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坤  谢火华  王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86-188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及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提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方法:对1998年12月~2004年12月出生收治的2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LBWI的主要原因有胎膜早破(57·5%)、宫内感染(35·1%)、多胎(双胎)妊娠(24·5%)、妊高征(20·2%)、脐带绕颈(18·8%)、前置胎盘(5·3%)、其他原因不明(16·3%),主要的死亡原因有NRDS、颅内出血、肺出血及败血症。结论:提高VLBWI近远期存活率必须早期发现,除重视儿科的处理,密切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之外,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6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  69例患儿中有 56例存活出院 ,存活率达 81 .2 % ;9例死亡 ,病死率为 1 3 .0 % ,主要死亡原因为重度硬肿、肺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胎龄大于 32周的患儿病死率明显低于胎龄小于 32周者 ,而出生体重与病死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加强围产保健、及时保暖、合理用药及适时喂养均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1218例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低出生体重患儿病死率。方法:对1218例低出生体重患儿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两个阶段总结分析。1997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收治516例设为乙组,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13日收治702例设为甲组。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出生体重患儿病死率由31·20%下降至22·22%(χ2=12·45,P<0·01)。两组患儿以呼吸系统NRDS和肺出血病死率最高达59·09%,甲组死亡53例,占50·96%;乙组死亡51例,占70·83%(χ2=10·6,P<0·01)。消化系统中,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较高,死亡率由乙组62·50%下降至33·33%。结论:加强低出生体重患儿呼吸系统监护,早期微量喂养,防止院内感染是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应用PICC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旭  杜萍  刘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26-3127
目的:探索PICC插管技术在儿科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4月~2004年12月在NICU科室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5周)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890~1 500 g)符合插管指征者,取得家长同意后使用PICC插管技术。结果:21例早产患儿和极低体重儿中,置管成功20例,其中1例因发绀而停止置管(操作时间30 m in,SaO2为73%),2例因担心后遗症放弃治疗,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一次成功15例,成功率71.4%。PICC平均内置28 d,发生条索状静脉炎4例,经热敷处理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5~7 d症状消失。拔管后取导管末段作细菌培养阳性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移位3例,无发生渗漏、血栓、导管闭塞。结论:PICC插管技术是一种较新的中心静脉输液法,具有不必重复穿刺的优点。可以为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提供可靠的静脉通道和营养通道,是有效抢救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低出生体重儿是围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尽早发现其高危症状,以便及时处理,现将我院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原因及其高危症状报告如下。对象本组调查对象系1986年1月~1996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活产婴儿,共计5204例。低出生体重儿542例,占10.4%。结果1.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5204例中,低出生体重儿542例,其中早产低体重儿374例,占活产婴儿7.2%,IUGR168例,占3.2%。总共死亡61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死亡4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宫内生产迟缓(IUGR)的死亡率分别为8.6%和4.8%。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7.4%(40/542),与正常体重儿病死率(0.5%)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109.5P<0.01)。  相似文献   

6.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从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12月共收住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9例 ,其中男 5例 ,女4例 ,胎龄 31~ 32周 ,出生体重 12 5 0~ 14 70g ,均于出生3d内入院。入院时患儿均有 2种或 2种以上并发症 :产时轻度窒息、吸入性肺炎各 9例 ,颅内出血、呼吸暂停及硬肿症各 2例 ,高胆红素血症 1例。1·2 治疗方法 ⑴保暖 :置温箱保暖 ,箱温调节在 32~ 35℃ ,保持呼吸道通畅 ,供氧 ,纠正缺氧及高碳酸血症。⑵热卡及液量的供给 :3d后均采用全静脉营养。第 1d日输液量 10 %葡萄糖 6 0~ 70ml/kg ,第 2d日 5 :1液 (10 %…  相似文献   

7.
低出生体重儿 (以下简称低体儿 )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和功能未健全 ,适应能力和抵抗力都差 ,故死亡率高 ,病情变化快 ,观察项目多 ,护理难度大。极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 15 0 0 g)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缺氧 ,肺透明膜病、出血、各种感染、硬肿症、核黄疸等。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999年 1月~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出生的低体儿 16 9例 ,胎龄 2 9~ 31w12例 ,32~ 34w40例 ,35~ 37w117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 5例 ,最低体重 10 5 0 g,低体儿平均体重 2 0 49g。本组低体儿死亡 9人 ,死亡率为 5 .4%。 1例胎龄 2 9w、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I)生后动脉血气情况及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 h内首次动脉血气情况,并按体重、pH值及合并症分组分析酸碱平衡紊乱情况。结果:325例低出生体重儿生后6 h内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共287例(占88.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所占比例最大(35.5%),其次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17.8%)。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较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生严重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P<0.001)。pH<7.2的严重酸中毒患儿病死率显著高于pH>7.2者,合并肺部并发症患儿较无并发症者pH值及PaCO2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并以酸中毒为主,肺部并发症对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极低出生体重儿较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更易发生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病死率随酸中毒严重程度增加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朱敏敏  郭俊良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90-2691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尸检资料,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原因及误诊情况。方法:分析整理12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尸检结果和相关病历资料。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死亡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多,肺出血、RDS、肺不成熟及肺不张、肺炎(含宫内肺炎)占全部死因的74.19%(92/124);颅内出血多数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临床和病理诊断比较,误诊率为32.26%。结论:加强呼吸管理,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预防继发感染,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志民  孔昭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441-144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的出生率及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病死率逐渐下降。然而在基层医院,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早产儿病死率仍然很高。本文对我院儿科近10年来住院死亡的96例早产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早产儿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病死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4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早产儿434例,死亡96例,病死率为22.12%。在死亡的96例早产儿中,男67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2.31∶1;胎龄22~35周,出生体重600g~2700g,日龄10min~19d,住院时间2h~18d。其中由…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平  贾焕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4):216-217,220
目的 :了解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方法 :将 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观察组 (46例 )和对照组 (44例 ) ,观察组均用外周静脉法微电脑输液泵 2 4h内均匀输入静脉营养液 ,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 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 4~ 10天 (平均 7天 )起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5~ 30 (平均 2 2 .91± 7.2 2 ) g ;对照组出生后 12~ 16 (平均 14 )天 ,体重开始增加 ,每天增重 10~ 19(平均 14 .2 4± 4 .6 8)g。两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9.6 % (9/ 4 6 ) ,对照组为 70 .5 % (31/ 4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非常重要 ,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生存质量 ,促进体重增长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朱思莲  赵慧  张淑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43-23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与控制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皮肤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1年7月~2003年8月入NICU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擦澡方法,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皮肤感染发生率实验组为0·33%,对照组为12·00%,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0·2‰的洗必泰溶液可明显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因皮肤感染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及改进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方法.方法 分析了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胎龄(27.39±1.74)w;平均出生体重(854.60±107.77)g;20例(40%)放弃抢救治疗后死亡,8例(16%)经救治无效或病情恶化死亡,7例(14%)治愈,15例(30%)好转,抢救成活率44%.结论 防止围产期窒息及早期预防肺出血对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至关重要,同时因超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力低下、需多种置管以及住院时间长,院内感染也成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胃肠外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防治作用。方法:收集自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即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5 mg.kg-1.d-1静滴治疗,连用7~10 d。比较两组间PNAC发生率、PNAC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PN持续时间(19.3±2.3)d、住院时间(31.2±3.3)d,少于对照组〔(22.7±3.4)d,(35.2±3.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5例(14.3%),而对照组15例(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发生胆汁淤积1例(2.86%),对照组发生胆汁淤积6例(17.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儿第21天血清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尽早建立完全胃肠道喂养,减少PN持续时间,减少PN用量,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NAC的危险因素,降低PNAC发生率,因此对PNAC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同时,研究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16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类型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6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低体温、呼吸暂停、酸碱失衡最常见.随出生体重的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原因主要为颅内出血、RDS和感染.结论:加强对VLBWI和ELBWI生命体征的监护、防止院内感染、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降低VLBWI和ELBWI的死亡率,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静脉营养,适量补充热卡,对比两组新生儿喂养15d后的体重变化、黄疸消退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实验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15d后的体重变化、黄疸消退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静脉营养可以促进患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改善患儿代谢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低血糖58例临床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考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18-1519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47例新生儿于入院时常规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出低血糖58例,总发生率为9·0%。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18例(31·0%),窒息13例(22·4%),感染8例(13·8%),黄疸5例(8·6%),糖尿病母亲婴儿8例(13·8%),喂养困难2例(3·4%),红细胞增多症2例(3·4%),母亲合并妊高征2例(3·4%)。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95,P<0·01),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6·83,P<0·01;χ2=18·84,P<0·01)。结论:凡糖尿病母亲婴儿、窒息、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高危儿,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开奶,加强喂养。治疗过程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的输注速度或降低其浓度,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1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ALI/ARDS用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记录、呼吸机参数和各项监护仪记录,总结VLBWI应用呼吸机治疗肺损伤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15例VLBWI的平均出生体重为1200g,平均胎龄30+2周。平均应用呼吸机时间为4.2天,其中≥5天7例。经治疗后痊愈12例,死亡2例,放弃1例。结论:VLBWI患儿ALI/ARDS护理要点是保证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准确及时、加强气道护理避免患儿呼吸道发生感染、合理充分的胃肠内外营养,正确护理对保证VLBWI存活率及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情况,探讨影响体重增长速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1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体重增长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体重增长速度中位数为12.77 g/(kg·d),宫外生长迟缓率为62.6%,适宜体重和高体重增长组的住院天数(P_(50)分别为48 d、36 d)小于低体重增长组P_(50)=56 d),高体重增长组宫外生长迟缓率(34.80%)小于适宜(65.30%)和低体重增长组(75.90%)(均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体重恢复时间和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与体重增长速度有关。结论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体重增长缓慢,影响其体重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出生体重、体重恢复时间和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年活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儿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2000~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流行趋势,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抽取南岗和道外两个区具有接产能力的全部16家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对2000~2005年出生的孕周≥2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产妇及新生儿调查表。结果:共调查活产婴儿15 112人(男7 861人,女7 251人),其中低出生体重儿486例,发生率为3.2%;各年度间差异显著,但城乡、性别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低出生体重儿中37周的早产儿223例占45.9%,足月产儿253例占52.1%;≥1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组成部分占93.8%,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仅占6.2%。结论:哈尔滨市2000~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和发达国家的发生率相近;低出生体重儿以1 500~2 500 g为主,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城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