目及类型 ;游标卡尺测量各项长度指标及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 ;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Ⅲ型根尖孔 2 6.9% ;双根管率为 5 6.2 5 % ,三根管率为 7.5 %。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存在着较高的多根管率 ( 63 .75 % ) ,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探查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口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比较临床上不同探查方法探查根管口的效率。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 (上颌位 )、肉眼观察 (直视位 )、放大镜观察、# 15K型锉探查、牙科手术显微镜观察研究 80个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的髓腔系统。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有较高的多根管口率 ,五种方法多根管口的发现率分别为 :30 %、30 %、30 %、5 1.2 % ,6 6 .2 % ,K型锉和牙科手术显微镜多根管发现率与前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K型锉与牙科手术显微镜多根管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手术显微镜还发现远颊根双根管口率为3.75 %。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临床使用小号K型锉能发现绝大部分根管口 ,而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于完善的根管治疗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解剖基本特点。方法:收集60个温州地区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肉眼观察牙根外形、根尖孔数目、类型;游标卡尺测量牙根长度指标、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透明牙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55.4%根尖孔不在根尖顶点,近中颊根双根管率为61.6%,3根管率为1.7%。结论:温州地区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根管形态复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凯  杨杰 《北京口腔医学》1999,7(3):139-140
上颌第一恒磨牙萌出早,且承担着主要的咀嚼功能,其龋病发生率仅次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1],常需作牙髓治疗。而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系统较为复杂,尤其是近中颊根,近年国内外对其双管发生率的报道相差甚大:Howard等的临床研究为712%[2];张萃贤等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接诊1例上颌第一恒磨牙的慢性牙髓炎病例,发现腭侧双根管,提示上颌第一磨牙可能出现腭侧双根管,髓腔入口的正确设计和预备对非典型解剖结构根管的发现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变异根管的诊断及治疗对策。方法:l例右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病例,通过根尖片和清理髓腔及根管系统,探测出腭侧双根管,即刻对其进行冠向下法根管预备,超声荡洗后氢氧化钙封药,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根管。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无主观症状,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示根尖无病变,达到临床治疗成功标准。结论:临床上要减少遗漏根管,需要注意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前的根管数日、位置的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髓腔入口的改良、根符定位及扩通,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上颌恒磨牙近颊根与髓底参数的测量研究寻找近颊根(MB2)根管定位的方法,为上颌磨牙四边形髓腔入口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上颌第一恒磨牙36颗,沿髓底平面截除牙冠,测量髓底参数,记录近中颊根根面外形,于MB1与MB2根管中插针示折摄X-线片,记录根管分型,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根管分型与根形相适应2-1型根管的近颊根多为扁斜根(85.71%),2-2型根管的近颊根多为宽扁根(80%).MB1-MB2根管口距离在1~3 mm之间,平均距离为1.93 mm.2-1型与2-2型根管其MB1与MB2根管口的平均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MB1与MB2根管口至近颊根近中根面颈缘的垂直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可采用改进的四边形髓腔入口,在MB1根管口的腭侧、近中方向距MB1根管口1~3 mm 处,沿经过MB1根管口的与近中颈缘平行的直线上寻找MB2根管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